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 > 第83章 好文欣赏:死亡真相

第83章 好文欣赏:死亡真相

“自然死亡”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人死亡不可惧...人这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生命的清单》中这样写:

“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去。

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已然消逝,这是你的第一次死亡;

葬礼上的盖棺,死亡书上的证明,宣告了你的第二次死亡。

记忆的痕迹消散,亲朋好友的遗忘,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就是你真正的死亡。”

对于死亡,我们常常避而不谈,但死亡,又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因为有了死,生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生物学的死亡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皆是人生必修课,逃不脱,赖不掉。

人有时候很强大,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但唯有两件事,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决定的:

一是来到这个世界,不得不来;二是离开这个世界,不得不走。

即使知道开头和结局,生命也照样精彩纷呈。

做好当下事,珍惜当下人,才是死亡赋予生命的意义。

一次,作家莫言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得知朋友的太太过世不久。

朋友在整理太太遗物时,找出了一条雅致、漂亮的围巾,那是两人去国外旅游时,在一家奢侈店买的。

围巾上挂着象征着它价值的高昂价格卷标,崭新如故。

朋友说,太太一直不舍得用,她想,特别的东西得留到特殊的日子。

而结果就是,到了生命终结那一刻,朋友的太太还是没能戴上这条美丽昂贵的围巾。

莫言把这个故事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告诫自己也劝诫世人:

“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死亡,是生命无解的命题。

世上很多事情可以重来,但唯有生命,注定是一趟无法回头的单程列车。

我们总说,“将来”、“下次”、“总有一天”。

可是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珍惜跳动着的每一天,用力拥抱身旁所爱之人。

好好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也是一生最大的福报。

社会上的死亡

人生的第二次死亡,完成于和亲友在葬礼上的告别。

生命是一场惊奇的际遇,离别当慎重,当郑重。

我们是一个个活着的,有血有肉之人,所以才会有牵挂,有羁绊,有不舍。

世间总有填不满的遗憾,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好好告别。

史铁生时常在文中怀念自己的母亲。

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他回忆自己那时会突然砸碎眼前的玻璃,也会猛将手边的东西摔向一旁。

双腿的瘫痪让他痛不欲生,暴躁无常。

而母亲只能是悄悄躲一旁,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偷听着他的动静,承受着同样双倍的痛苦。

一次,母亲几乎是央求一般,希望能推着他去看看北海正盛的菊花。

看着憔悴母亲憔悴的脸色,史铁生不耐烦地答应了这次的出行。

母亲喜出望外,一边盘算着去北海的活动,一边悄悄向外走去。

谁知,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能回来,晕倒时还吐着大口大口的鲜血。

后来,妹妹告诉史铁生,那段时间母亲身体已经病重,只是还在强撑。

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是永远的诀别。”

世事无常,时间总是快到不能好好说再见。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的告别是轰轰烈烈的聚会,是热烈无比的拥抱。

可后来才明白,许多许多的告别都是悄无声息的,你以为的平常一面,却是最后一见。

莫负时光岁月,珍惜每一次的相遇,珍视每一次的别离,不要让遗憾,填满往后余生。

遗忘,是彻底的死亡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

人生真正的死亡,是这个世界上不再存在有关你的记忆,不再保有你存在的任何痕迹。

死亡不可惧,遗忘才可悲。

一位老人多年来总是穿着同一件旧衣服,衣服缝补多次,无论女儿如何相劝,老人总舍不得扔掉。

直到有一次,女儿翻看以前的相册才知道,这衣服是父亲和母亲蜜月旅行的情侣装。

母亲已去世多年,老人嘴上什么都没说,却将思念埋放在心底深处。

穿上这件衣服,她就在身边了。

其实,死亡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活在所爱之人的心里。

只要记得,只要不相忘,便是存在。

庄子相伴多年的妻子去世,好友惠子赶来吊唁时,却见庄子击缶高歌,神情一如往常,并无悲伤神色。

惠子见此情形,不禁气道:“她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你不哭也罢,怎么还鼓盆而歌?”

恍惚过后,庄子只道:

“她来这世上之前一切都是虚无,只是有了生命和形体;现在回去了,就如四季轮换一般自然。

我不哭,是因为我已经领悟了生命的道理啊。”

肉体的消逝是否意味着生命的彻底终结,谁也没有答案;但生命也许会以另一种形式依然围绕在我们身边。

死亡让人阴阳相隔,爱却创造了真正的永生。

被所爱之人记住,便是一个人活过的最好证明。

但如果害怕遗忘,也无需担忧,等忙完这一生,我们终将团聚。

我们相亲相爱,生命不灭不熄。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

“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死亡是必经,生命也是过程。

倾尽全力浇灌生命的精彩,用力拥抱身旁所爱之人。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副教授伊丽莎白德曾表示,尽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死亡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从医学研究上看,所谓的自然死亡并不存在。那真正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在对疾病侵扰的结果无能为力的状况下而将之归纳为自然死亡的概念,并非是科学的自然死亡的概念。

科学的自然死亡应该是生物物种活到终极特定寿限而死亡,是受人体内在因素所左右的。

德意志大百科全书对自然死亡的界定,自然死亡是非正常死亡的反义,因为非正常死亡乃是疾病、暴力或机械性周期干扰的结果。

和哲学百科词典对自然死亡的观点:自然死亡就是在无自然疾病,无无特定原因状态下的死亡,还是符合我们对自然死亡的概念的。

身体的老化过程经常是以循环系统、肺部和脑部等多重器官衰竭画下句点,死亡便在此时降临。

死亡是为了替新事物开创空间。由数万亿细胞组成的人体也是如此。人体中的细胞每日会发生分裂,促使身体不断生长。

有机体能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有效防御机制,破坏细菌或癌细胞等多余或具有潜在危险的细胞。老旧细胞则被相同的新细胞取代。不过细胞分裂会逐渐减缓,终有一日完全终止。

造成此种现象的很可能是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端粒像是帽子般盖住染色体两端,维持染色体完整性,确保细胞正常分裂。

当端粒随着细胞分裂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新细胞不再出现,老旧细胞最终死亡。

虽然端粒能帮助细胞继续分裂,但也可能加速癌细胞生长。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端粒酶只活跃于少数细胞中是合理的状况。

当细胞分裂过程发生问题,例如有细胞发电站之称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时,将对身体各个组织造成影响。

单纯由生物学推算,人体机能约能维持 120 年,但真正具有指标性的是实际预期寿命,这可能因为生活及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延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