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意间寻到转机
富安县这一带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乡民都成了佃户。这些佃户大多只有自家房前屋后边边角角的土地是属于自己家的。佃户们普遍贫苦,加上这几年连年天灾,收成不好,佃户们都基本上吃不饱饭。
往年收成好的时候,这些边边角角的土地佃户们就会种上一些调味的香料。现在饭都吃不饱了,哪有什么心思管自家做菜好不好吃,这些边边角角于是佃户们都给种上了红苕、包谷这些高产的粮食。所以现在其实大多乡民家佐料都只有盐,当然盐也很珍贵,一般人家平时做菜也舍不得多放。另外如果泡菜算佐料有些人家也有泡酸菜。
江阳府这一带其实常见的调味蔬菜有姜、葱、蒜、辣椒、藿香、紫苏、芫荽、花椒这些。但因为现在边边角角都用去种粮食了,大部分人家里都没有了香料。所以现在这附近十里八乡的普通乡民并不是很喜欢吃鱼,因为去不了腥味。除了实在没东西吃的人,李壮还真没看到有多少人去弄鱼吃。像他们村的人捉到鱼一般都是送到乡绅王家换点钱粮的。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李壮就赶到河边来取鱼获了。也许是抓鱼的人少了,或者是小河里鱼确实多,又或者是蚯蚓做的饵料太香了,反正就是他这第一次抓鱼的鱼获很不错。捞起鱼篓一看,每个鱼篓都装了大半篓大大小小的各种鱼。
李壮一看鱼获非常高兴,但随即他又傻眼了。本来就是想捉点鱼给自己和妹妹当口粮,但现在鱼多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虽然说现在天气不算热了,可这鲜鱼也放不了多久啊。要是做咸鱼或者腊鱼,家里面好像盐也不够呀。因为以前为了让他去私塾念书,父亲专门做过腊肉送先生当束修。他可是知道做腊肉要很多盐的,想来做腊鱼也差不多。
看着大半背篓大大小小的鱼,李壮做了一个决定。他不想把鱼送到王家,他决定背到十里外的十里铺集镇去卖。看鱼篓里蚯蚓饵料还有不少,他把鱼篓又丢回河里,麻绳藏进草丛做好伪装。李壮拔了些草盖在背篓里的鱼上面,随后背起四五十斤的背篓,他怀揣希望上路了。
回家带上妹妹,李壮又拿上家里仅剩的生红苕干,两兄妹启程赶往十里铺集镇。他们家到十里铺路程大约十里路,深秋清晨刺骨的冷风吹在衣着单薄的两人身上,二妹已经冷得瑟瑟发抖。李壮只好安慰二妹,说走快点就不冷了,于是兄妹俩穿着破千层底布鞋的脚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兄妹两人走了一个时辰左右,都走得满头大汗。中途李壮给了妹妹几块红苕干就当她早饭了,他则是没舍得吃。李壮倒是不冷,只是因为腹中无食,又背着沉重的背篓,李壮这时已经眼冒金星,嘴里发苦了。一路咬牙坚持终于到了集镇,李壮勉强打起点精神,又把剩下的一点生红苕干给了妹妹,两兄妹这才走进了镇子。
虽然没来集镇卖过东西,但李壮知道卖东西要交税,所以他不敢当街叫卖,更不敢到人家鱼摊边上卖。李壮牵着妹妹边走边思索怎么卖掉鱼。十里铺镇子这条长长的东西向主街都要走完了他还没想好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人经过兄妹旁边,中年人抽了抽鼻子,开口问李壮:“小哥,你背篓里是鱼吗?卖不卖的?”
李壮一愣,随即一喜道:“是鲜鱼,今天早才捉的。大叔你要买吗?”说完李壮就准备卸下背篓。
“不要放下来,背上跟我来,就是到前面街口的同福楼。”中年人一看两名税吏正在不远处摊子那里挨个收税,赶忙对李壮说。
李壮一看同福楼客栈就在不远处的东街口,也就跟上了中年人。
从后院小门进了同福楼客栈,就在厨房门口天井里,李壮放下了背篓。给鱼称好重后,中年人让他把鱼倒进了一个大木盆里。一看里面有三条乌鱼和四条鲶鱼居然还是活的,中年人赶紧叫一个小厮再拿来一个木桶,又让他在水井里打上半桶水,把活鱼赶紧养了起来。
“小哥,除去背篓,你的大大小小杂鱼总共45斤,街面上乌鱼鲶鱼是十个大钱一斤,鲫鱼八个、鲤鱼草鱼都是六个大钱左右,你这剩下的黄辣丁、红尾、翘嘴这些鱼每样都不多,你看统共都跟你算八个大钱一斤如何?总共就是三百六十个大钱。”
李壮还没见过几百个大钱,有点激动,连连说好,只是这时肚子又不争气的咕咕叫起来。
中年人一看李壮同意立马又说:“小哥你也看到街面摆摊卖鱼要交税,你这么多鱼最少要交三十个大钱,我看你跟这小妹妹肯定也饿了,我们店里有大肉包子、馒头、白米粥,也有面条、馄饨。”
说到这里中年人看了看两兄妹的穿着,估计不太想让他们到大堂里吃早饭,就又说道:“要不你们来两个肉包子,两个大钱一个,两个算你们三个大钱如何?我也不说完全扣你税钱,就扣个二十个好了,总共再给你三百三十七个大钱。”
“大叔,你们馒头怎么卖的?”李壮问。
“一个大钱两个,两个大钱五个。”
“那你给我三百三十八个大钱和五个馒头吧。”李壮说。
中年人一愣,有点吃惊,这个少年居然会算数,不过随即恢复神色,又说到:“可以。另外小哥,我问问你,你还能不能捉到鱼?要是还有就都送我这里来,泥鳅黄鳝也可以。每天不超过一百斤我都收,价钱随行就市,如果是活鱼价格就高一些,保证不让你吃亏。我们同福楼客栈在这十里铺可是数得着的大店子,一天百十斤鱼还是用得完的。你送来就说刘掌柜让你送的就可以了。你站一下,我给你拿钱去。”
说完中年人随即吩咐小厮去拿灶上蒸笼里拿馒头,自己则是转身进大堂去了。
片刻后,刘掌柜回来,递给李壮一个小布口袋,说道:“看你没有装钱的口袋,就给你一个,收你一个大钱,再补你一个馒头你看要得不?”说完让小厮加了一个馒头。
李壮接过口袋,打开倒出来数了数,总共三串外加三十七个铜板,就对刘掌柜点点头。把口袋在裤腰带上系好,翻进裤子里面贴身,又把衣襟拉了拉,感觉外面看不出什么,李壮这才接过草纸包的馒头,背起背篓,告别刘掌柜,牵着二妹走出了同福楼。
离开同福楼一段距离,转出主街,李壮和二妹找了一处胡同里的街边台阶坐下。李壮打开纸包,这时馒头已经没那么烫了,兄妹俩一人拿了一个馒头就开始吃了起来。李壮嘴里叼着馒头,又把剩下的馒头用纸包好,捆好麻绳,又放回了背篓里。之前装鱼时这个细篾条编的背篓上下两面都是垫了草的,所以背篓并不是很腥臭。现在已经出了同福楼客栈,他不敢在街上随便丢东西,所以草也还在背篓里。
吃完一个大馒头,李壮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不再是那种浑身发软的感觉。虽然还没饱,虽然他觉得剩下的四个他都能一口气吃完,但他知道他不能那样吃,至少现在不能。虽然酥软的热馒头很好吃,但是过惯了苦日子的李壮知道现在还不能放任自己的嘴巴。他就想着,过几天,等再抓些鱼卖了,自己和二妹一定要好好吃一顿馒头,直接吃饱!
三百多个铜钱吊在裤带上很不舒服,细细的麻绳当成的裤带勒着自己瘦弱的细腰生疼,李壮只好把钱袋子放进背篓里,不过背篓里有遮过鱼的草,李壮倒也不用担心钱袋被人扒走什么的。现在手里有了一点钱,李壮就开始琢磨家里应该添置些什么家什、衣物、粮食。结果这一琢磨,李壮就发现这点钱好像在自己手里放不了多长时间。家里好像什么东西都缺,什么东西都要买才行。
虽然家里只有李壮和二妹两个小孩子,但李壮并不想把日子过得像孩子过家家一样。他在憧憬着自己多抓点鱼卖了以后自家衣食不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