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记录者的密码 > 第27章 报道中止

第27章 报道中止

到达庄儿台当天下午三点,当地召开了政府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很简单,每个到场的记者手里都有一份通稿。

事故发生的时间是早上6时55分。

共有三辆车和三人落水,两人自已游到岸边获救,一人被打捞上岸后,送到医院仍在抢救当中。

事故发生原因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通稿的传说的有些出入,主办方并没有安排记者的提问,迅速的结束了会议。

三台车三人落水,而此前在医院了解的情况是,一台落水车辆上就有阚建永和他的二姨二个人,除非一台车是无人驾驶车辆,否则的话,决对不会有三个人落水的说法。

发布会上没有做出说明,记者第一手了解到,另有情况。

大桥处于辽河入海口,涨潮时事发地点的河水深达十多米,所以当时并没有及时组织营救。一直到号发当地下午3时左右,海宁省主要领导来到现场,亲自督导,打捞工作才开始进行。

关于大桥垮塌原因的传闻也很多。

有的说当地的公路部门管理出现了问题,收了人家的好处,超载车辆随意驶上险桥。这种说法来自于桥头上确实竖立了两块限重的牌子。一块牌子车辆限重20吨,另一块牌子上写着限重15吨,单凭这两块牌子,就足以说明管理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而实际上,当地早已流传田庄台大桥是一座危桥,政近年内几次维修。可是由于这座大桥是这一地区唯一座连通两岸两地的跨河大桥桥,明知道有危险,也只能颤颤巍巍地从桥上过。

那些拉着渣土、水泥、砂石的重载车辆,更是在金钱作用下,把生命和侥幸连在了一起。很多河边的百姓证实,河边的牌子根本没有用途。桥头公路部门的亭子,里面有没有管理人员在,都是摆设。

关于大桥垮塌的原因,一些传说把它归结到桥梁建设伊始,就已经埋下了工程质量隐患。

有媒体在事发后这样报道:

“早晨6时55分,庄儿台镇的居民们突然被辽河上重物落水的声音惊动,他们跑到岸边时都惊呆了:大河上惟一一座连通盘锦和营口的深水桥庄儿台大桥中间出现了近30米的断口!”

“这是一座全长878.96米,宽15米的深水桥。”

“在现场看到,这座桥的构造是每两个桥墩之间由三段钢筋混凝土桥面连接而成,中间一段完全是由两边的桥托托住的。”

报道还特意强调:

“塌落的正是大桥中间的桥面。桥的东面断口处突出了一根根断掉的钢筋,而西面的桥托却是横切着断裂的,却没有发现钢筋的踪迹。”

在有过十年道桥建设工作经验的萧萧眼里,这样的报道完全是被当时一些传闻所误导。

大桥中间垮塌的两孔桥面板是整个大桥跨度最大部位,从现场情况看,桥面板是预制的预应力梁板,不放钢筋,除非是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

但是,如果预应力梁板本身质量出现了问题,钢筋预应力被破坏,即使没有重载车辆的作用,桥梁自身也会垮塌。

而这样的结果,是交通建设单位所不愿意看到,更不愿意承认的。不承认,问题就归结于管理不善,重载车辆行驶,导致桥面垮塌。如果承认了,从规划设计,到桥梁施工,质量检测,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而确切的说,这样一座连续多孔的入海口处的跨河大桥,从竣工通车,到垮塌,仅仅20年出头,是绝对不应该的。

正是这种不应该,萧萧和俊锋的报道,还没有完成,就被终止了。

报道终止得很突然。

当天晚间,家里新闻热线直播准备工作已经做好。

时间定在下午5时10分,现在直播连线。

为了增加现场感,报道地点就选在了能够看到垮塌的最好位置。

距离报道播出还有五分钟,电话已经接入了直播间,通过手机可以清晰的听到节目播出的声音。

电话突然被接回了导播间。

“刚刚接到通知,台儿庄大桥垮塌事故,影响很大,暂时停止报道。”

事故性报道被中止,其实很正常。

不同的层面会考虑不同的问题。

单纯就大桥垮塌的事来说。事就这么简单,桥建了,这么大的桥,20多年,桥梁中间主跨部分垮塌了,车掉进去了,人也掉进去了,救上来了,送医院了。

还有幸运,其实又是最不幸的。

比如说没有掉下去的。走着走着,前面的车没了,接下来自己的农用三轮车,车头悬在了断桥边上,年轻的小夫妻,眼下是十几米下处,滔滔的河水。

随时处于生死一线,那时的恐怖,不如直接掉下去来得好一些。

细思极恐。

但是,如果经过媒体报道发酵,这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大桥早就被定为危桥,险桥,事故出现一个月前,省级交通部门还专门做了鉴定。

这个鉴定结果是什么?如果鉴定结果早些出来,会不会避免大桥出现事故。

即使鉴定结果出来了又怎么样?此前做过多次鉴定,除了定为危桥、险桥,即从来没有对危在哪里,险在哪里做出说明。

大桥上立了两块牌子,一个是限制通行20吨 ,一个是限制能迁15吨,这两块牌子以哪块为准。即使都准,也没有影响到百姓传说的五、六十吨的大货车,在夜深的时候,在大桥上“嗷嗷”的跑。

“那车跑的,疯了似的,跑慢一点,都得把桥压塌。它们咋不掉河里才好。”

再就是桥头摆放的小亭亭,这是公路部门专门用来看护超载车辆的。

亭子里没见过几回人,人都在外面呆着,当地的,好像不是正式的人员,歪戴个帽子,衣衫也不扣,没见到管事。

晚间人就撤了,人撤了,车就没人管了,随着便的跑。

当然,交管部门更担心的是,如果这件事情被炒得过大、过火,就会引来更上一层部门对事件的全面彻查,挖出更深层面上的东西来。

这绝不是事故中,有没有伤亡这么简单。

报道不做了,包袱就放下了,也算采访任务完成了。

于是,一行三人决定赶点完,回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