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生财之道
制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或海水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据《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史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无棣盐业日盛,西汉时渤海郡置盐官。魏晋时盐民在碣石山上修建盐神庙(亦称“盐神祠”),因此碣石山又俗称之为“盐山”。 《魏书.地形》由此“盐山神祠”的记载。《盐山县志 》p108 :“隋开皇18年(598),以县境东南近海处有一座山名盐山,以山名改高城县为盐山县。盐山(今山东无棣县境内大山),古称碣石山,春秋时改称无棣山。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称盐山。”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建滩都在平坦的沿海荒滩上,按一定的滩池数建造。池埂一般高约半尺,建成一个个方形池,面积从上到下每个方池边长一般为8步(每步五尺),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3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筑坨台,俗称盐坨,以备储盐。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俗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盐滩建成后,还要整滩。王佑安让人将池内泥土挖松,晾干,再放入海水泡稀,在池内将池踩匀,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后将池内海水排出晾干,用光礅(石制,粗大圆柱形石头)压实压平。滩池周围的大盐沟挖成后,涨潮时即可开水闸纳潮,抓住最高潮位,将潮纳满。纳潮后,用水车汲取沟内海水灌入高卤台,这卤台池底直接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用儋州送过来火山灰配制的原始水泥制作混凝土强度不算高,算勉强能用;第二天将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第三天将二卤台内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逐日依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与古时候制盐不一样的是王佑安在卤台间设置了过滤渠,过滤渠中填着卵石、细砂、木炭,到结晶池时卤水纯度就非常高了,得到的不再是粗盐,而是精盐。水车直接采用风车带动,整个盐场不到十个人。
明末一担盐五钱银,并不是以前看的网络小说,一担盐就是五两银十两银,王佑安看到猴子的市场调查报告,心想这网络小说太害人了,物价都被长了一二十倍,不过的晒盐基本没有什么成本。二天出一次盐,一次出盐近百吨,按市场价约1000两银子,按六折出货,每天利润达到300两。重要的是市场容量大呀,一年的食盐需求达一千万吨,当然这是后世数据,按一半计算也达到了500万吨,年利润可达1500万两银子。现在的产盐量还远远不足,每天产量必须达万吨以上。产量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销售,特别是现在的政策是盐专卖,王佑安的盐是私盐,不敢明目张胆的上市,只能通过私盐贩子流通出去。到了出盐这天,当结晶池的卤水在阳光的照晒下,结晶池慢慢析出白花花的盐铺满了结晶池的地面,到场的人愣住了,他们只知道煮盐根本不知道还可以晒盐,这盐品质还特别好,基本没有什么杂质。官盐中的海盐因为杂质较多呈淡黄色还略带苦味,只有井盐要好一些。这些盐工冲进结晶池用手捧起盐细细观看,个别激动的盐工还抓着大把的盐往嘴里送,被王佑安啪啪两耳光才打醒,盐虽然不贵,但家家户户都必须买,这些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能省则省,用盐节约得很。最后王佑安决定给盐工每人十斤盐才让这些人平静下来,让盐们用铁锹把盐收到一起,打包过称,居然有五十多吨。
等猴子带着一个商人来到千户所时,王佑安正在为盐发愁,琼州府人口太少,每天上百吨的盐根本没有消化的可能,盐场边的仓库已经堆满了,再没有大的渠道,盐场只有停工了。猴子也有好几个月没有回来。虽然听往返的家丁介绍过千户所发展的情况,这次事情太重大了所以由他亲自带回来,当他带着盐商来到千户所时,还是被千户所的情景惊呆了,到处是做工的工人,有男有女,有长发的也有短发的,有汉服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服装的,更多的人穿着宽松的短衣短裤,这千户所居然汇集了近5万多人,这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小镇的人口,但在明末偏僻的昌化,基本是收罗了昌化的所有县城人口,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现有昌化县城冷冷清清的,就只剩县衙的几个人在苦苦的守着县衙,连衙役都晚上跑过来上夜班来补贴家用,白天县衙上班补觉,为这事成思远县令就过来拜访过好几次,希望王佑安不要让衙役来上夜班。王佑安开始不同意,后来成大人来的次数多了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劝退了几个来上夜班的衙役。没多久成大人就发现了不对,他发现这些被劝退的衙役经常用仇恨眼光看他,对他的安排根本不听,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没有办法又来找王佑安,说情还是让他收了这些人。没了县令的阻挠,衙役们就明目张胆的晚上过来上夜班了,后来户房的主事都利用晚上过来加班为千户所士兵上算术课,文吏过来上识字课,最后县衙成大人一个人只好独守空房了。猴子一行人穿过一排排的厂房,遇见一个以前熟识的家丁,两人好久不见很是亲热,后来不少家丁听说猴子回来了,都围过来说话,这时猴子也通过谈话知道了这些家丁的发展情况,不少人已经成为了各个厂的管事,连后来买回来的唐大锺都成了轧钢厂的负责人,每个人都兴奋的谈论着新设备的神奇之处和这些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跟在身边的商人站在猴子旁边侧耳倾听,听了这些家丁的谈论,脸上神色悠然,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对此行从过来看看变成了非常重视。
当王佑安看见郑彩时他正他和李时之的工作室在研究四轮马车的转向结构,在中国的古代实际上也是有四轮马车,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牛拉的四轮马车,叫太平车,由于速度太慢加上无转向机构,被淘汰了。四轮马车出现的首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大规模商品运输成为必要。公元前后的罗马帝国,15世纪的英国和同时期中国河南。都是人口密集,大量物流开始兴起。而第二个条件,则是水路运输的不充分,15世纪英国米德兰地区首先普及了四轮马车,这一带处于英国中部平原,虽然周边也有运河,但商品运输总不会能纯走水路,经常需要搞水陆联运。由八匹以上的马拖动,载重几千公斤的重型马车,正好承接了运河上下来的货物。四轮马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四轮马车不会将货的重量分摊到马的身上,而是通过车轮直接传导地面,不受马承重能力的限制,并且可以增加拉车的马匹数量。当猴子到来时,这四轮马车设计已经完成,王佑安叫猴子先等一会儿,一会儿就好,就埋头继续画图,猴子和郑彩就站在旁边站着看他画图,郑彩只在图纸上看了一会儿就基本明白了王佑安在干什么,对他的奇思妙想惊叹不已。果然只有一会儿,王佑安就收起了图纸,让助理进来安排人制作样车,猴子见进来的不是李时之而是一个家丁叫龙成云,是李时之在家丁中发现的文化课的好苗子,李时之当时就想要这龙成云作自己的助理的,但王佑安死活不同意,在李时之不屑的眼光中把龙成云抢到了手。
王佑安收拾完工作台,过来主动向郑彩见理,他穿着蓝色的常服,他举手向郑彩行了一个军礼,郑彩被愣住了,猴子倒知道这是军礼,就低声给郑彩解释了这军礼的由来,郑彩按江湖规矩向王佑安拱手说:“福建安南士子郑彩见过千户大人,初到贵地还望将军多多关照!”郑彩刚才没办法看清王佑安,现在才看清他的容貌,心中骇然居然二十多岁左右的一个小小世袭千户,在这偏僻的昌化弄出来这么大的家业。实际受惊更大的是王佑安,嘴上应付着郑彩心想:这猴子情报机关核心是否称职哟,怎么把福建郑芝龙给招惹来了。还是再确认一下好。就笑着问:“飞黄将军身体可好?”郑彩大惊,他在什么地方露馅了吗,既然已被别人看出来了,没有必要再装了,就站起来,一揖到地正色回答说:“有劳将军挂念,我家将军身体强壮着呢,每天早上都要练上半个时辰。”王佑安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猴子怎么会把这个庞然大物给引来?这郑芝龙除了是朝廷的将军,更是海盗,打不过就做生意,打得过就黑吃黑,手下的海盗数以万计,在实力上,郑子龙可以吊打王佑安好几条街。王佑安努力保持脸上的镇静,与郑彩敷衍了几句,就推说自己还有事,让他和猴子商量价格,看货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