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静待时机
等玉儿醒过来,已经是月亮初上,周围点缀着几颗星星。
“大圣,那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可真如传说中一般貌美。”玉儿望了望月亮,听着虫鸣。
“嗯,确实貌美……”孙悟空还未来得及说完,就被玉儿打断了。
“能被大圣你都称赞的美貌,想来非寻常人可比。不知道和我娘比起来,谁更胜一筹。”玉儿托着下巴想着。
“想来是不一样的,天宫里的仙子多是端庄柔顺,月宫嫦娥更多了分清冷。你娘想来也是狐狸精,大概更加火热妩媚一些。不好比,不好比。”孙悟空也摇摇头,表示比较不来。
“也是,各花入各眼,反正在我爹眼里肯定是我娘最美,我只能勉强算第二。”
“有师傅管教,有爹娘疼爱,玉儿小友你已经远超世间多数。”
在这待了一天一夜后,玉儿要回转骊山了。
“大圣,我去了。相聚有时,后会有期。”玉儿抱拳施礼。
“好好好,玉儿小友那就祝你一路顺风,咱们后会有期。”孙悟空点点头。
玉儿临走时,特意交代了土地,辛苦他照看孙悟空,并留下果品酒水,一半赠与他,一半请他偶尔送些给孙悟空尝尝。
玉儿回了骊山,百无聊赖,干脆闭关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便是十几载,等玉儿再次睁开眼睛,往洞府外一望,发现漫天飞雪,银装素裹。
玉儿欢喜极了,她已经许久没有见过雪了。骊山的季节变换,全由师傅骊山老母掌控。常年四季温暖如春,甚少有其他季节更替。
“这是怎么回事啊?师傅是怎么了?”玉儿走出洞府,伸出手接了接天空飘落下的雪花。“也不知道敖澜回来了吗?”
“玉儿,”只听见竹师兄的一道传音符,“若出关速来相见。”
玉儿轻踏几步,身形已经消失在了自己洞府前。
“踏雪无痕,你来的倒是快。”竹师兄手执一只玉壶,正在给他的竹子浇水。
“师兄相召,我当然是不敢不快。”玉儿蹲下摸了摸竹叶,“我有一颗火蜥内丹,师兄……”
竹师兄摆了摆手,打断了玉儿的话,“不用,你的心意,我心领了。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再养出一个我,多年未果,或许这场大雪会是一场机缘。”
“说起这事,师兄,这是怎么回事?”
“你随我来,坐吧,我也是为了这桩事才找你。”竹师兄引玉儿进了洞府坐定。
“你闭关七载后,出了一桩事。”
玉儿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竹师兄讲述了这件事的始末。
“所以说,卓师姐没了?元神魂魄也不曾留下吗?”玉儿皱着眉。
“碎片倒还是剩下一些,估计被师傅蕴养着。”竹师兄也是叹了口气。“玉儿,情之一字,自古难解,你又总是出山门,可要多加小心。”
“难怪师傅伤怀了。”玉儿看了看外面的大学。
如果是竹师兄对于骊山老母而言,先是植宠,后是弟子。这位卓师姐则是她实打实养出来的天骄。
卓师姐的来历,师门众弟子心知肚明。她是人族,是骊山老母七百多年前出门做客捡回来的。
她天资聪颖,骊山老母对她亦师亦母,只是不曾想,出门竟然把一颗心落在了一个道士身上,还落得这般下场。
“多谢师兄为我挂怀,可我还不通情窍,也没遇到过所谓的心上人。”
“狐狸精,不通情窍,那还能叫狐狸精吗?”竹师兄一脸疑惑。
“确实是不能叫狐狸精,我是狐仙,修习正统道法的狐仙。”玉儿冲竹师兄皱了皱鼻子。
“再说,再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如果他对我有害,我也会跑的。”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竹师兄松了口气,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师兄,虽然我很开心你担心我,但是你这样会显得我很不聪明的。”玉儿表示这样不好不好。
“一路小心,玉儿。”竹师兄看着玉儿,眼睛里透露出的意味,玉儿还不懂。
“师兄,你是又看到什么了吗?别这样,怪吓人的。”玉儿嘴里说着吓人,神情却一点也没变。
“一切都是天意,你就顺势而为就好。福祸相依,逢凶化吉。”
“借师兄吉言。”
竹师兄是草木精灵,天生天养,精通气机一道,可判吉凶祸福。若无大事,不会轻易与玉儿说这些。
这一番对话过去未有半月,天降祥云,落至玉儿面前。
第三关来了,却不曾有具体要求,只说前往人间。
玉儿笑了一下,“涂山玉儿领命。”
玉儿甚至不曾回自己洞府,抬脚就往外走,好似没有一丝不舍。
只有竹师兄耳畔传来一道女音,“师兄,我去了,若是敖澜回来,替我告诉她,不必担心我。”
竹师兄把玩着手中的茶杯,缓缓点头。
“大业年间(隋炀帝年号)。”玉儿嘴里念叨着,叹息了一声“安稳不了多久,又要起战火了。”
“不知道爹娘怎么样了?”玉儿修行这几百年间,已然知道爹娘自从她离开族地后不久,也离开了族地。
这些年她紧赶慢赶修行,又马不停蹄考试,来人间也算放松放松。
“继续做善事吧!”玉儿一拍掌。
玉儿本想做游医,可是想了想自己本就不懂医术,不过是随身带的东西,有灵气可以救人,若是被人发现,只怕就要出事了。
那就逛一逛吧,看看碰到什么就帮帮忙。
“征民工?挖河道?”玉儿看到衙役贴了一张皇榜,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
“是呀。”围绕着这张皇榜很多百姓叽叽喳喳。
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功迹,虽说一提起杨广总想到骄奢淫逸,杀人无数,暴君昏君!
可实际上,他还是很勤政的。修建京杭大运河,有八大意义。
政治上:联系中央与地方,加上中央集权。军事上:重要的军事战略手段,方便运兵。经济上: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缓解粮食危机。
当然也不可否认,这一事件中征召了太多民工,且不少死于此次工事,落下了不小民怨,为后续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