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5章 玉女失踪案

第15章 玉女失踪案

在北宋仁宗统治的岁月里,临安府笼罩在一片惶恐不安的阴霾之下。短短半月之内,府城连续发生了数十桩离奇失踪案,每一起案件的主角均是正值二八年华、花容月貌且待字闺中的少女。这些少女被官府喻为“玉女”,案件遂被称为“玉女连环失踪案”。朝廷紧急下令,限令当地官署必须在半月之内破获此案。

时任临安府尹的官员惊惧至极,竟因过度焦虑而卧病在床,加上背后有朝中权贵撑腰,他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严惩下属,从佐僚到班头,再到捕快,人人遭受鞭笞之苦,个个遍体鳞伤。这番高压之下,衙役与班头们畏惧回衙受罚,流落街头,将一腔怒火发泄在过往有过前科的平民身上,整个临安府因此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御史台闻此乱象,立即上奏朝廷,直指临安府治下昏聩失职,导致社会秩序严重动荡。龙颜震怒,皇帝亲自下令,委派省府通判亲临督办,并给出十日限期,若未能如期破案,则所有涉事官员一律革职查办,重则流放边疆,充当军卒。

面对如此严厉的责罚,府尹索性称病不再露面,顺水推舟地将烫手山芋般的案卷转交给了新来的通判处理,自己则乐得暂避风头,一身轻松。一场关乎生死荣辱的破案行动,在临安府内悄然展开,而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则如迷雾般等待着被揭开。

自古至今,官场之中总不乏这般现象:主事官员在困难面前退避三舍,待到事情尘埃落定、大功告成之际,又会突然冒出来争抢功劳,享受封赏,这仿佛已成了官场上的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

然而这位黄通判却迥异于常人,他不拘泥于世俗规矩,更不屑于揣摩官场中的那些弯弯绕绕。他满腔热情倾注于破案之上,不仅免除了对佐僚和三班衙役的无端责罚,深得人心,更是以其耿直明察、心细如发的品性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人们尊称他为“黄青天”,亲切地唤他作“黄大仙”,传颂着他那未卜先知般的神奇智慧,以至于真名反倒被淡忘了。

接手玉女连环失踪案后,黄通判与三班衙役打成一片,以兄弟相称,共结义气之盟。他下令严密布防各交通要道及码头,并排查城中庙宇、荒坟、废墟等偏僻之地,务求让嫌疑人无所遁形。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使得全府上下无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黄青天”之誉实至名归。面对众人的夸赞,黄通判只是淡然一笑,他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克玉女失踪案,誓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自黄通判走马上任的这几日以来,临安府犹如湖面归于宁静,风平浪静之中,那让人心惊胆寒的玉女失踪案件竟再无发生。

黄通判见成效显着,向同僚们揭示了他的推理:“看来,这起玉女案背后可能存在着内外勾结的情形。如今我们加强戒备,外贼难越雷池半步,内部的应合者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听罢此言,众人眼前豁然开朗,对黄通判的信心倍增。

这时,黄通判高声部署道:“接下来,咱们兵分三路——捕快负责全面搜查,班头与衙役则严守要地、死看硬守,至于文职官员,则秘密进行探访调查!”命令既出,师爷询问是否需要将搜寻计划呈报给府尹过目。黄通判微微一笑:“不必多虑,府尹大人早已洞悉一切。”话音未落,只见内衙有官吏悄然闪入,大家会意一笑,遂按照黄通判的策略开始行动。

这位初来乍到的黄通判,尽管面孔生疏,却故意摆出一副愣头愣脑的模样,斜眼横行,行走间颇有几分黑道大哥的派头。

如此一来,普通百姓见之避而远之,而那些偷偷摸摸的小混混和心怀鬼胎的不法之徒,反倒觉得他亲近可交,纷纷笑脸相迎,试图攀附结交。在这波谲云诡的临安府中,黄通判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一步步逼近真相。

黄通判甫一踏上街头,就被一名小童突兀拦下,稚嫩嗓音连连追问:“大哥您这是要去哪儿呀?”他回眸一瞧,只见这小童约摸十四五岁年纪,虽然衣衫破旧却掩盖不住一双机灵的眼睛,黄通判不由得生出了几分亲近之意。

未料到这小童眼光独到,觑准了通判的善意,迅速拉着他走进一家酒肆,边喝酒边吐露心声:原来家境贫寒的小童只能靠些小偷小摸维持生计,但近日他的藏身之所却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占据,断了他的生活门路。

黄通判听罢心头暗自窃喜,琢磨着这小童口中的陌生人很可能与连日来的玉女失踪案有所牵连。于是他不动声色地答应下来,决定帮这个孩子一把。

当然,身为通判的他不会轻易涉险,遂向小童透露自己手下有一众好兄弟可以帮他摆平此事,务必让他重拾营生之道。

两人就此约定,次日午时共同前往教训那股外来势力。小童一听大喜过望,激动之下重重磕了个响头,拜黄通判为结义大哥,随后才消失在人群中,等待明日的行动。

这天午时,黄通判精挑细选了十多位孔武有力的衙役,让他们乔装成帮派打手模样,簇拥着自己来到了约定之地——一处破败荒废的土地庙。庙宇四周芳草萋萋,古木参天,确是个绝佳的藏身之所。

正当此时,小童向他做了个手势示意靠近。心领神会的黄通判悄声吩咐手下们轻手轻脚地行动,以免惊动庙内之人。进入庙中后,他们发现横七竖八躺着七八个壮汉,中间竟赫然摆放着两具棺椁,如此散漫无状,即便真有人在此办丧事,也未免太过离谱。

正当黄通判心中疑窦丛生时,小童附耳低语:“那天我见到的是十多具棺椁,如今只剩两具,恐怕是挖坟盗墓之流转移了赃物。”

面对这一反常现象,黄通判深感事有蹊跷,这些人说不定就是江洋大盗也未可知。于是,他率领十多名衙役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庙中。那些壮汉见状,立即发出呼喝之声,纷纷抽出棍棒严阵以待。

“就你们这群乌合之众,还想和老子较量?”为首的壮汉傲慢出言,随即挺身而出。此人一看便是练家子,身手矫健,黄通判带来的衙役与之缠斗良久,均无法占得上风。突然间,那壮汉发出了信号,只见另外四人迅速护起棺椁,驱车飞驰而去。

黄通判正欲分派人马追击,却发现为首壮汉拔腿向相反方向狂奔。说时迟那时快,黄通判眼疾手快,随手抄起一块砖头精准掷出,将其打翻在地,成功活捉。而另一名贼人眼见形势不利,拼死滚下悬崖,侥幸逃脱。

“可恶!”黄通判愤恨不已,只能暂且告别小童,押解着俘获的壮汉返回府衙。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虽然未能尽擒群匪,却也为揭开玉女失踪案的真相撕开了一道口子。

就在这一瞬,府衙内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呼喝声。原来那向来抱病在身的府尹,此刻竟被人搀扶至公堂案前,正厉声下令对几名班头施以杖刑,责怪他们办事不力。

黄通判见状实在无法坐视不理,他上前对府尹直言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此重手惩罚自家兄弟,何人还敢尽心竭力去办案?”然而府尹怒不可遏,愤然回应:“这些酒囊饭袋之辈有何用处?”

面对府尹的暴躁与严苛,通判心中无奈,只好提及刚刚抓获的一名疑犯,声称其胆敢袭警行凶。府尹闻此言,急令将嫌犯押上大堂,未经审讯查明真相,便执意要对其施以一百杀威棍的酷刑。

众衙役刚才遭受主官鞭笞,心中满是火气,当下棍棒齐下,因情绪失控,一时未能把握力度,竟然将那汉活活打死在了公堂之上。

目睹这一切的黄通判看得真真切切,面对府尹草率决定、任意剥夺人命之举,他唯有无语凝噎,暗自感叹:严刑之下,焉能保全无辜?这样的酷吏如何能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呢?

这日,黄通判一身便装混迹于市井之间,忽感背后有人轻轻推搡,转身一看,却是那个机灵的小童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怎么了?难不成我脸上长字了不成?”黄通判笑着打趣。

小童嬉皮笑脸回应:“您老脸上的字我不识得,我自己也认不得几个大字。”话音未落,他突然压低嗓门,在黄通判耳边轻声透露了两个重要消息。

“此事属实吗?”原本对玉女失踪案一筹莫展的黄通判听闻后精神为之一振,眼中闪烁出兴奋之色。

据小童所述,那几日前带着棺椁仓皇逃窜的可疑人物,近日又鬼鬼祟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特别在李员外府邸周边频繁活动,其行为异常,极有可能再次作案。

黄通判询问小童对李员外的了解,小童毫不犹豫地答道:“李员外可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最要紧的是,他家还有一位貌美如花、才情出众的女儿。”

听到“女儿”二字,黄通判眼前一亮,仿佛拨云见日——困扰已久的盗匪终于露出了马脚,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确认信息无误后,黄通判果断掏出一些碎银子赏给小童,叮嘱他密切关注那些人的动向,一旦有异常情况务必立即报告。小童接过银两,满口答应,一场紧张而神秘的追踪与反追踪就此展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黄通判果断调动了一队府兵,在李员外府邸周围布下天罗地网般的严密防线,确保数十米内无一遗漏。随后,他换上一身教书先生的装扮,不动声色地踏入了李府,并向李员外坦诚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得知眼前之人正是本府通判,李员外顿时面露焦急之色,急促地诉说道:“这几日我心神不宁,总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尤其担心唯一的女儿遭遇不测,恳请大人出手相助,保她平安!”

“您放心,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此事!”黄通判安抚着李员外的情绪,与他简短商议了几句,制定了周密计划,保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李员外听罢,虽心中忐忑,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决定让那美丽得犹如仙子的女儿在府中大院里悠然自得,刻意营造出毫无防备的假象,以诱使那些贼人掉入陷阱……

夜幕深沉,黄通判精心安排了十数名衙役隐匿于小姐闺房四周,而自己则乔装成打更人,在庭院中悠然转悠,静待贼踪。

临近三更之时,几声猫叫打破了寂静的夜色,紧接着几道黑影从墙头跃下,悄无声息地摸向小姐所在的秀楼。正当他们撬门而入之际,灯火骤然大亮,埋伏已久的衙役们一拥而上,将这些不速之客尽数制服,一个个五花大绑,无处可逃。

顷刻间,外围府兵传来消息,他们在被抓获的贼人所使用的马车上发现了两个棺椁,里面赫然躺着四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正是之前失踪的玉女。这下子,黄通判心头豁然开朗,原来这群盗花贼是利用棺椁运送少女,怪不得先前线索全无,真是狡猾至极!

次日清晨,黄通判亲自安排妥当所有犯人后,决定请府尹大人过堂审讯,并强调务必保全嫌犯性命以供进一步查证。同时,他亲率兵马奔赴各个驿站和码头,追捕那些运输棺椁的同伙。

就在抵达城门口前,一队衙役急匆匆来报,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来——府尹大人竟然在众多衙役严密看守之下遭到了嫌疑人的挟持,如今已逃离府衙,行踪不明!面对如此变故,黄通判愕然失措,难以置信:这么多衙役严防死守,府尹怎会被轻易劫走?这其中是否另有内应,亦或是有人智谋超群,设局擒下了府尹大人?

不论黄通判如何绞尽脑汁,终究难以理清当前这错综复杂的局面,只能硬着头皮见机行事,静观其变,再作周全打算。

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小童不知从何处突然现身,对着黄通判笑嘻嘻地道:“早知道大哥不是普通人,原来竟是官家出身,今后小弟可得靠你多多照应了!”

面对如此情景,黄通判真是哭笑不得。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哪有闲情逸致来调侃打趣?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小童的确是个机灵鬼。

正欲率衙役离开时,小童连连使眼色,示意黄通判跟随他来到一僻静处。黄通判瞪大眼睛看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心中不禁一阵无奈。

“怎么,大哥这是瞪我吗?既然拿了你的银钱,我就该帮你办点事。”小童俏皮地挤眉弄眼,紧跟着又透露了一条重要线索,“在离城十里外的一片小树林里,停着十多具棺椁,我看八成就是大哥你要找的东西。”

听闻此言,黄通判毫不犹豫地赏给小童一锭银子,火速带领人马赶往城南那片小树林。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还特意从州指挥使那里借调了一队兵马,将整片林子严密包围,确保连一只鸟也飞不出来。

然而此刻,府尹被挟持的现实让黄通判投鼠忌器,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能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逐步靠近目标。

此刻,小树林中已传来人喊马嘶的声音,显然是他们的到来惊动了潜藏其中的贼人,他们开始躁动不安,一场激战似乎一触即发。

正当黄通判准备收网围捕之际,几个壮汉突然现身,他们刀尖抵在府尹大人的咽喉上,将其押了出来。黄通判与一众衙役见状惊骇不已,纷纷后退,同时高喊:“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千万不要伤害府尹大人!”为首的悍匪冷笑着挥舞了几下砍刀,喝道:“只要你们放我们出城,府尹就安然无恙!”

黄通判心中权衡再三,瞥向面色凝重的府尹,仿佛对方的眼神在说:你自己看着办吧。他深感无奈,但此案乃朝廷挂帅督办的大案要案,关乎玉女失踪之谜,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也必须侦破,以免遭朝野世家讥讽,更不能让民心寒凉。

于是,黄通判朝着府尹深深一抱拳,沉声道:“府台大人,请恕我此刻铁石心肠,一切皆为朝廷效力,这玉女失踪案的严重性,与您个人安危相比,孰轻孰重,您应能权衡清楚。”

府尹抬起头,目光凌厉地瞪着黄通判,冷冷地说:“看来,黄大人是打算置本官生死于不顾了!”接着怒视众衙役,“听好了,你们都给我听着,放他们出城,让我平安离开,之后再将他们缉拿归案!”

众衙役闻令面面相觑,忐忑不安地望着黄通判,如同天塌下来找大个子顶一般,等待他的指示。

黄通判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旋即抽出一支火箭射向夜空。瞬间,只见一队军兵如乌云压境般疾驰而来,顷刻间便将小树林围了个水泄不通,赫然是州指挥使率领的精锐官兵。

府尹见威胁策略未果,转而动之以情,对黄通判恳切言道:“黄大人与我同朝为官,难道我们就一点袍泽之情也没有吗?”

黄通判面色严肃地抱拳回应:“下官身负皇命,不敢因私人情感而耽误国家大事,请府台大人理解。”

话音刚落,他果断下令军兵围捕,目标直指棺椁中的失踪玉女,势必要解救她们,以维护朝廷尊严。

府尹见事态对自己极为不利,不禁仰天大笑,脱去官帽,换上一套劲装,显露出其深厚的武艺功底,挑衅黄通判道:“你坏了本官的好事,不怕朝廷中有人找你算账?今日就与你拼个高下!”

说罢,他抛开棺椁,带领数十名盗花贼奋力突围。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双方展开激战,均有伤亡。最终,匪徒寡不敌众,悉数被歼灭。

府尹被生擒活捉,面对黄通判的质问,他坦然答道:“各为其主罢了。实不相瞒,我是大辽商人,受雇于辽国贵族,负责秘密选秀,意图以此交融两国文化,自以为也算是有功之人呢。”

听闻此言,黄通判气得牙关紧咬,命令手下将这些辽国奸细捆绑起来,准备押送至京师接受审判。同时,他亲自率人打开棺椁,成功解救出三十多名被困的玉女,并护送她们一一回家,终于让她们得以与家人团聚。

这一来,轰动整个临安府的玉女失踪案不仅告破,还牵扯出了背后一桩令人震惊的卖国阴谋。

半月之后,朝廷的正式公文如同晴空霹雳般传至临安府,黄通判因破获玉女失踪案、揭露权臣卖国阴谋有功,被擢升为临安府尹。同时,这一系列事件也被详细记载入府志之中,一时之间成为街头巷尾颂扬的话题。

原来,那高居庙堂的当朝权臣竟然暗中勾结敌国大辽,为了取悦辽国贵族,不惜偷盗年华正好的宋国少女献给对方玩弄。其一,他刻意制造悬案,使大宋蒙羞,在外邦面前落下笑柄,并借此机会派遣使臣向宋朝敲诈勒索;其二,通过扰乱宋国内部秩序,试图创造有利时机,让大辽趁机进犯中原。这般通敌卖国、监守自盗、离间内乱的险恶阴谋,竟在黄通判破解玉女失踪谜团的过程中连带揭开,实乃天佑大宋,国家昌盛之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