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明末最强县太爷 > 第七十一章 火器和人才

第七十一章 火器和人才

十二月三十一日,昌化港外海海面上,一艘葡萄牙商船正在朝着港口靠近。

阿方索站在船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远处昌化港的轮廓,海面上寒冷的海风吹打在脸上,依然抵消不掉阿方索脸上的笑容,此时阿方索的心中满是兴奋。

这一次,阿方索在诸多濠境澳商贾的联手帮助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招募到三十八名火铳工匠、十九名铸炮工匠。另外阿方索还通过香山县的关系,弄到了一杆鸟铳,以及一门虎尊炮。

当然,弄到的这杆鸟铳上面挂着一根长长的火绳,并不是燧发枪。而那门虎尊炮也是旧的,是香山县附近的卫所屯堡淘汰下来的。

这时严训楚裹着一件皮袍子走了过来,说道:“马上就要进港了,不知道现在昌化县的那几个工坊扩建的怎样了。”

阿方索也是很期待,自己已经砸进去一万六、七千两银子,自然期盼早些拿到货物,不然自己的家当可就打水漂了。

“那个李知县不是一般人,至少我到了大明几年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知县。”

“李知县怎样?”

阿方索顿了顿,说道:“大明的文官大多贪财、争权,喜欢探讨文化。可是李知县却开办了这么多的工坊,办事还如此的务实,我觉得他不像是大明的文官,倒像是一个商人。所以说跟这样的知县做生意,还是非常有保证的。”

严训楚则摇头笑着,心中暗道:“大明像商人,甚至直接下场做生意的官员多如牛毛,这有什么奇怪的?”

没过多久商船停靠在昌化港。

昌化港位于昌江的出海口,距离昌化县城很近,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是一处自然的避风港,历朝历代很早就在这里修建了港口。

《昌江县志》有记载:"每年3-7月为渔汛期,两广渔船数千只云集于此……为岛西沿海天然捕鱼良港。"

昌化港内泥土乌黑,故又被称为"乌泥港"。李唐到任后便曾派人过来开采港内的乌泥,运回去肥沃耕地,同时还可以为港口清淤。

此时阿方索让手下的水手和伙计暂时在船上等候,自己带着严训楚先一步去了县衙。

李唐听闻阿方索求见,也是有些惊讶,想不到这个年轻的葡萄牙商人这么快就回来了,于是在二堂见到了阿方索二人。

一番行礼寒暄之后,李唐笑着问道:“阿掌柜这次回濠境澳,事情办的可还顺利?”

通过严训楚的翻译,阿方索答道:“县太爷放心,我已经招募了三十八名火铳工匠、十九名铸炮工匠。另外还通过关系弄到了一杆鸟铳、一门虎尊炮。”

李唐顿时喜上眉梢,自己几个月都没能开始打造火器,就是因为手里没人可用,铁冶所虽然有工匠,但是却没人懂得火器铸造,以至于李唐手下的几百人只能每天拿着长枪、腰刀训练。

现在好了,有了这五十多个火器工匠,李唐可以立即将铁冶所充实起来,火铳工坊、火炮工坊、火药工坊都要立即开始修建,李唐心心念的火器装备终于可以开始铸造了。

“哈哈!”

李唐笑着说道:“好啊!阿掌柜这件事办的好,本县很高兴。等咱们第二次交易的时候,本县会再给阿掌柜一些优惠的。”

随后阿方索问道:“不知道现在各处工坊的扩建事宜怎么样了?”

李唐说道:“此事本县已经部署下去了,县衙已经招募了上千民夫、数十工匠,正在各处工坊新址修筑房屋,阿掌柜放心好了,如果着急,也可以去实地看一看,本县可以派人带路。”

阿方索踏实了一些,不过还是问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交货?”

李唐说道:“实际的进展被本县预料的快一些,如果中途没有事情耽搁的话,应该是正月中下旬陆续完工,二月初可以交付第一批货物,当月可以保证全部货物交齐。”

阿方索订购的货物种类多、数量大,李唐自然不可能一次性交付,所以便在双方签订契约的时候就约定,所有货物分两批交付。

阿方索松了一口气,说道:“如此就好。”

当天,阿方索将招募到的工匠,以及鸟铳和虎尊炮移交给李唐,又在第二天看了几处工坊的修建现场,只见各处工坊进展顺利,已经初见雏形。

当然,这些工坊的房屋并不是民居那种砖木结构的,那种民居房屋修建时间要更长,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肯定是无法完工的。

这些工坊的房屋全都是夯土结构,并且在夯土中加入了麦秆和稻草充当“钢筋”的作用,可以让夯土房屋更加结实耐用。

如此修建工坊,不但可以防止火灾,而且修建的速度非常快,成本也更低。

当然这种修建手段也有弊端,那就是工坊的房屋不如砖木结构的结实,也更容易风化损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在李唐的长远规划中,这些工坊将来都是要合并重建的,甚至是有可能要迁往别处的,所以没必要花费太多的钱粮去修建。

看完了各处工坊的修建进程,阿方索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先一步回濠境澳,继续招募伙计、划定商路、寻找分销商贾,做前期准备。

而李唐则叫上典史马川,带着一哨五十名衙役出城,二人带着数十名工匠,用马车拉着虎尊炮和那杆鸟铳,迁往东面的铁冶所新址。

此时的铁冶所新址的冶炼工坊已经建成,大使罗丙辰招募了不少新伙计,将原来铁冶所的一部分伙计也放在这里,此时冶炼工坊的人手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人。

这段时间罗丙辰就吃住在这边,一面对冶炼工坊的一百二十人进行训练,让冶炼工坊开始生产,一面督促着其余几个工坊的修建事宜。

李唐等人抵达这里后,罗丙辰兴高采烈的带人迎接,李唐看着四周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心中很高兴。

“太爷有日子没来了,小人带太爷四处看一看?”

李唐点头说道:“先派人将这些工匠安顿下来,马车上的东西也抬进去,找妥当地方放好。”

“是。”

随后李唐在罗丙辰的陪同下四处巡视,铁冶所新址是由冶炼工坊、兵刃工坊、火铳工坊、火炮工坊、火药工坊、防具工坊和研发工坊,一共七个工坊组成的建筑群。

其中,冶炼工坊在左,研发工坊在右,这两个工坊是整体的核心,被部署在中央。

其余兵刃工坊在北面,火铳工坊在东面,火炮工坊在南面,防具工坊在西面,四个工坊围绕着中央的两个核心工坊分布,方便铁料和图纸设计的分派。

火药工坊因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被部署在工坊群的东南面,其余几个工坊相互距离也就是一里左右,而火药工坊则距离其余几个工坊足足有五里路。

如此分布,铁冶所新址其实就是由一系列工坊组成的“军工基地”,这里将是李唐起家的最大倚仗,也是最大的本钱。

“太爷请看,按照太爷的吩咐,以后所有的长枪、腰刀等兵刃,都是兵刃工坊生产,火铳工坊和火炮工坊不用说了,就是打造火器的。防具工坊打造铠甲以及各种装具,研发工坊则是研究各种新式兵备的。”

“说实在的,小人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工坊群。别说是琼州府、广东布政使司了,小人估计就算是放在南京、北京,也绝对能排的上号了!”

“嗯,这个差事办的不错!”

李唐看着自己手中的军工基地日渐雏形,心中非常满意。不过对于罗丙辰的称赞,李唐只是一笑置之。虽然此时大明的军工质量已经非常堪忧了,但是生产规模依然庞大,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大明的军工产量真正质量、数量双下降,已经是崇祯年间的事情了,此时还是实力犹存的。所以李唐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铁冶所新址的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别说与南京、北京的兵仗局相比,估计就连广州的兵仗局都比不上。

罗丙辰笑着说道:“工坊的修建是二衙的功劳,小人只是在现场盯着而已,没出什么大力气。”

李唐说道:“现在火铳工坊和火炮工坊的工匠已经到位了,你这边要尽快招募两个工坊的学徒和伙计,并且重点加快这两个工坊的修建事宜。”

“太爷放心,按照现在的进度,火铳工坊和火炮工坊再有个十来天就能完工了。小人明日就开始招募人手。”

“嗯,另外火药工坊也要快一些,人手也可以先招募一些。”

“是。”

罗丙辰随后说道:“只是火药工坊需要大量的硫磺和硝石,这些都是极为忌讳的东西,要采购这两样,需要想些办法的。”

李唐已经有了办法,笑着说道:“本县自然有对策,先去冶炼工坊吧,本县有许多事情要吩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