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送年礼
村长带着大家过来送礼,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进李家的大宅子呢。
刚一进院儿,就被这院子里的气派给震慑住了。
“天呐,这地上的一块砖都得值不少钱吧?”
“你们看呀,这居然全都是大块的琉璃窗。这东西我在县城我女婿家里见过,就巴掌大的一块儿就要一两银子呢!像这么大的窗户,一块还不得几百两啊?”
“哇,这李家的房子竟然全都是用青砖跟水泥建成的,这得老结实了吧?啧啧,可惜了,当初荷花她们家因为五两银子的聘礼,说啥也没答应让李家大郎娶她闺女,现在估计后回到肠子都青了吧?”
“哟,你们看这里,居然还有花园呢,老李家这下子可算是彻底翻身了。”
众人在前院转了一圈儿,进了二进院子的时候,就看见一栋三层的大宅子。
“天呐,这也太高了吧?”
李安带着一众小厮们出来迎接村民,这一幕更是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这老李家都能使唤起下人啦,看样子得有几十个。”
“这你都说少了,方才我看见有不少小厮赶着牲口上山去了。”
这时候就听李安道:“诸位,我家老夫人跟两位老爷已经在堂屋等候多时了,诸位请进吧。”
进了那三层的大屋子之后,一楼全都是客厅,里面摆的是长条沙发,沙发的前面则是茶几。
众人走到门口的时候,李安则率先演示了一遍如何入内。
旁边是鞋架,可以给大家防止脏鞋。另一面对应的则是放了许多拖鞋的鞋架,鞋子都是干净的,每穿过一次都有人会拿去清洗。
大家全都学着李安的样子换上了拖鞋,只不过他们都挺不好意思的,毕竟有的人已经好几天没洗过脚了。
村民也没有穿袜子的习惯,有的人后脚跟都已经黑得发光发亮了。
至于他们带来的东西,则全都由下人给带去了仓房。反正都不是啥值钱的,大多是仨瓜俩枣的,是那么个心意就得了。
李平安示意大家坐下,然而当他们看见那干净的沙发之后,却迟迟不肯就座。
“嘿嘿,咱们这身上脏,就不坐了,站着就行了。”
只是这屋子里烧了地火龙,温度足有二十多度,很快,大家就都开始冒汗了。
李平安建大家十分的拘束,于是就赶紧让人搬来了长条板凳。果不其然,村民们还是更习惯坐这种硬板凳。
茶几上有小丫鬟过来给大家添了一些热乎乎的奶茶,都是羊奶做的,味道还算不错。
村里人哪儿喝过这好东西呀?他们一个个的全都细细地品着,有人恨不得含在嘴里带回家去给孩子们也都尝尝。
大家说了一大堆的好话,东拉西扯了一阵儿之后,就都准备回去了。
临走的时候,小翠就说:“我们侯爷也有小礼物要送给诸位,大家请稍等。”
“侯爷要送咱们礼物?天呐,我没听错吧?”
很快,就有人拿了不少麻袋过来,里头的东西沉甸甸的。
“这东西叫做袜子,棉线制成的,很适合冬天的时候穿。每个人两双,自己过去挑选颜色吧。”
众人全都一窝蜂地跑过去选袜子,之后小翠又打开了另外一个麻袋说:“这里面的叫做手闷子,我家侯爷体恤大家冬天还得出去捡柴,因此特意带了这东西给大家,每个人可以过去拿一副。”
军绿色的手闷子,两只之间还有一根绳子相连,挂在脖子上非常的方便。
村民们抢完了袜子又去抢手闷子,之后小翠又打开了两个麻袋说:“这里面全都是棉帽子跟棉鞋,大家一人一套。”
众人又是一阵欢呼,看着那袋子里军绿色的棉帽子和绿色的大头棉鞋,他们一个个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东西在苏宇的系统商城里就是烂大街的便宜货,可在这平安村却是村民们眼里的无价宝。
临走的时候,大家每个人都装备上了。
一个个的头上戴着棉帽子,脚底下穿着大棉鞋,手上还套着手闷子。
“这些东西真的都很暖和呀,草民多谢蓝田侯。”
大家跪地朝着李家的内院方向磕了几个头之后,这才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他们多么希望可以看见侯爷一眼啊,据说能多看侯爷一眼,都可以让身上的病魔消散。
苏宇那边儿则收到了不少系统给的奖励,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虽说李家这次从长安城带回来的东西足够吃到开春儿,但年前的赶集就像是必须的一样。
“宇儿,娘明儿要跟你外祖母他们去赶集,你要不要一起去?”苏婆子小心翼翼地问。
苏宇自然是明白自家老娘的心思的,于是就搂着苏婆子的肩膀道:“既然是要全家出去赶集,那自然就要整整齐齐。娘放心吧,我明天一定去。”
苏婆子一听顿时就高兴了,露出了那两颗金色的后槽牙:“好嘞,我这就去跟你舅舅他们说去,他们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翌日,李家人一大早就都起来了。
李安却提醒说:“诸位主子,其实咱们不用起这么早的,毕竟家里有马车。”
“瞧我,将这事儿都给忘了。那大家再去多睡半个时辰吧,反正时间也来得及。不然去早了,集市上都没啥人呢。”
大舅母一锤定音之后,于是众人又都回去多睡了半个时辰。
村里人早都在天没亮的时候就起程了,毕竟他们大多都是要靠双腿走着去的,只有少数人家舍得花钱坐牛车。
像李家这种自己家赶着好几辆大马车的,在附近十里八村的那可是独一份儿。
这一路走来,苏宇还看见了不少熟悉的后脑勺。因为那些帽子都是他让人发给村民们的,还有那棉鞋,苏宇一眼就认出来了。
果不其然,当李家的马车经过那些人的身边之时,那些人都会朝着马车的方向行礼。
天刚亮的时候,李家的车队就来到了集市。
“娘,这里人太多了,咱们的马车进不去,您老人家得下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