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1章 沸腾的丁家村!
此时,丁飞阳和谢燕秋的家乡丁家村沸腾了。
一大波记者的来临,让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几乎全村人涌入了丁大柱家附近。
那个没有围墙的院子成了被保护的禁区,附近的街道挤得熙熙攘攘。
在这个村子,除了谢丽云和丁支书,没有人知道远在云州的丁飞阳发生了什么事。
谢丽云培训班结束,正在家里休整,过一段时间要调到县城教书。
谢丽云听说记者来,马上就明白了什么事。
也跟着一大群人赶去了丁家。
但丁家院子附近已经围得水泄不通了。
谢丽云远远地站在后面一大摞红砖上,远远地往小院里观看。
她发现,小院被几个人围着,阻止村民们进入。
而小院里也有一群村民,显然是通过了筛选才能进去的。
谢丽云伸长脖子,努力往前看。
邻居李婶看到是谢丽云,轻轻拍了下她的肩膀:
“丽云啊,你怎么来这么晚,来得早的话,还能赶去里面参加采访呢?”
“李婶啊,啥意思?”
“我说来得早的话,就不用在这里踩着砖头,伸长脖子了。
之前,丁支书在这里挑人,你看那院子里一群村民吗,都是丁支书提前挑好的。
还训了话,才能在里面参加采访”
“李婶,你这么清楚,你咋没有进去啊?”
“我?你看我,不识字,长得又不好,给咱们丁家村丢人哩,给大英雄丁飞阳现眼哩!”
谢丽云努力伸长脖子往院子里看,
一群衣着光鲜的城里人,架着摄像机,正对着乔兰花一家人拍摄,乔兰花也换上一件很显年轻又整洁簇新的衣服。
乔兰花平素为人粗声大气,这个时候,一脸的慈祥,仿佛是慈爱的农村老太太。
正对着记者,滔滔不绝地说着什么,说到动情处还哭了起来。
丁家的其他儿子们和儿媳妇们也都陪在乔兰花身边,时不时也接受一下采访。
丁支书也在,看样子在指挥以及和记者们交流。
还有些不认识的衣着体面像干部一样的人在指挥着。
“李婶,那几个人是干嘛的,看起来不像记者那边的人,好像在协调采访,也不是咱们村的人。”
“你是说那几个穿西装的,那是乡里县里派来的干事。
这回,咱村里可有脸了。
丁飞阳在外面干了大事了,成了大英雄,不光是咱村的光荣,还是咱们乡镇,咱们县的光荣呢。
那些都是县里镇上来的干部。
听说那些干部比记者来得早很多,还给丁家带了好多礼物呢!”
谢丽云看着这一幕,心里冷笑,这一帮丁家人,丁飞阳的死活他们可关心过吗?
如今,面对上门的记者,这是装五好家庭吗?
丁支书也在,村民们也在,谁不清楚他们家那摊子烂事,真好意思!
她哪里想得到,丁家人是不怎么的,但这回她可冤枉人家了。
这伪装五好家庭可不是丁家人的主意,这是上下级干部的意思。
咱们县上镇上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英雄,级级领导都很重视。
县宣传干事和镇宣传干事早就找到了丁支书,了解丁飞阳家的情况。
当他们得知,丁家情况一团糟糕时,直皱眉头。
大英雄的成长家庭怎么可以是这样的,这样咋宣传,说大英雄有个不疼他的娘?
还是说他有一群自私自利吸血鬼一样的兄弟呢?
咋想这样宣传都不那么和谐,一定要合家幸福,相亲相爱才行。
尤其是,得找到丁飞阳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那些舍己救人的闪光点。
丁支书一下子就想起丁飞阳在高中时就救过了谢丽云,为此自己还受了伤。
听说这丫头这两天也在,丁支书马上就去了谢丽云家,当时谢丽云刚好出去代销点买东西去了。
谢丽云的母亲听到丁支书来意,让谢丽云参与采访,讲述高中时代被丁飞阳救命一事。
她直接脸色一变:
“支书,不是我驳你的面子,你也知道,我家丽云年纪这么大了,好不容易有了个对象。
你让她去采访上说这回事,万一让对象知道,再怀疑她和丁飞阳扯不清的关系,这段婚事要是再吹了,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吗?”
丁支书思量再三,同意了谢丽云母亲的请求,不让谢丽云出面。
丁支书自己转述丁飞阳的少年英勇事迹,用村里的一位姑娘代替谢丽云的名字。
谁料就在丁支书说起这桩往事的时候,记者问:
“那位姑娘现在何方呢,方便联系采访一下她吗?”
“不好意思,这位姑娘已经嫁人,婆家比较远不太方便联系到!”
丁支书这句话刚落地,有个人直接站起来对记者说:
“不是,那丫头叫谢丽云,就在外面围观群众当中,我刚才还看见她了。”
丁支书提前已经和大家打过招呼了,不许说谢丽云的名字给记者们,看到说话的人,却是那个脑袋有点缺根筋的老光棍名叫四儿的。
“四儿,你怎么进来了,你先出去!”
丁支书压抑着生气,一边过来拉扯四儿。
丁大柱家这院子虽然没有围墙,却一大早派了几个人在把关了,非经允许不能随便入内,凡在院子里参与的观众都是经过丁支书允许,并且提前叮嘱过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四儿是什么时候溜进采访观众席的。
听到四儿这样说,记者惊喜望外:
“真的?快请她过来采访!”
丁支书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同志,不是我故意撒谎,因为这姑娘的母亲不希望这姑娘出镜接受采访,咱们也要尊重人家的意见不是?”
谁料记者说:
“支书,这位姑娘按你说的,也二十七八岁了,她有自己的判断。
咱们当面问她,如果她不肯接受,咱们就不采访,如果她肯,就采访,你看如何?”
那几个县里的干部看情况也说:
“支书,这么典型的好事,少年时就显现出的英雄气概,多么好的素材啊,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问一下这个姑娘吧!”
丁支书一时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