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面对献帝,于十三的气焰
献后也是大惊失色,赶忙去查看楚王的伤势。
好在楚王只是皮外伤。
“于十三,即便你是剑仙,可依旧是我大幽子民,如此硬闯皇宫,你可知后果!”
献帝瞳孔一缩,双眉一挑,将目光从楚王的身上转移到了半空中于十三的身上。
之前,江湖一直传言,于十三已经陨落了,献帝就隐隐感觉有些不太可能。
如今一看,果真如此。
世人皆以为他畏惧萧家,而不敢彻底对萧家痛下杀手。
其实也不全是。
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固然要考虑,但这还不足以让他如此忌惮。
真正让他有些投鼠忌器的便是萧家最强的那位剑仙!
那个只忠心萧家的人屠剑,于十三!
于十三呵呵一笑道:“陛下,我于十三是个粗人,刚才急着护送楚王回宫,却没顾忌这么多。既然人已经送到了,那我也就不叨扰了!”
护送楚王?
不叨扰了?!
献帝的眼神变得更加冰冷了。
他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可能相信。
于十三这么大张旗鼓的来皇宫,其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昭告天下,为萧战出世造势!
有一位剑仙为其护道,并且直接硬闯皇宫,而他,身为大幽的皇帝,却留不下对方,这种事情,不用一天,便会天下人尽皆知。
到时候,他的颜面往哪里放,大幽皇室的颜面往哪里放?!
一想到这里,献帝更觉胸腔中怒火中烧,冷笑道:
“好你个萧景天,恐怕你早就算到了今日,为了给萧战铺路,你也是够狠的,那二十万萧家军恐怕也是你有意为之,好个忠贞不二的镇北王,朕的好臣子!!”
献帝虽然用计谋除了萧景天,但萧景天又何尝不知道献帝在想些什么。
直到此时,献帝才有些恍然,算来算去,没想到原来他才是最愚蠢的那个。
忽然,正此时,一个更为大胆的猜测猛地出现在他的脑海。
镇北王萧景天到底死了没?!
直到今日,他仍然没有见到镇北王萧景天的尸体。
之前他也曾派人细细查看过,给出的结论是镇北王确实是死了,因为现场找到了镇北王的一条手臂。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专门命人将手臂带回来,当看到手臂上那条狰狞的刀疤后,献帝才放下心来。
这条疤痕,他记得非常清楚,是当初他御驾亲征草原狼时,深陷埋伏,是萧景天率领一千铁骑,九死一生,将他从草原狼的手中救出。
而这道疤便是萧景天为他挡住敌人一刀而留下的。
之前他也有所怀疑,但理智告诉他,萧景天不可能丢下萧家军独自逃走的,所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今,他不得不再次怀疑。
想到这里,献帝的身躯都不由的颤抖的一下,咬牙切齿道:“萧景天!!”
站在献帝身边的献后本来还想开口,但见献帝那阴冷的面容、颤抖的身躯后,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么多年,她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向沉稳的献帝露出这副模样。
杀气凛然!
“陛下,老于告辞了!”
似乎很满意献帝的表现,于十三哈哈大笑一声,踏空而去。
甚至,连个臣字都不曾说出口。
“看好你的乖儿子,再有下次……哼!”
献帝冷冷看了一眼献后,也转身离开,彻底没了品茶的兴致。
看着献帝越走越远,献后如坠冰窟,刚才献帝虽然没有说出那个字,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献后深吸口气,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徐公公。
她有些想不明白,为了区区一个镇北王,陛下至于这个样子吗?!
虎毒尚不食子……
“徐公公,我命你立马诛杀萧战!”
献后秀眉一凝,森然道。
闻言,徐公公却是露出一脸苦笑,轻声道:
“献后,老奴不行!”
“不仅老奴不行,恐怕整个皇宫恐怕都没人有这个实力!”
“为什么?!”
献后怒道。
“因为萧战身后有……人屠剑于十三!”
徐公公缓缓道。
“他有这么厉害?!”
献后有些不解,眼神也变得有些好奇。
“厉害?!”
徐公公摇摇头,一脸无奈:“何止是厉害,献帝十五年,老奴身为督军,有幸见到红河关那一战,那一次,萧家军三万将士对战大夏十万人。”
“献帝有命,胆敢临阵退缩者,斩!”
“老夫亲眼看到萧家军被大夏十万人马逼到了红河关,在最后关头,于十三于杀戮中顿悟,一日破三层,从六品大剑师直接步入九品剑仙境界。”
“十三剑一出,天地色变,更是令大夏士兵胆寒!”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徐公公的眼角还情不自禁的有些微微抖动。
不是亲临现场是无法感受到那十三剑的威力的!
那一战,大幽亲手断送了一个叫于十三的臣子,多了一个名叫于十三的剑仙。
当然,有些话徐公公自然是不会说出口的,哪怕面前站着的是当今献后。
那一次,献帝派他去督战,其实是想将萧家军一干将领逼死在红河关。
要不然也不可能只安排三万萧家军出征。
只是没想到会给自己弄来一个心头大患。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向忠贞不二的镇北王也似乎变了……
往事不堪回首……
徐公公叹口气,继续道:“娘娘,老奴斗胆,还请您看好六皇子,免的再生祸端!”
……
京城。
无数道人影看着于十三再次从皇宫中踏空而出,俱是震惊无比。
“不愧是剑道第二的人屠剑,皇宫如此重地,来去如此自如!”
“今早,献帝已经颁布谕旨,将世子的封地定在了北凉,这于十三现在现身,恐怕就是为了要昭告天下,世子爷要出世了!”
“没错,我也听说了,这天下估计要热闹了,只可惜了镇北王那样的忠臣,竟然落到了如此下场,这王朝……”
那人没有说完,但大家皆是不言而喻,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