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朕要重用国师
甚至那些女眷,喝上一口便感觉有点晕晕乎乎的。
“大家动筷子,吃好喝好。”司华年一边招呼着,一边找凳子坐下了。
众人纷纷埋头干饭。
“国师啊,这椅子挺舒服的,回头可否给我们弄一点儿啊?”长孙无忌捋着胡须道。
是真觉得这种靠背的椅子坐的舒服,比跪坐好多了,而且这种二三十个人挤在一个大圆桌上吃饭,那也是从未有过的。
司华年哈哈点头,“好说,好说,回头会安排的。”
“老师,高明敬你一杯!”
李承乾端起酒杯,不过这里面装的不是酒,而是忘崽牛奶。
司华年举杯道,“殿下请。”
皇宫内。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眺望国师府的方向。
“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开始吃饭了吧。”
李世民开口道。
无舌公公给李世民取来一件披风,披在了李世民身上,“陛下,今儿个天凉,小心着凉了。”
“你说朕接下来要如何安排他?给他个什么功劳,让他立功呢?”李世民紧了紧披风道。
无舌公公回答道,“陛下,后宫与宦官,不得干政。”
“朕没要你干政,朕就是问问你,咱们聊聊天,就像朋友那般。”李世民摆摆手道。
这话吓得无舌公公赶紧跪下,“奴婢不敢。”
见状,李世民叹了口气。
“起来吧,人人都以为当皇帝好,可是只有当了皇帝才知道,这位置给狗当,狗都不当啊!一天天累死累活,干好了,人家决定是应该的,干不好,人家戳着朕脊梁骨骂,这也就罢了。
朕虽位登九五,可却失去了一切,曾经的朋友变成了君臣,他们跟朕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不再称呼朕为秦二哥,而是陛下,兄弟姐妹也都变成了君臣,听不到兄长,听到的只是皇兄。
朕是皇帝,权掌天下,天下百姓生杀大权皆系朕一身,朕自登基以来,呕心沥血,宵衣旰食,不敢有片刻懈怠,可是朕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朕也明白了皇帝为什么称孤道寡。
一朝称帝,六亲情绝,兄弟惧朕,朋友怕朕,朕身边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观音婢又是女子,许多事不能跟他说,人人都说当皇帝好,可人人都只看到了皇帝的风光,却没看到当皇帝背后的心酸。”
李世民双手背负,抬头仰望星空,紫薇帝星明亮异常。
“多谢陛下。”无舌公公谢恩起身。
“无舌,你说皇帝是孤家寡人,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当皇帝?你跟朕也有二十多年了,你应该知道,朕从来就不想当皇帝,朕这个皇帝是被逼着当的。
朕本想闲时做个逍遥王爷,与观音婢泛舟西湖,战时做个大将军,为大唐征战沙场,开疆拓土,马革裹尸,朕不想反,可是他们逼着朕反!
父皇猜忌朕,大哥欺压朕,三弟算计朕,父皇害怕朕功高震主,大哥害怕朕兵权夺位,三弟不想朕与他争荣光,既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
更何况,即便是朕想当皇帝又如何?泱泱大唐十有六七的地方都是朕打下来的,朕在当时即便是割据一方,称帝建制又如何?可是朕没有。
可以说没有朕,大唐建国最起码要晚二十年,朕保我大唐江山,定我李唐气数,是这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朕凭什么坐不得皇帝位?”
李世民自言自语,阐述着这么多年的心酸。
“陛下保重龙体。”无舌公公没有接话,这些话都是皇家隐秘,自己不该听。
于是,无舌公公选择左耳进,右耳出,这话自己今天没听说,自己今天就是陪李世民出来散散心罢了。
李世民则继续说道,“朕也知道功高震主,但是这不是朕想要功高震主,那是他们没本事!他们若有本事,大可分裂朕的兵权,为大唐拓土开疆。
可他们没有,他们用着朕,要朕安内攘外,朕立下不世之功,他们又开始猜忌朕,朕也知道,权势到了一定的地步,就要懂得急流引退,否则难得善终。
臣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帝王家?皇家之人功高震主,要么死,要么反,否则哪怕削去一切权利,废为庶人,帝王都不会放心,朕不想死,所以朕只能反。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朕都没有打算要杀大哥和三弟,他们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朕只会将他们幽禁起来,他们依旧富贵荣华,可他们要跟朕你死我活。
朕想活,所以他们只能死,就在这玄武门下,他们死在了这里,朕踩着鲜血和累累尸骨登上帝位,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无上伟业,朕将父皇幽禁了起来。
朕没有杀他,也没有让他暴毙,不是因为不恨他,而是朕要让他看看,朕比大哥更适合做皇帝,朕要让大唐威加海内,万国来朝,让他看看朕究竟有多优秀。
朕要像他证明,他是错的!他错了,大哥和三弟是他害死的,不是朕!朕要追秦皇汉武,可国师说追上秦皇汉武不过小道尔,要更有理想一些。
大胆的想,要超越秦皇汉武,功盖万世,做千古一帝!你知道朕听到千古一帝四个字的时候有多激动么?朕那时候就在想,一定要重用国师。
朕成为千古一帝,万世流芳,他也随着朕青史留名,成为后世敬仰的存在,所以朕给他无上荣宠,要他帮着朕打造锦绣盛唐,建立万世之功!”
李世民越说越激动,此刻似乎都想到了大唐未来万国来朝的局面。
“陛下英明。”无舌公公微微一笑道。
这些话全部被无舌公公过滤了,自己啥也没听到。
“但是要重用国师之前,朕本来也想着试探他,可是朕转念一想,真若是相信他,就重用他,朕不信他就不用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没必要试探!若是试探,反而还离间了君臣之心,你说朕要从哪一步开始重用他呢?”
李世民询问道。
大唐事情太多了,百废待兴,李世民过于激动,一时间竟也找不到合适的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