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企业管理的瓶颈
2013年新年伊始,一段名为“丹东阿里郎企业风采展示”的视频疯传网络。
上午陈景云没事,打开电脑随意浏览,看到了这段视频。
这段视频点击量早就超过了100万次,据说三天之内微博上的转发和评价就超过了10万次。
这段视频内容大致是:一字排开的女服务员统一身着红色制服,她们高矮不一身形各异,但随着领班一声令下,她们齐声喊出惊天动地的企业口号;继而猛然匍匐在地,随即又迅速站立,体验“跌倒了也能迅速爬起来”的企业精神。
对于这段视频,人们诟病最多的,是“鸡血式培训”、“非人性管理”以及“企业文化不能牺牲员工尊严”。
丹东视频被旁观网友评论为“太可笑了”、“太可怕了”,但类似的培训以及员工教育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却是广泛发生的。所谓的区别,不过是可怕以及可笑程度的区别。
对于企业管理,陈景云也有些束手无策。企业做大了,对于企业的管理自己根本无迹可寻。
蒋璐和张玲去京城深造,带回了德鲁克、波特、特劳特等舶来的管理思想。可是,不要说这些管理思想,就是这几个人,陈景云听都没有听说过。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华大地上纷纷涌现杰出的企业家,但却没有形成一种企业家精神。
似乎只有唯利是图,似乎只有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利己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
2012年,引起最大争议的电视节目不是《中国好声音》或者《非诚勿扰》,而是各种职场招聘节目。
在当红电视招聘节目中的boSS们,对员工的“诚信”、“人品”的要求,几乎到了“洁癖”的地步。
然而,他们自己真的如其要求的那般品德高尚、业务过硬吗?其实,这并不仅仅是老板们虚伪作秀的问题、种种帝王式的双重标准,已经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诟病。
是的,就是这样。外来的企业管理思想让企业家们一次一次激动,然后又一次一次的让企业家们感到难以落地。
他们发现,用的最顺手的管理手段——竟然是老祖宗留下的帝王心术。
古代帝王之术首先是一种御人之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组织方式。
管理方式很难用对错来划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先不说帝王思想中的滥权意识是否符合现代公司要求,其作为一种文化惯性,也渗透到了当今看似前卫的企业家们的意识当中,这显然已经不为这个时代所接受。
兄弟戏、御人术、兔死狗烹、外儒内法、挟民族旗号以令市场…
老兄,清宫戏看多了受影响了吧!
在很多中国公司里,往往只容许有一个声音,靠家长权威来维系一个现代企业的运营。
而这样的“爱民如子”,培养出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纨绔子弟,而是假接班、真太监。
在中国的企业中,老板们广泛存在着这种家长情结,时不时有做家长的冲动,想掌控员工(臣民)们的整个生活乃至人生,以体现“皇恩浩荡”。
家长式领导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在心态上,下属必须依赖领导者;偏私性的忠诚使得下属愿意服从;没有清晰的权威或严格的制度,领导者的意图并不明确表达出来。
尽管老板们一再宣称自己会放权,但仍然事事插手,横加干预,却又缺乏清晰的整体逻辑。
如此一来,老板一天到晚喊累,怪员工不用心、不动脑筋、不肯负责任;员工整天喊自己没权,怪老板不放权、不相信自己、不按规则和制度办事。
下属之间不是比拼谁的能力强,而是比拼谁和老板的关系更紧密,谁是“大儿子”、“二儿子”……
在封建帝王社会,但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大多是争权夺利的派系之争。如果对立两派,都是正人君子,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不怀私心杂念,但双方为斗而斗,意气用事,结果搞得你死我活,进而腾出空间反而让小人得志,就是“悲剧”了。
中国企业观念问题、利害问题,往往衍化为谁大谁小的地位、面子问题。市场竞争亦复如是,不在乎经济上是否合算,而在乎谁输谁赢。
市场竞争本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多赢的过程,中国企业却奉行的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中国人喜欢说两句话:此一时,彼一时;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国商人的无比聪慧。这样的聪慧,让中国人喜欢走捷径。
为什么别人走的是正道,而你可以走捷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你没有遵守契约。
不遵守契约,那你信什么?
巴菲特首富了我们信价值投资;微软崛起了,我们就信比尔盖茨;通用强大了,我们就信六西格玛;丰田做大了,我们就信精益管理;德鲁克、稻盛和夫、波特、马斯克、扎克伯格……谁成功了,我们就信谁。
这不最近鸡血培训火了,我们就信打鸡血可以焕发企业活力。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深谙情感管理个中三味,用企业内训的形式,把它批量化、流程化、产业化。
培训讲师们从教练技术以及拓展培训项目中摘选出一些动静大、口味重,够刺激的科目,如培养“团队凝聚力”的蜈蚣爬、培养意志力的拉拉锯、培养沟通人际关系的“收留我”,乃至走火,背倒等等,让学员们震撼大、感触深。
陈景云印象中就有一个女员工站在高高叠起来椅子上背倒,下面六个女子没有撑住倒下来的女员工,直接后脑勺着地—水泥地,直接植物人了。
当然,光这些还不够。煽情演讲、激发“感恩”。尤其是最后学员上台分享阶段,一个个或梨花带雨,或声嘶力竭,大声的忏悔自己的自私自利、在工作中不够责任感,不够帮助别人、对不起老板、对不起同事、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
短期看,这比起什么反复折腾的内部流程合理化改造、繁琐不堪的员工意见会议要节约成本的多。
用两三天时间,花个两三万,“运动”一把,给大家洗洗脑,增强一下大家的干劲与凝聚力,用精神的力量平抑一下积累已久的体制性矛盾。
但是,依靠这样的“运动”带来的“鸡血效应”,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公司基业常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