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越做越大
他精心策划并下令在矿区内建立起一座小巧玲珑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售卖着各式各样与黑奴相关的纪念品,其中尤以黑奴亲手打造的手工艺品最为引人注目。
走进屋内,原本只是供人观赏的黑奴如今已不再游手好闲。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工艺纪念品的现场制作当中;
另一部分则依旧保持原样,悠闲自在地打发时间。毕竟,钱钱心里清楚,大多数参观者前来此地的首要目的还是想目睹那独特的男女混居景象。
因此,他特意留下了这批黑奴,以满足参观者们的好奇心。
这些精致的纪念品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广大参观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众人抢购的焦点。它们无疑为钱钱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颇具商业头脑的钱钱还别出心裁地召集了一群黑奴,安排他们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表演活动。
黑奴们纷纷登台献艺,尽情展现自身才华横溢的一面。无论是激情四溢的歌舞表演,还是扣人心弦的杂技绝活,无不让在场观众拍手叫绝,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区声名远扬,其知名度与日俱增。不单本国游客被深深吸引,就连遥远的唐朝宾客也听闻此处胜景,不远万里专程赶来一探究竟。
然而,钱钱的贪婪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开始质疑这种对待黑奴的方式,并呼吁日月神朝采取措施制止。但钱钱却不以为意,认为只要能赚钱,其他都不重要,反正自己又不是家主。
而人民日报隔三岔五便会刊登出一篇谴责钱钱的文章。尽管钱钱曾在报纸上声明自己已辞去家族掌权者之位,但众人略加探访后得知新任家主竟然是年仅十几岁的钱钱之子!
如此一来,那些抨击钱钱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其中最为知名的一篇文章,其标题赫然便是《是父债子偿还是虎毒食子》。
此文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人们对钱钱此举议论纷纷,有人指责他利用年幼的儿子顶罪,也有人怀疑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或苦衷……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场风波愈演愈烈,令整个事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面对舆论压力,钱钱决定采取行动。他以新任家主的名义邀请了几位知名学者和大儒,在人民日报上不断发文。
人民日报上学者大儒以钱钱阐述的观点为大纲,将利用黑奴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利益,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黑奴的文化和历史这一观点不断扩大描述。
同时,还强调钱家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侵犯黑奴的权利,反而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然而,反对者们并不买账。他们指出,钱钱的行为本质上是对黑奴的剥削和歧视,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双方激烈争论,场面一度失控。
一名身着青衫、面容清秀的书生,手中握着一份泛黄的报纸,嘴角挂着一丝戏谑的笑容,大声说道:“嘿,快来看呐!又开始争吵不休啦!要说这阵子咱们日月神朝可真是热闹非凡啊,每天都有好戏上演,让人目不暇接。”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旁边另一个同样穿着朴素的男子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谁说不是呢?以往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一年到头也难得遇上件新鲜事儿。如今倒好,隔三岔五就能瞧见些有趣的玩意儿,给咱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呢!”说完,两人相视一笑,似乎对这种充满变数和戏剧性的现状颇为满意。
钱钱看着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脸色阴沉。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原本只是想赚点钱,现在却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他决定派人亲自去找那几个发表文章的学者和大儒,希望能够说服他们改变立场。
几天后,一场秘密的会面在钱府举行。
“各位,我知道你们对我钱家的做法有意见,但我钱家真的没想伤害任何人。”钱府一位管事诚恳地说。
“管事先生,你们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对黑奴的处境表示担忧。”一位学者说道。
管事叹了口气,“我明白,所以我才来找你们商量解决办法。我们愿意做出一些让步,改善黑奴的待遇,同时也会增加对他们文化和历史的宣传。你们觉得怎么样?”
学者与大儒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对钱家提议的思索,仿佛在脑海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风暴。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似乎在权衡这个提议的利弊,就像在惊涛骇浪中摆弄一艘摇摇欲坠的小船。
见到这种情况,管家心中暗自庆幸,自己仿佛是一位早已洞察一切的智者。他毫不迟疑地遵照老家主的指示,如箭一般迅速地走到一侧,轻轻揭开一个巨大的盒子盖子,然后又如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回到桌前坐下。
随着管家的动作,一叠又一叠厚厚的钞票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出现在众人眼前。每一沓钞票都整齐得如同阅兵的方阵,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力量。
“一沓!”管家的声音如同洪钟,在空气中回响。
紧接着又是一声:“两沓!”这声音如同战鼓,激荡着人们的心弦。
“三沓……”
这声音如同一波波潮水,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眨眼间,桌子上已经堆积起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钞票山。而这座“山”竟然有足足三十沓之多!每一沓都是面额惊人的炎黄币,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光芒。对于这些学者和大儒而言,如此巨额的财富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恐怕他们穷尽一生也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