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明末最强县太爷 > 第八十一章 土法集硝(一)

第八十一章 土法集硝(一)

两天之后,二月初二龙抬头。

明代就已经有了龙抬头的习俗,这天在民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民间百姓会在这一天用各种习俗进行庆祝,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此时大明北地的百姓普遍会在这一天拍簸箕,童谣有云:“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同时民间会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还会在院门或者屋门外撒上石灰,称作除瘟。

而在此时大明南方各地,民间都有在龙抬头这一天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

同时,不管在大明南北,民间都会在这一天制作各种美食,例如用秫粉制作煎饼,称为“揭龙皮”;食用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吃糕糊狼嘴,吃梨败火、打脏气;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等等。

而在后世,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也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习俗,百姓在正月里普遍都不会理发,都要等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剃头理发。

其实这一说法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乃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甲申国难有关。

满清入关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推剃发令,汉人的服饰、发式要效法满人,满清企图用这种办法打断汉人的脊梁,打击汉人的反抗之心,将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文物衣冠尽数毁灭。

在满清的屠刀之下,大江南北汉服不见踪影,而汉人也被强行剃发,原本飘逸的发髻变成了猪尾巴一般的金钱鼠尾。

面对满清残暴的高压统治,当时不少汉人无比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发以表示“思旧”,意思是思念故国,但又不敢公开与满清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李唐并没有在县衙内过节,而是召集主簿柳子铭、典史马川、巡检宋毅,以及户房司吏白水吉、税课局大使来君诚、火药工坊主事高师曲几人在三堂议事,准备商议搜集硝土的事情。

“搜集硝土?”

此时屋内众人都很吃惊,柳子铭问道:“太爷是说硝土?这是什么?”

李唐说道:“铁冶所新址下属的各处工坊已经基本完工,其中火药工坊要开始大规模生产火药,所以需要数量巨大的硝,但是本县却没有硝石矿,也不可能长时间、大规模的收购硝石,所以便要用上这硝土。”

柳子铭又替众人问道:“可是硝土是什么东西,也是硝石的一种吗?太爷准备用硝土制取硝石?”

李唐说道:“硝土是硝土,硝石是硝石。制取火药需要大量的硝,本县既然没有硝石矿,那就只能改用硝土制硝。”

“至于硝土是什么……”

李唐随即笑了笑,说道:“这硝土其实很常见,比如马厩、土仓、茅厕之中都有大量的硝土。”

此时众人彻底傻眼了,硝石矿是出了名的数量稀少、而且普遍开采不易,所以硝的价格也比硫磺要高。可是按照李唐的说法,这种同样可以制硝的硝土竟然遍地都是?

李唐见众人不信,便大手一挥,说道:“走吧,正所谓空口无凭,本县带你们去实地看看,然后便要给你们分配任务了。”

“是。”

众人跟在李唐的身后,带上了一队衙役,先后在县衙的茅厕、马厩、庭院墙角等处转了一圈。然后李唐便招呼了众衙役拿上扫把、簸箕、竹筐等物开始干活。

“先去马厩。”

随后众人回到马厩,李唐让众衙役拿着扫把、簸箕钻进马厩内,只要见到有白色芒状物的泥土便扫,全部收集起来装在竹筐内。这些扫出来的就是硝土,几个衙役一会儿就扫出来二十几斤,最后整个马厩都干净了许多。

李唐皱着眉头忍着浓烈的味道,近距离看了看,然后便点了点头,说道:“走,去茅厕!”

众人纷纷变色,纷纷捏着鼻子、皱着眉头跟着李唐前往茅厕。

随后李唐看了看茅厕地上的泥土,片刻之后就皱着眉头走了出来,招呼几名衙役取来锄头,将茅厕里面带有白色芒状物的泥土都挖走。这一挖不要紧,没一会就挖出来大量的土壤,算上之前挖的,一共有有四十多斤,弄得柳子铭不得不派衙役去别处挖了土壤过来,将茅厕、马厩的地面又填补了一下。

“这下应该差不多了。”

李唐自言自语着说道,不过这些土壤虽然跟自己看过的资料中,对于硝土的描述很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命人取来一些烧红的木炭,然后放在这些泥土上面,见爆出了一些细小的火花,顿时大喜,一旁众人也是露出了诧异和吃惊的表情。

三堂内,李唐带着众人将挖到的几十斤泥土搬了回来,很快屋内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味道,众人纷纷皱眉掩鼻,不过李唐却不以为意,对众人说道:“这些泥土就是硝土了,是可以炼出硝的材料。”

此时众人都是啧啧称奇的看着那些竹筐,众人在此之前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在茅厕、牛圈等处还能弄到这么多制硝的泥土!

在众人愣神的时候,李唐还想起自己以前看过一些资料,收集人畜尿粪也可以制造硝土,具体怎么造,李唐也是比较清楚的,这次可以大规模推行起来。

这时马川问道:“可是太爷,这些泥土怎么制硝啊?”

李唐说道:“今日本县先简单做一下,随后火药工坊就要效法大规模制取硝了。当然,硝土的话,本县会另有安排,让人源源不断的运往火药工坊。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大家先看本县如何制作。”

众人纷纷称是,高师曲更是激动不已,自己制作火药多少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制硝的,这下算是学到了。

随后李唐安排人手弄来了许多制硝需要的物品,大锅、平底锅等等,还让衙役在三堂外面砌了三个简易的土灶。

此外李唐还命人取了一些草木灰,然后在三堂门口的院子里,将硝土和木灰分别碾碎过筛,再全部筛成细腻的粉末,将所有的杂质都过滤掉。此时味道浓烈的硝土好了许多,味道比之前小了不少。

然后李唐指挥几名衙役将过滤后的硝土、草木灰,按照八比一的比例进行混合,再全部装入一个大锅内,开始用大约七十五度的热水进行淋洗。

当然此时并没有温度计这种东西,不过众人大致可以按照热水冒烟的程度判断水的温度,基本上差不了太多。

就这样,李唐让一个衙役不间断的搅拌,持续淋洗了大概一刻左右,便叫停了几个衙役。

此时李唐指挥众衙役将混合了细腻硝土、草木灰的溶液进行抽滤,将料渣再一次放在大锅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继续搅拌一刻左右,然后再进行一次抽滤。

至此,李唐命人将两次得到的滤液混合在一起,这便是硝水了。

此时主事高师曲拿着炭笔在草纸上刷刷的记录着,生怕漏下什么细节,然后还不时的插话,向李唐请教一些问题,李唐也一一详细的进行了解答,这更让高师曲赞叹不已,想不到知县大人竟然还懂得这些百工之术,真是学识过人、涉猎甚广!

旁边众人也纷纷称赞着,李唐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咱们继续,这硝土制硝之法,就要完成了。”

随即在李唐的指挥下,几个衙役将硝水倒入一个大平底锅里,然后进行加热,将硝水里面的水分进行蒸发。

“这一步就叫做熬硝。要记住,在加热的时候要不断的搅拌,以防止硝水粘底和飞溅。”

高师曲这时停下了手中的炭笔,问道:“太爷,这要加热到什么时候?”

李唐指了指平底锅,对众人说道:“当锅里的硝水蒸发掉三分之二的时候,就要停止加热。这个时候的硝水会变得更加粘稠,这个时候平底锅里应该已经析出少量的结晶,硝水的颜色也会从红棕色逐渐变淡,最后直至变成白色,到了此时,纯正的硝就算是制成了。”

李唐一边说着,几个衙役按照吩咐一步一步的操作着,而众人则感叹着,想不到竟然还可以这么做,不用硝石也能制出硝来!

只不过这熬硝的味道却不怎么样,非常浓烈、刺鼻,很快大半个县衙就弥漫着这股味道,不时有衙役或者公人过来查看,到底三堂这边出什么事情了?

李唐见状也只能哑然失笑,没办法,想要批量制硝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等忙完这些,让人用清水冲洗一下,味道应该就能消散一些了。”

李唐吩咐着,不过众人依旧微微皱眉,估计今天在场的众人是没有胃口再吃什么东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