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二甲第一百名
今年的科举笔试放榜,比上届晚了两天。
不仅是今年足有六万六千名士子应考,比上届多了近两万人;
也不仅是判卷难度小幅增加的问题;
还有三榜同步的问题。
七月二十六日。
幽州,友谊关,周燕友谊新城,也就是先前举办周燕文化交流会的地方。
一大早,就聚集了几百士子等候,一个个衣着朴素,不施粉黛,有的还故意蓬头垢面、以布覆面,生怕被人认出来一般。
寅时初刻刚到,友谊关—葫芦口防线大将宁北望施施然走出来,手中是一张皇榜,其身旁比肩而行的正是幽州牧郑长峰,也是友谊关分考场主考官。
侯爷先冲着一干燕国士子咧嘴一笑,朗声道:
“诸位,请友谊关分考场主考官郑大人放榜!”
郑长峰神色不善地瞪了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一眼,张开皇榜,朗声道:
“大周帝国戊戌科举,总计参考考生六万七千二百一十八人,其中境内士子六万六千五百一十一人,境外士子七百零七人。
钦赐中榜进士七百三十五人,其中南榜进士六百人,太学特榜进士一百二十人,北榜进士十五人。”
简述完毕,郑长峰就将皇榜交给宁北望的手下亲兵,迅速贴在旁边的墙壁上。
数百燕国士子以及凑过来看热闹的本地士子,登时好奇地观瞧起来。
“噫!我中了!”
本地士子还重点关注含金量最高的南榜一甲进士,燕国士子毫无疑问直奔北榜。
南榜、北榜,这名字听着就熨帖。
燕人一直都以北朝自居,称呼大周为南朝,如今含金量极高的科举皇榜都这样命名,燕国士子心中五味杂陈。
人家大周六万六千多人才取了六百人,真真是百里挑一。
燕国士子才七百人,按照五十取一,只得十四人,实际还多取了一人,优待之意十分明显。
“中榜进士,尽速回去收拾行囊,明日一早,启程南下洛都,八月十二殿试,时间非常紧。”
郑长峰吩咐完正事,宁北望立刻打蛇随棍上,笑道:“诸位郎君,今晚本侯在府上设宴,都来!”
郑长峰没好气地道:“侯爷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我才是他们的座师!
宁北望咧嘴笑道:“那公爷也一起来。”
用脚拇指都能想到,这十五个宝儿,平燕以后,肯定能派上大用场,比那六百新科进士潜力还要大些。
只不知平燕之前,还能开几届科举?取几多燕国士子?
两位周国顶级权贵的小小角力,被一些敏锐的燕国士子捕捉到了,心中对未来更加期待起来。
只是更多中榜士子忧心忡忡,此生还敢回燕国么?
他们大部分还不知道的是,此事传回燕国,将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燕王和燕国世勋们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再不开科举,俺们就去南朝了!
而且,还不只是舆论压力,现实利益也必将受到损伤。
现在的燕国中下层读书人,只能投靠世勋谋求晋身,只有最出类拔萃的极少数,才能得到一定尊重,大多都形同家奴。
如果燕国再不改革,人才流失是确定无疑的,尤其是顶尖人才。
大龙吞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吞噬前的准备,吞噬时的激烈搏杀,吞噬后的消化。
燕东这里吞噬人才,燕西那里吞噬部族,两小口下去,就已经叫燕国真切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
……
同日,洛都。
一大早,陈平安就从租住的勤学坊筒子楼里出来,在楼下小摊吃了一碗面条卧荷包蛋。
步行来到洛东考场前,在距离龙门百步的地方,就挤不动了。
朝廷思虑周全,在朱雀门前、老相府门口、东华门前,都有放榜。
但来洛东科举考场龙门前看榜的仍然最多,估计有两万多人都来这里了。
若非朝廷出动了三千禁军维持这里的秩序,怕是已经发生踩踏事故了。
陈平安望洋兴叹了一会儿,转身就走,来到帝国图书馆。
一座三层大楼映入眼帘,东西宽度超过五十丈。
每次看到都令人叹为观止。
听说,这还只是一期工程,北侧并排的还有两栋,其中一栋已经盖了一半,还有一栋刚开挖地基。
在洛东新区规划图里,帝国图书馆是九层的。
但建筑材料强度达不到,所以就变通了一下,盖三层三座的。
相爷一贯说话算话。
想必先帝在天之灵也能理解。
“后生,今儿个都去看榜了,你咋不去呢?”
帝国图书馆文华楼大门口,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门房,扯着有些尖利的嗓子,朝着陈平安热情地打招呼。
陈平安傻笑着应道:“阿公,人太多了,我等吃了午饭再去,我合计他们都去吃饭了,人肯定就少了。”
“你这后生,年纪轻轻,倒是极有定性。”
可惜眼力介差了些。
陈平安进入文华楼内,在一楼书记台,交割了昨夜刚抄完的《天工开物》,书记员粗略检查了一下抄写质量,满意地点点头,给了他一百二十个钱。
陈平安美滋滋地将一小吊零二十枚铜钱收入囊中,心中直感慨:
这洛都果然是天下首善之地,钱也太好赚了。
三天抄完一本书,就能挣一百二十个钱,日均四十钱。
勤学坊的房租也不贵,一般的吃食也便宜,日用品物价也不高。
“平安,还接新单不?”
书记员追问了一句,显然很认可他的抄书质量。
陈平安摇摇头:“不了,今日放榜,中不中都能进报纸署了。”
书记员愕然当场,感觉每个字都听懂了,但合一块愣是没明白。
这家伙但凡有点来头,也不至于在这里抄了仨月的书糊口。
可若是没有来头,又是怎么横着竖着都能进报纸署那等显赫的地方呢?
临近正午。
陈平安再次来到考场龙门前,看榜的士子果然散了,大多都找地方借酒消愁去了。
唱名的太监也都撤了,只剩下一队禁军在看守皇榜。
这玩意儿肯定不能被人偷走或污损了。
“第一百名,庐江郡临湖县陈平安!”
“啥?”
“一百名?”
“噫!我中了!”
陈平安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四周的禁军什么丑态没见过?对此波澜不惊。
陈平安连饭都顾不上吃,兴冲冲跑去最近的洛东新区邮政所。
“请问,庐江郡临湖县蜀山镇临壁村能寄么?”
这是他第二次来邮局,上次来看完郡县价目表就自觉滚了。
从洛都寄到临湖竟然要二百四十钱。
值班的书吏随口道:“只到县城,不下乡。”
陈平安忍不住嘀咕一句:“这么贵,还不给送到家?”
书吏嗤笑一声:“一千五六百里地,这是运河通了,没通你试试看两千钱能不能打住?”
陈平安神色阴晴不定了一下,还是肉痛地从囊中取出两小吊钱,又数了四十散钱。
“寄给庐江郡临湖县衙书吏陈久生。”
陈久生就是他二叔。
陈平安又花了一个钱,买了麻纸,租了笔墨。
万事俱备,可提起笔,他愣是不知道写什么了。
书吏见怪不怪,指了指旁边的模板,道:“那边都有范文,可以适当抄一抄,能省好多事。”
陈平安扫了一眼十几种常见书信范文,抄了几句肉麻的问候语,末了,才写下自己中了科举笔试第一百名,一时半会应该回不去家了。
“记得留下你的地址,不然信都没得回。”
陈平安寻思了一下,好有道理,就留下了自己在勤学坊租房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