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另寻高明
确实像侯夫人想的那样,宫里就是没啥出息孩子,三个皇子光有雄心壮志,但没有什么能耐,而那几个公主。
虽然有个公主名头,可被太后教的像个鹌鹑一般,哪里有一点公主风范。
“联姻之事,需要梓童多上些心,最近母后身子不好,选人的事儿就落在你头上了。”
今日十五,宇文轩鸿来到皇后宫中对她说道。
大安想联姻的事儿他已经知道了,大安皇室没有适龄的公主,只有皇子,所以,便想让大燕嫁一个过去。
什么公主郡主都好,不过是作为质子存在的,作为交换,大安也会让一个皇子过来和亲,定居大燕京城。
“我们打赢了还得同意他们和亲的事儿么?”
霍潇龙怀疑人生对孙子夕说道。
萧岚义赢了啊,怎么着还要答应别人和亲?不是输的才这样么?
“不是和亲,是交换质子,大安的意思是皇子总比公主重要,我们既然送过来一个皇子做质子,你们也应该给些面子,两段联姻换两国百年和平,这生意划算,所以皇上不会拒绝。”
“就咱家那几个公主?哪个能去当质子啊?哪个能在大安活的像个人啊!”
霍潇龙气血上涌,都是自己孩子,怎么皇帝就那么舍得?
之前进宫时候龙儿和那几位公主见过几次,每次那些妙龄少女都是躲的远远的,在树后面瞅着她,只要龙儿一回头,她们立刻带着宫女提着裙子抛开。
就这性格的闺女,嫁到人不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得被欺负死?
“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公主,那才是皇上真正想嫁出去的人。”孙子夕认真看着霍潇龙说道。
龙儿缓缓坐下,没想到皇上有一天敢对长公主宇文赫兰下手,长公主手里有势力不假,但没有兵,私兵也远在封底,所以,这也是皇上敢对她下手的原因。
为国家大事,他相信,宇文赫兰是不会拒绝的。
“他想嫁的,只有影响到他皇位的人,姐姐你想想,朝堂之上,除了后宫那几个公主外,还有谁有足够的身份嫁过去当质子?”
“镇北王一个,长公主一个。”
“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动霍潇龙,所以,他想嫁的只有一个,就是长公主。”
得到皇上的旨意后,魏淑仪便把萧岚华叫过来一同商议这件事,眉眼张扬的女人坐在一旁,一句一句的对皇后分析道。
“长公主不会同意的。”
“若是用东虞百姓的平安作为要挟呢?”
“长公主身边还有那些……那些高门贵子,他们也不会……也不会同意!”
皇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上,已经系成了个死结,女人眉头紧皱,想不出破局之法。
“他们不是驸马,是面首,名不正言不顺。”萧岚华一言道出重点。
这事儿是要皇后去说,宇文轩鸿此举,便是让皇后做这个恶人,他连太后都不想推出来。
“用百姓平安作为要挟这件事,他不是第一次做,皇后娘娘,您应该知道的。”
魏淑仪瘫坐在椅子上,是啊,她知道的,可她万万没想到会用这种方式逼人就范。
大安使节还没有正大光明在大殿上求婚,而大安皇子也还没有过来,只是商量商量的事儿,宇文轩鸿便把人选定好,迫不及待的把眼中钉送出去。
此举还真是……
真是同当年一样恬不知耻!
“我派人去给长公主送个信,能不能拖延时间就看皇后娘娘的了。”
萧岚华对皇后行了一礼,随即走出凤仪宫。
蓝庭彻今晚也不得闲,被李逸约至一处隐秘地,也因着长公主这件事。
“你也知道皇上大概率会把长公主许出去?”
清贵公子如往常一样不紧不慢,伸出手点了一根熏香,这是龙儿最喜欢的味道,焚娥姐新调的,好闻的很。
“赫兰是他的眼中钉,如此好机会,皇上绝对不会放弃。”
“我们打赢了,有资格谈条件,也许在朝堂上使使劲儿,以姑奶奶后院你们这几位的势力,还做不成?”
“做不成。”
李逸抬头,看着蓝庭彻,道出了兵家机密。
“大安密探来报,若这次和亲不成,便与大燕撕破脸,还记得萧老将军死于谁手么?”
“大安主帅,黄燃虎。”
“对,就是他。”
“大安什么意思?”
这是没理由的撕破脸,现在两国没有血海深仇,这样平平安安的不好么?
“这次萧岚义杀了他弟弟,他是来报仇的。”
“他弟弟长啥样啊?”
福忠的事儿如意都跟府里人说清楚了,他杀了谁,怎么弄死的,得心里有数,不然对不上号,那位大胡子将军在军中有些太没有存在感了,萧岚义调查了很久他的来历都没弄清楚。
“画像。”
看着眼前的画像,蓝庭彻挑眉,哦豁,对上号了,怪不得查不到,人家兄长在大安权势滔天,想藏着弟弟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么。
“所以,这次赫兰没有办法推脱。”
蓝庭彻看向李逸,问出今天的主题。
“所以,我又能帮你什么?”
“镇北王手下能兵强将众多,若……赫兰真的……真的必须要嫁人,请镇北王出手相助!”
——咔嚓
桌上的茶盘被蓝庭彻拂袖扫落在地。
“就因着你心上人要去和亲,便叫王爷带着她的亲信去搏命?”
“李逸,即使你帮过我们,但也不是以命相报的恩情,这事儿我也帮不了你,另寻高明吧。”
说罢,蓝庭彻头也没回的走出房间。
“为何不去求萧岚义?”长公主缓缓的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这个女人对皇位也有野心,只不过更多的都是身不由己。
她见过父王和兄长在位时候的盛世,所以对现在的皇上怨气颇深,但若能换两国和平,有些东西也是可以舍弃的。
身为皇家公主,怎可凭自己一己私欲做事?
她为的,不是情情爱爱,她心中所想,便是这大燕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