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集体改革可行性
天衢市工业局。
钱胜国接到贝州工业局黄主任的电话后,直接愣了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你是说,徐良名下的几个工厂,一天的时间,就销售了高达900万元的产品?”
“是的,而且,他采取了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一种形式……”
钱胜国听着电话中黄立军详细的解说后,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
“我知道了。”钱胜国咬牙说完这句话,就挂断了电话。
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珠,觉得这件事需要立刻告诉陈局,徐良这小家伙真是越来越没有边界感了,越来越大胆。
市场经济行为,是这样的吗?
这不是胡闹嘛!
万一有人把这件事捅上去,他还有陈局都要好受不了。
实在不行,现在赶紧向上级领导请罪吧,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哪怕燕都那边已经发了1号文件,确定了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但是徐良这波骚操作还是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钱胜国都没来得及敲门,就推开了陈淑民办公室的门。
“陈局,出大事了。”
看着钱胜国铁青的脸色,陈淑民却很是淡定:“老钱,都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是说风就是雨,火急火燎的脾气就不能收敛下,有什么事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钱胜国见陈局如此淡定,先是关上门,走到办公桌前:“陈局,你是不是已经知道,贝州那边搞出来的动静?”
陈淑民叹息一声道:“这么大的动静我能不知道吗?别说我,昨天这事就捅到省里去了,我刚刚挂断了省工业局那边打过来的询问电话。”
“陈局,这事可不小,虽然徐良之前上报了,说是要搞个售卖大会,谁知道他竟然搞拍卖,而且还是暗标的形式,这不是瞎胡闹吗?”钱胜国一脸凝重的说道。
陈淑民听完钱胜国的唠叨,反问道:“那你告诉我,徐良违反那条规定了吗?”
钱胜国:……
陈淑民继续道:“没有,因为我们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头一遭,谁都是一头雾水,摸着石头过河罢了,首先徐良,一没有倒卖国家资产,二没有给国有资产造成任何损失,反而还盈利了。”
“虽然方式方法,稍显出格,但是你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按照市场经济行为办事,一他没有强买强卖,二他没有做见不得人的阴暗交易,都是堂堂正正,恨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
钱胜国闻言,出声询问道:“这是上面的意思?”
陈淑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让钱胜国安心回去工作,便把其打发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钱胜国离开后,陈淑民伸手捂住心脏,咧嘴咒骂道:“靠,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啊,玩的太激进太刺激了,再这样折腾几次,我这心脏怕是要崩掉。”
缓了好一会儿,陈淑民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算是缓过来了。
“咚~咚~咚~”
“请进。”
“陈局,这是贝州工业局黄主任送过来的有关徐良这次拍卖会详细的资料。”钱胜国说着把一个文件袋递给了陈淑民。
“老钱,你看了吧,你有什么感想?”陈淑民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看,而是询问道。
“感想?”钱胜国闻言,一脸的纠结,随即一屁股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稍微措辞片刻,这才开口道:
“陈局,一天卖出去919万元,这个数字已经快要赶上咱们市工业局去年一年的总生产值,你说我能有什么感想,如果不算他买卖的方式方法,光凭这串数字,别人只会羡慕我们天衢市工业局。”
“重点,这九百万中有八百万是改革后的大集体企业所创造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集体改革的路子是行得通的,最起码贝州机械厂大集体企业改革很成功,恐怕往后也不可能再有这么成功的案例了。”
钱胜国啪啪啪一阵吐槽。
陈淑民右手手指放在桌面上有序的敲着,片刻开口道:
“徐良做了什么,相信我不说你也该有所猜测,前段时间他参与研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明显是成功了,不然燕都那边的大领导,也不会给予徐良这么大的支持力度。”
“之前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方案,你应该知道,这跟徐良脱不了关系,你应该听过他的高论,尤其是在其与总设计师接触后,没几个月都城就发出了好几份一号文件。”
“你、我都应该明白,徐良的分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所以,徐良做出什么大的动静,你都不需要大惊小怪,当然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收益同样与之成正比。”
钱胜国对此没有丝毫意见,也不知道内心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叹息道:“陈局,有时候有一个太能干的下属,也不是什么好事,显得我们成了十分平庸之辈,成了我们沾了天大的光,反之,就不用说了。”
说着直接站起来道:“陈局,你先看看资料,怎么对省里回话,你看着办吧。”
随之,转身离开。
陈淑民盯着桌上的文件袋看了好久,才动手打开看了起来。
看着文件中的详细描述,陈淑民也是感叹连连:
这个徐良要不是天才,要不就是个鬼才。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集体企业竟然被他改造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贝州工业局以及机械厂在其中有些股份,但占比并不大,因为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小家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么个累赘经营成如今这番境地。
工业局与贝州机械厂加起来股份也不过20%,根本没有主动权。
现在想要回收,显然也不太可能。
这样的话,卸磨杀驴就太明显了些。
如果寒了有识之士的心,这改革就不要进行下去了。
要知道,全国各地还有海量的大集体企业,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负资产,各大国营单位的累赘。
总的来说,如果徐良的模式能复制的话,他也不会这么伤脑筋。
问题出就出在,徐良经营的模式,基本没有复制的可能。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办法复杂,如果只是让负资产变成优良资产,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开始时大集体改革,并不算太离谱。
只是生产方便面,这是一个方法,生产其他的应该也一样。
毕竟现在贝州食品厂、家电、电脑三个工厂,配套产业链还是很大的,只要建立整套产业链,对于贝州来说非但没有坏处,反而更加有力,这样一来附属配套企业就可以养活很多大集体改革后的企业。
只要制度跟上,有个强有力的领导,复刻贝州模式并不难。
既然证明改革大集体是可行的,那么他就可以避重就轻的谈一谈省内大集体改革的事。
陈淑民在内心打了个谱,便打通了省工业局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