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掠夺计划破产
明朝。
朱元璋看到胡椒在西域如此值钱,也动了一丝去南洋寻找胡椒,并且掠夺的心思。
此时的南洋,许多藩国还未归顺,儿朱元璋也还算年富力强。
"宣李善长。"
朱元璋一开口,李善长立刻入宫觐见。
"微臣李善长,叩见陛下。"
看到李善长来了,朱元璋也懒得客套,立刻询问道:"朕欲组建船队,攻打南洋诸地,掠夺胡椒这种昂贵的香料。"
李善长一听这话,立刻被吓了一大跳,然后连忙劝阻道:"万万不可,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
"况且南洋路途遥远,风浪无常,万一有所闪失,我大明江山岂不危矣?"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笑,他知道李善长是一心为国,于是耐心地解释道:"李爱卿所言极是,但朕并非要亲自出征。"
"朕打算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由得力将领率领,前往南洋诸国。"
"这样,既可以掠夺胡椒等珍贵香料,又可以展示我大明国威,让南洋诸国不敢小觑我天朝上国。"
李善长听后,松了口气,但仍有些担忧:"陛下英明,只是南洋诸国素来神秘,我们对其了解甚少,此举是否过于冒险?"
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坚定:"风险与机遇并存,我大明朝历经百战,区区南洋何足惧哉?"
"更何况,我朝拥有能工巧匠,若能取得胡椒等香料,定能促进商贸繁荣,为我大明带来无尽的财富。"
见朱元璋心意已决,李善长只得点头称是:"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定当尽心竭力,协助陛下完成此番壮举。"
不久之后朱元璋开始着手组建船队,选拔将领,准备向南洋进发。
同时,他还命人搜集南洋各地的情报,以便在出征时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经过一番筹备,一支强大的舰队终于组建完成。
朱元璋亲自为舰队命名,并任命资深将领张弘范为舰队统帅。
张弘范久经沙场,英勇善战,曾率领明军平定北方边患,功勋卓著。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弘范率领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他们的目标是南洋诸国,那里有着无尽的财富和神秘的香料,等待着他们的征服。
只是还没到达目的地,就遇上的大风暴,加上航海技术落后以及相应的船只建造不够牢固,这一支舰队有去无回。
朱元璋苦等三个月,总算得到了一个消息。
"陛下,有信使来报!"
朱元璋立刻急切的开口道:"快把人喊过来!"
没多久一位信使就跪在朱元璋面前,脸色苍白的开口道:"陛下,南下的舰队有消息了。"
"结果如何?!"
"遇上了海上的风暴,还没抵达南洋就船翻人亡!一整只舰队,辛存者寥寥。"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变得铁青。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南洋之行竟然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舰队的覆灭无疑是对他权威和雄心的沉重打击。
他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开口:“李善长,你如何看待此事?”
李善长闻言,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南洋之行虽然失败,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此次舰队的覆灭,说明了我们对海上航行的技术和船只建造方面还有待提高。”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李善长说得没错。
这次失败虽然让他心痛,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传旨下去,命工部、兵部协同合作,加强海上航行技术的研究,改进船只建造工艺。"
"同时,选拔更多有经验的航海人才,为下一次的南洋之行做好准备。”朱元璋坚定地说。
李善长领命,随即下去安排。
他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放弃南洋的财富和香料,这次失败只会激发他更大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朝的航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工部、兵部合力研制出了更加坚固的海船,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同时,许多富有经验的航海家被选拔出来,为明朝的海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宫之中,马皇后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在晚宴上,主动找到朱元璋开口道:"陛下,海中的路不好走,风大浪急,何不派人直接从陆地攻打人南洋诸国?"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元璋为难的摇摇头。
"非是不能,而是做不到。"
见马皇后面色疑惑,朱元璋详细的解释道:"南洋诸国地处偏远,路途遥远,且多雨林、沼泽等复杂地形,行军困难。"
"此外这些国家大多依靠海洋贸易,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如果我们从陆地进攻,不仅战线漫长,而且容易受到敌军的海上攻击,导致腹背受敌。"
马皇后闻言,微微点头,表示理解:"原来如此,是我考虑不周。"
"不过,既然海上之路如此凶险,我们为何不尝试与其他国家结盟,共同对抗南洋诸国呢?"
朱元璋笑了笑,回答:"皇后有所不知,南洋诸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各国之间常有矛盾,甚至发生过战争。"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联合其中一些国家来对抗其他国家,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马皇后眼睛一亮,高兴地说:"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还可以避免与南洋诸国直接冲突,实在是一举两得。"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马皇后,接着说:"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海洋贸易的控制,通过经济手段来削弱南洋诸国的实力。"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们将在南洋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马皇后赞同地点头,然后问:"那么,陛下可有人选担当此重任?"
朱元璋沉思片刻,回答:"刘伯温曾多次出使南洋,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
"而且,他足智多谋,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势。若让他负责此事,我相信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