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神医的秘方
这种测试用的城墙自然不如真正的城墙坚固,但即便是真正的城墙,连续轰他几百个石头,也会倒塌。而且,城墙目标太大,不需要准头也能射中。
“好!子扬,有了这投石机,我军如虎添翼,哈哈哈哈!”陈飚感到非常兴奋。
“那倒是,这玩意我可是折腾了一年多了,当然得有点成绩。”得到陈飚的肯定,刘晔也很高兴:“不过还有几点,一个是这石头……就叫石头弹吧!我试过不同形状的,发现圆形的最好,可石头哪有规则形状,所以我们需提前把石头打磨成圆形,以二十斤左右就适合,超过了会影响射程,轻了这威力不足。”
“除此之外,这弹也不一定非得是石头,我们还可以用袋子,装些沙子投过去,威力也不弱,我与莆览商议了一下,我们还可以制作铁弹,这铁弹坚硬,威力更大,而且可以收回,以便长期使用。或者还可以投其他东西。”
“呵呵,子扬你的想法挺好的。”陈飚沉吟了一下:“让工匠先造十台放着,弹头石头的先准备五百个,铁制的一百个,搞不好很快就能用到了。”
“那种小投石机也要制作一些,大概百步左右射程的,可以放在城墙上,作为防守性武器,如果城池被攻,这玩意还能破坏敌方的攻城器械。”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刘晔手舞足蹈起来:“果然还是主公有想法。”
“还有三五十步的小投石机也要制作,可以放在战船之上,那就是非常强悍的攻击性武器。”
……
陈飚又去拜访了张仲景和华佗。自从这两个人来了庐江之后,陈飚让人把黄忠之子黄叙送到庐江,并为其诊治。两位神医联手之下,药到病除,便治好了黄叙的病。可惜的是,黄叙生病已久,伤及身子,虽能如常人般生活,却无法做剧烈运动。也就是说,他这辈子都不能如黄忠那样上战场。
如今,张仲景和华佗都有独立的办公室,在里面着书,必要时才会一起商讨。平日的衣食住行都有人打理,两人一概不管。两人除了着书之外,还会抽出时间来,为百姓看看病,或者到野外采药等。
陈飚来到了,张仲景已经给百姓看病去了,只有华佗还在屋内着书。
“华神医,来了这庐江也有七八个月了,这里还住得习惯不?”
“很好,有下人伺候,又没有杂事,很不错。”
“哈哈哈哈,神医满意就好。”
“怎么?将军有事?”华佗突然一问,他知道陈飚平日工作很忙,一般只会在固定的时间前来,而且来时会提前打招呼。今日突然拜访,那肯定是有急事。
“唉!还是瞒不过神医,我确实有一事相求。”
“将军你直说便是,我和仲景承蒙你照顾,也不算外人,有话直说。”华佗对陈飚很有好感。
“是这样的,军中士兵交战,实际上很少有士兵会在战场上当场死亡,大多数都是在受伤之后,伤口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导致不治而伤。为减少伤亡,我费尽心思,倒也想出了一些方法。”
“哦?什么方法?”
“士兵伤口处理不当,主要原因是,军中郎中太少,人手不足。只是我认为处理伤口并不是非得医者才行,我的想法就是,让士兵学会处理伤口的基本方法,在战场上如果有士兵受伤,则由其他士兵负责为其处理伤口,而不是等军中医者。”
“让士兵学会医治受伤?这可不行,医者苦学十年,方有成就,非医者,随便替他人医伤,乃草菅人命。”
“神医误会了,我并非让士兵学医,只是让士兵学习初步处理伤口的方法。士兵不需要去学繁杂的医术,他只需要在自己受伤时,知道怎么去处理,避免伤情进一步恶化,事后,他们可再去找医者医治。”
“事实上,不仅士兵学,百姓也可以学,百姓学了之后,如果不慎跌倒,或被蛇鼠虫蚁咬,他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处理,处理之后再找医者看病。我称之为急救术,顾名思义,就是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华佗一听陈飚的说法,心中大振,对呀!医者看病,看的是疑难杂症,如果是普通的症状,或许病人可以自行医治。这时代可是医者难求,百姓病了,哪有人给他们看病?华佗越想越激动,他觉得这可比着书还强。
想到这里,华佗拍了拍自己的大腿,一下子站了起来,喃喃地说:“急救术……急救术……好呀!就是急救术,那将军既然已有想法了,可否说出来,另外老朽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看到华佗感兴趣,陈飚心里就高兴了。他千方百计地把两位神医请到庐江,当爷一样供着,自然是有所求。
“急救术是一套完整地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例如人掉入水中被救上时该怎么救、被刀划破皮流血了该怎么办、不慎被火烧着又怎么办、人突然晕眩该怎么处理……任何人都可以学会,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会慌张而不知所措,能正确地医治,待伤情稳定后,再找医者看病。”
“我的意思是,两位神医商量一下,把这急救术整理成一套方法,具体包括遇到相关情况该怎么做,需要哪些物资等,整理完再交由于我,我让下属官员在军中或民间推而广知,让士兵或百姓都学会。如此,百姓也好,士兵也好,便能自行处理。”
华佗沉默片刻,点头答应:“好,这事就交由老朽了,老朽与仲景商议一下,十天内可完成此事。”
“那真是多谢神医了,如此之术,有益于众生,相信两位神医必能青史留名。”
“将军客气了,老朽和仲景可不想为这声名所累,哈哈哈哈!”
“对了,听闻神医手里有一种奇药叫麻沸散,以酒服之,令人麻醉而不醒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