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诗相 > 第十四章 《泊》

第十四章 《泊》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是自行车大国,人们出行骑自行车居多,而今天,城市里通勤时的车水马龙,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的堵车长龙,让我们知道,中国俨然成为汽车大国。四十年前,汽车在国内绝对可称得上是奢侈品,而现在已是大众商品,尽管是大众商品,但是它的开销也是衣食住行中较为昂贵的一项,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住”领域的开销占大头,其次便是拥有汽车的“行”范畴。人们买房或买车时,大手笔掏钱出来多是一锤定音,可是对于物业管理费和养车费用,却颇有微词,公司附近的小区门口有块醒目的告知牌提示“夜泊月保800元”,看到这块牌时,同事闲聊时轻松的说到,这里停车费还蛮便宜的,同等小区起码一千多起步,回应时说到,800元的停车费用的确不高,不过也是一笔额外的开销。已经普及千家万户的小汽车,很多人买起来花大手笔不觉得贵,却会对每个月千百块的停车费到有意见,觉得贵,总之很多人花大价钱买部车很爽快,到了用车时找停车场或寻找停车月保场地时,七八百的月保费或临时的停车费,却习惯性说到停车费可不便宜,或许人有一个特性,对于一次性的开销费用敏感性较弱,对于持续不断的开销费用敏感性较强,犹如买楼一样,百万积蓄按揭买楼一锤定音,每个月交物业管理费用时,能拖则拖。

夜泊月保,字面意思即一个月晚上的停车费用,使用夜泊字眼是市面上很少见的现象,因为现代人习惯性说停车,泊车一般是粤语语境下的说法或是用于书面用语,因此这个说法是延续了古时候的泊船用法。泊,古代是停船靠岸的意思,故现代航运系统还有泊船、泊位之说,现代桥梁和汽车普及之前,人们远行的最佳交通运输工具是船运,船运就需要码头,码头供船舶停靠的位于即泊位,汽车取代船舶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后,故有些地方停车场还会延用泊位之说,这在岭南地区较为常见,或许是泊车用粤语发音符合他们的习惯。今日的夜泊,是人们用于停车,而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夜泊则是晚上停船靠岸的意思,毕竟黑夜里行船不是很安全,在古代,“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个传说,因此古人远行时,需要经常停靠岸边,尤其是对于羁旅过程中的士人来说,行船旅途中是经常需要泊船靠岸的,从一些泊船的诗句中也可窥知一二。古人的乘船远行犹如今日人们长途开车,河流相当于高速公路,码头泊位相当于高速服务区,在服务区歇息时,这些羁旅生活的诗人难免不吟诗作对一番,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宿德江时,著有“移舟泊烟渚”,送别好友时著有“日暮征帆何处泊”,中唐诗人刘禹锡赋诗《晚泊牛渚》,晚唐诗人杜牧经过秦淮高级服务区时著有《泊秦淮》,而泊船的诗篇最具有盛名的莫过于张继的《枫桥夜泊》,和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这两首泊船佳作,值得众人共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乘船经过苏州城外枫桥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张继的历史记载较少,唯一响彻诗词史的作品便是这首《枫桥夜泊》。安史之乱前夕,张继进士及第,也即获得任官资格证,然而未能在仕途之旅中布施才华,却遭遇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内乱,这场战乱打破了盛唐的美梦,也影响力很多士人的好梦,张继便是受影响的一员。国家动荡之际,不用奔赴前线的皇亲贵胄跟随皇帝李隆基仓皇西逃,因为安史之乱主要发生在北方一带,乱局对江南的影响较小,故江南较为安定,因此很多文人士子过来避乱,张继便是在此大背景下,羁旅至姑苏(今苏州)时,正值深秋时分,乘船停泊在枫桥边,欣赏到秋夜里幽美的江南景色,夜深人静时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怀着无尽的愁绪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创造了旷古传诵的名作《枫桥夜泊》。这首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声名更是远播至日本,据说日本的京都建有一座名为寒山寺的寺庙,是因为《枫桥夜泊》这首诗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而仿建苏州寒山寺而成,并且喜欢诗词文学的日本文化人,多有提及张继的这首名作和寒山寺的渊源,位于苏州的寒山寺原只是千百座寺院的普通一员,因此诗声名鹊起,成为名扬天下的寺庙并流传至今发展成为游览胜地。

这首诗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景象密集,描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等三个深秋季节常有的场景,加上不眠的作者看到的江枫与渔火,两句诗中刻画了六种景象,构筑成一幅意蕴浓郁的画境。接下来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出作者羁旅途中辗转反侧卧听深夜钟声的情境,城外、寒山寺、客船和钟声烘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绪,整首诗精确且细腻的叙述了乘船夜泊者见识江南深秋景色后的感受,情景交融的勾勒出作者的羁旅之愁。有才华的作词人以这首诗为蓝本,用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创造了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歌曲《涛声依旧》,歌词中“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和“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等句,显然是从这首《枫桥夜泊》化用而来,据说这些歌词是作词人甚感“江枫渔火对愁眠”让他拥有无限遐思,触发灵感后写下《涛声依旧》这首歌,殊不知此歌一经问世,与其蓝本《枫桥夜泊》一样达到耳熟能详的境地。《涛声依旧》这首歌犹如唐诗《枫桥夜泊》一样,意境深远,蕴含着作者的忧思哀愁,歌曲将古诗中的神韵意境完美的融入到现代人的口吻和情怀中,自是可引起无数读者或听众的共鸣。音乐作词人从诗词中取其意境演化成歌词,《枫桥夜泊》不是首创,更不会是最后,采用宋词作为现代音乐歌词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有些直接用宋词演唱成歌,宋词的词牌名大多是唐代教坊曲演化而来,因而宋词更易于艺人演唱,而如《枫桥夜泊》严格要求格律的唐诗,则需要作词人将诗中意境融入现代人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之中。

古代文人泊船时,多是羁旅途中,自是容易激发情思,犹如现代人情绪上头时,喜欢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乃至录视频见证下眼前的风景,北宋名相王安石亦是如此,他经过隋唐大运河重要节点的瓜州时,赋诗《泊船瓜洲》一首,为了写好这首诗,还曾反复琢磨用字,好比我们现代人写文案一样,用字得细细斟酌。瓜州,今日的扬州市南部,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发动百万军民开凿大运河的隋明帝杨广就曾多次下扬州,或许这位好大喜功的败家皇帝乘船到扬州时就是停靠瓜州码头,在唐代,瓜州已经成为这条南北大动脉的重要服务区,唐代诗人就曾在此地留下名句“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富有传说色彩的故事,杜十娘在此怒沉百宝箱,随着航运的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的瓜州被开辟为风景名胜区。

《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往返京师(今河南开封)与江宁(今江苏南京)的王安石乘船停靠瓜州服务区时,写下了他的名篇《泊船瓜州》,由于时代久远,对他写作这首诗的时间莫衷一是,结合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履历来看,比较倾向于他首次罢去首相后,自京城回到江宁时路过瓜州时所作,或者宋神宗第二次召他为相时,自江宁赴京途径瓜州时所作,在2012年由大陆演员陆毅和台湾林心如主演的《苏东坡传》剧情中,王安石与其子王雱交流过此诗,认定此诗所作时间为后者,即王安石赶赴京城再度为相乘船途径瓜州时。王安石在历史上的争议较多,毁誉参半,多随人的观念立场而异,不过这对于任何主持改革变法运动的政治家来说,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以今日的眼光来看,相对比较认可他的高尚品性及部分变法措施的积极效应,多批评他变法过程的用人不当及引发的党争,当前对他的历史定位总体而言偏向积极。

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作者精雕细琢而成的诗句,为了创造出动静结合的意境,诗句中的“绿”字是作者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中反复推敲而最终选用的,恰到好处的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意上是指春风来后千里江岸迎来绿色的景色变化,从其政治背景来解读的话,则是期待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其才干,促使国家走向一片欣欣殷切期许。“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是对王安石这首诗的一种赞誉,即在写作此诗时,对诗句中的关键用字,有时候是“诗眼”,需要反复用不同的字进行对比出效果几何,汉语中有“一字之师”的说法,充分表明在汉语言学中,如何恰如其分的用字有时候会成为一门学问,该评价也同时预示着,想要创造出上乘之作,是精雕细琢是必要的过程,如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作者曾在序言中讲到,增删十次方定稿成品。诗句中“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有多种解读了,和他写作此诗的背景息息相关,如果采用前文所讲和陆毅版《苏东坡传》电视剧中剧情,这句诗则是寓意作者期望再度回到朝廷主持变法事业,同时也对离开朝堂一段时间后围绕变法而产生的尖锐矛盾感到忧心,我们无法得知王安石写写作此诗究竟作何感想,这句诗的“还”也是用的非常巧妙,收到皇帝任职诏令后用“还”寓指回归朝廷则显得多余,寓意自己再次罢相后回归江宁,则又不太贴合他作为改革家的政治期许。总而言之,作为读者来解读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或多或少难以完全解释这句诗的寓意,然而通过对比不同的解读,更能发现此名句的妙处。

现代人很少会乘船了,对泊船的概念更是无从谈起,对乘船有丝丝情怀的人也是小时候经常乘船出行的人,现代人缺乏乘船经历,更遑论在船上夜眠,因此现代人写不出唐代时期富有意境的诗句,自是情有可原之事,一个未曾有过泊船经历的人,想必无法道出《枫桥夜泊》或者《泊船瓜洲》的心境,自然而然写不出此类佳句,品读这些诗句,也只是在经历相似境遇时,对此些名作佳句形成共情。记得近两年广州南沙取消轮渡时,很多网友专程搭乘最后一班轮渡以作纪念,并配上粤语歌曲《最后一班轮渡》,想必这些人是对乘船有别样情怀的,以后能使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的人更少,也只有极少地方尚保留着乘船模式,曾经在广州多次搭乘过轮渡,小时候有过乘船的经历,故能对泊船有所理解,对于那些没有乘船出行经历的人而言,或许只能通过一些浪漫诗词浅尝泊船时的意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