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物是人非
“二伯,可说好了,我替咱们村要回来扶贫款,你可要帮我说服乡亲们加入合作社。”李仕山蹲下又紧了紧鞋带,笑着说道。
山路很不好走,有时候还要爬坡,万一鞋掉到坡下面去可就捡不回来了。
这双可是阿迪达斯,是拿到彩票奖金后给自己买的第一件奢侈品了,至于买的笔记本电脑在李仕山的概念里,这是属于生活必需品,不算奢侈。
“行行行,只要你能要来钱,别说加入合作社,你就是让加入联合国都成。”李林远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下来。
李仕山回到李家村这一个月,先是把整个村走了一遍,然后挨家挨户地走访,摸清楚了村子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就是琢磨着如何能让村民参加他计划成立的农业合作社。
这个问题对于李仕山来说难度很大,主要就是村民不相信他。
自己的年纪太小了,又没有官职,空口白牙怎么可能让村民相信呢。
也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扶贫款的事情。
李林远口中的扶贫款的正式称呼是“农村贫困户补助金”,是国家针对符合条件的人群发放的专项人群。
李家村就是典型的贫困村,也就是同时具备“一高一低一无”三个条件。
“一高”即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要比全省的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
“一低”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低于所在省平均水平的60%,
“一无”就是该村没有一分钱的集体经济收入。
首先就是“一高”,李家村一共12个村民小组,423户,1692人,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贫困户,也就是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贫困率高达50%,远超全省的水平。
其次就是“一低”,李仕山做过统计李家村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左右,2001年全国农村人均年收入是2378元,
最后就是“一无”了,要是李家村有集体经济,李仕山也不会想着成立合作社了。
国家给的补助是一年300块,这可相当于贫困户半年的收入。
大部分贫困户可是把这个补助算到了收入里,如果拿不到钱,可能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你说作为村支书的李林远能不着急嘛。
对于扶贫款的发放的事李仕山很清楚,前世他可是扶贫过好些地方,现在又在党政办待过一段时间。
按照安江当时的惯例,第一年的扶贫款会在当年核算完毕,区政府会在第二年过完年打到乡政府的账户上,乡政府拿到钱还会拖个半年,也就是8月份的时候发到村民手里。
要问为什么会拖这么长时间,官方的回答就是需要时间走各种流程。
李仕山则是会幽幽地说一句,“银行利息他不香吗?”
当然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制度越来越完善,基本上就看不见了。
李家村去年的扶贫款按照惯例是今年六月份发下来的,可是这都马上12月了,还没有消息。
李林远为了这事,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跑一趟乡政府,结果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回去等消息。”
李仕山可是很清楚的,在党政办替费弘毅写报告的时候还查过相关资料,这笔款子区里是按时拨到了乡里的账户上的。
现在乡政府如此地推脱肯定是有问题的,至于什么问题要去了乡政府才知道。
李家村通往乡政府只有一条土路,但是要到这条土路还要再翻一座山,俗话说看山跑死马,就是这一座山李仕山也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土路上的时候,一个穿着牛仔服的小青年靠在摩托车上抽着烟。
看见李仕山他们来了,将烟狠砸了两口往地上一丢,站直了身子,“爷,表叔,你们来了。”
这个青年是李林远的孙子李增波,比李仕山还要大两岁。
李仕山笑了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叫大侄子吧。
称呼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大侄子”或者“波娃子”李仕山还是有些叫不出口的。
不过农村可是很讲究辈分的,晚辈对长辈那必须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要是直呼名字那可是要挨打的。
李增波初中毕业就去镇子上开“摩的”了,也就是用摩托车把人从镇子上拉到村里或者城里,一趟十块到二十不等,相比于在家种地还是挺挣钱的。
李增波驾驶着摩托车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疾驰着,李林远坐在中间,李仕山坐在最后紧紧地抓着座位下把手。
这条土路太颠簸了,李仕山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甩出去的风险。
担惊受怕了一路,终于在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乡政府门口。
李仕山七荤八素地下了车,这一路上不仅颠簸还尽是灰,此刻的他从头到脚全是尘土,都快成小土人了。
不过这也给李仕山提了一个醒,要想让李家村富起来,路必须修,要不然不管在村里搞什么产业,运不出去啥都白瞎。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要赶紧办正事了,要不然乡政府要下班了。
李仕山简单地拾掇了下自己就拉着李林远进了大门。
时隔几个月再次踏进乡政府,虽然时间不长,早已物是人非。
这一路上,但凡是认识的他人,看见后的反应都是一愣,然后有意无意地转头或者低头,避免和他有任何的视线接触。
还记得自己调去区委的那天,对自己热情似火的同事此刻就像是变成了没有感情的Npc,表情冷淡,就像是躲避瘟神一般,刻意地和他保持距离。
李仕山感叹一声果然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世态炎凉,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切的变化恐怕要从林国梁带着省教育整顿指导组进驻安江说起。
林国梁一来就宣布了省委对安江市委领导班子的调整。
市委书记被调去了省城,姚兴亮被调去了保康市做市委副书记,接替他位置的是区长周全。
唐博川听说也要走了,听他说下一步回省里,具体什么地方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