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风采 > 第223章 医药作坊

第223章 医药作坊

水师刚立,蓝玉大营外多少粮车,银车?

造船出海,多少军资?

都是常升在打理,他想截留点,太容易了啊。

即使常升没有贪,那么多的物资往来,要是朝廷查账,这账是经不起查的。

要怪就怪,常家一门两国公。

马晔啊马晔,你死了还要咬一口常家,当初在沐英大营,就应该杀了你啊。

想当初,常茂提起常遇春,说父亲不在了,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要灭了常家,还要去问问陛下,这是犯了上位的逆鳞了。

蓝玉突然感觉冷汗淋淋,上位不是在弄常家,而是在敲打自己啊。

一定是做了让上位不开心的事情,莫非是自己太忘乎所以了?

蓝玉怎么也睡不着,熬到天亮就去行宫找朱元璋探探口风,然而整个行宫哪里有朱元璋的影子?

朱元璋一身布衣,走过广州进了广西,一路上笑容都没有停过。

看着整齐的村落,处处都是瓦房,百姓笑容洋溢,朱元璋倍感欣慰。

官道上百姓往来,驿站货物押运,商队来往不绝。

即使晚上,也能看到车队上明亮的玻璃风灯,在官道上缓缓移动。

朱元璋扮着一个商队,走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看着远处凿山开路的百姓,怎么也看不够。

途经梧州,玉林,贵县,南宁,武鸣,归德至奉仪。

北上安隆司进入云南。

一路上山连山,青山之外还是山。

云南稍微差了些,除了山多,森林更多。

过了广西府南下临安府。

若是顺红河而下,就是沐英大营。

自从进了云南,朱元璋就眉头紧蹙,一脸沉思。

一场雨后,道路更显湿滑。

微安康道:“楼神医,听说你们医学院有治疗瘟疫的药方?”

楼英笑而不语。

微安康笑道:“楼神医,你也知道,郑和出海,什么事都可能碰上,有备无患嘛。”

楼英道:“船队有大医跟随,微总管多虑了。”

微安康笑道:“外面的瘟疫可是很厉害的,听说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了人,就能要人命。”

楼英翻翻白眼:“微总管,你说的是波斯人说的黑死病吧。”

微安康点点头道:“医学府真有治疗黑死病的方子?”

楼英摇摇头道:“没有!”

杜安扶着朱元璋,朱元璋道:“前面休息一会,给牲口喂些草料。”

朱元璋身体非常好,走那么远的路,一点也看不出疲惫。

坐在石头上招呼道:“楼御医,波斯商人愿意花大价钱来买我们的药,咱已经答应人家了。”

楼英想了想道:“陛下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个方子,有一半几率能治疗瘟疫。”

微安康惊喜道:“楼神医,即使一半几率也很了不起了,还妄楼神医告知。”

楼英不说话,刮着脚上的泥。

微安康一脸苦笑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道:“药方就算了,有药也成。”

楼英这才道:“医学府虽然有药,但都是百姓在山上辛苦挖的,其中有一味药材长在悬崖峭壁之上,非常难寻,挖药材的时候还要赶到春季,挖一半留一半,等明年再挖……。”

微安康笑道:“楼神医,你开个价吧!”

楼英道:“臣回京之后自会找太医令商量此事。”

楼英就知道跟着皇帝来云南没好事,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带上内务府总管微安康。

楼英真不愿意和这些人打交道,还是让太医令戴元礼去头疼吧。

楼英还是有必要提醒朱元璋,开口道:“陛下,这些年医学府医士郎中不少,陛下可知升中医者寥寥无几,是何原因?”

朱元璋对这个事情还真没有用过心,都是太子朱标办理的。

楼英继续道:“陛下,医士升到中医往往卡在私心上,郎中行医,医士坐诊,才遏制大明瘟疫。

可是,这些年大明百姓逐渐富足,中医学府已经给了他们俸禄,他们仍私收诊金,若是药方和商人挂钩,这样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朱元璋知道医士开方是不要钱的,楼英说的有道理,若是药方也能卖钱,将来是不是所有药方都可以牟利?

朱元璋沉思道:“这事要重新商议,拿出个章程来。”

看看微安康的苦瓜脸,朱元璋叹口气道:“医学府也不能一直靠内务府补贴。”

楼英明白了,每年一千万两银子,内务府已经有意见了。

原来病根在这里,怪不得微安康一路上念叨个没完。

楼英想了下道:“治疗黑死病的药物有四种,一种是草药,一种是汤剂,还有一种是药丸和针剂,草药太过容易仿制,汤剂不容易存放,药丸和针剂容易保存和运输,只不过?”

微安康兴奋了,激动道:“每年医学府能够提供多少药丸和针剂?可是有什么难处?”

楼英道:“制作上太难,要想形成规模化,需要三座医药作坊。”

建设医药作坊大医们已经讨论很久了,一是苦于没钱,而是不舍得。

毕竟这药丸针剂什么的,老百姓真吃不起。

只有便宜常见的草药,还能治大病,才是大医们的最爱。

意思是百姓有个病,路边抓两把草,放砂锅里一煮,喝完睡一觉,不耽误第二天下地干活,这才是药方,良药。

若是可以,楼英真想把这类药大面积种植,做成药丸。

这样的话药效和药量就能形成统一标准,也是大医们讨论医药作坊的初衷。

每年内务府划拨的钱,一半用在医士俸禄和偏远地区的补助上,还有些用在购买药材上,剩下的才是朱橚实验室上。

去年一个箐高素,一个链霉素就耗掉二百万两银子,更不要说无中生有的淀粉。

还有研究时出现的伴生药物,要不是一些东西被工业岛看上,估计每年医学府都揭不开锅。

现在实验室有一千多名医士,每天所耗钱粮只进不出,大医们也头疼。

效果显而易见的,大医们又爱又恨。

原来治疗不了的疾病,现在轻而易举。

楼英默默念叨朱雄英的名字,世子爷。

若是没有皇太孙对中医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朱标对医学府的信任,大明的中医绝对没有今天。

这个事,还要朱雄英点头,朱标同意才行。

微安康听到三座作坊,也禁不住咬牙花子。

一个中医实验室吃了内务府多少钱?

再开三座作坊,内务府也要关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