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0章 驿站开源

第20章 驿站开源

周祯抚了抚自己的胡须,一时感慨莫名:“殿下能理解老臣,实在是老臣之幸,但是这些孩子,可都是未来的栋梁啊,如果有一天老臣不在了,还望殿下能够照拂一二。”

朱雄英举起酒杯,承诺到:“大人放心,不管未来如果,雄英愿意与诸位共同进退!”

得到了吴王的承诺,周祯老怀大慰,一直以来他都太累了,等到大明律在全国推行,自己也该离开这座朝堂了!

在朱雄英和周祯交心之时,李景隆也和景清,暴昭坐在了一起。

李景隆本就是武人心思,比较单纯,给自己满上一杯,一饮而尽,对着两人说道:“我老李之前一直和你们这帮穷酸文人不对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跟在吴王殿下身边,看着你们平反冤案,为民伸冤,我这心里实在是钦佩,敬二位一杯。”

景清与暴昭相视一笑:“李将军少年英才,明辨是非,也是个英雄人物,与您同饮,也确实是该浮一大白!”

男人之间的羁绊有时就是这么简单,一顿简单的酒席,就都互相成了兄弟!

在景清暴昭等人离去后,在全国各地开始风风火火的推行起了大明律,南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徐子卿忙于大力发展天枢,傅让忙于训练吴王亲军,已经卓有成效。

而朱雄英和李景隆则又闲了下来,每天就是按时去国子监读书,晚上陪陪马皇后,陪陪常氏。

虽然与朱标的嫌隙解决了大半,但是两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平时见面很少,对于朱允炆整天腻在朱标身边,此朱雄英直接就选择了无视。

他现在在朝堂之上因为总领大明律之事已经略有威望,在民间的名声也绝非朱允炆能比,靠争取父亲的宠爱想威胁到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就要到了洪武十六年的年节,这天朱雄英下了晚课,照常来到了坤宁宫,还没进去,就听到了朱元璋的咆哮。

“饭桶,都是一群饭桶,国家一年的税收折合现银就两千万两,各省的军费开支就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钱既要修缮黄河,还要修筑长城,眼下年节降至,连给各部京官的赏银还需要从朕的私库里出,他杨思义也说的出口!”

朱雄英在门口听了个大概,知道这是户部尚书杨思义又和老爷子哭穷了,不过也不怪户部尚书,大明初立,各种政策减免,老爷子一心疼哪个地方的百姓,大手一挥就是减免几年的赋税,现在大明又不收商税,还施行了海禁,户部尚书也难啊,是真的搞不出来钱了!

“皇爷爷,您这是怎么了?发这么大脾气。”

看到朱雄英进来,马皇后马上挂起了笑脸:“英儿来了,快来皇祖母这。”

朱元璋也挂起了笑脸:“大孙儿啊,咱也好久没见你了,倒是刘三吾那个老东西,天天在咱耳边夸你,咱都快听出茧子来了,正好你来了,咱来考考你,你对咱大明应该如何增加税收有什么看法?”

马皇后不悦道:“英儿过完年才九岁,帮你推行大明律还不够?还要为难我孙儿?”

朱元璋脸上有点挂不住,哂笑道:“咱这不是考考他嘛……”

朱雄英想了一下,开口道:“眼下大明初立,还是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增加税收确实不妥。”

朱元璋有些失望,不过也是,英儿才多大,能够在法治上面有所建树已经很不容易了,连自己都没办法的国家财政,怎么能是他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解决的呢?

朱雄英继续说到:“不过我们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眼睛一亮。

“什么方法,你给咱详细说说。”

马皇后也有些好奇,自己的乖孙儿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朱雄英脑海中闪过无数的方法,但是大部分都被排除掉了,思虑了一番,终于拿定了主意。

“咱们大明境内,有无数驿站,这些驿站目前只能起到传递奏折,军报以及岁贡的作用,每年要花费朝廷几十万两的维修费用,如果能够将驿站中的一部分化为民用,想必一定能转亏为盈。”

朱元璋眉头皱成一团:“化为民用?那会不会影响军报的传递?有些时候,紧急军情可容不得耽搁。”

朱雄英细细解释道:“不会的,可以将驿站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官用,一部分民用,现在大明的交通仍然不是十分便利,如果民间信件往来,货物邮递都能通过驿站走官道运输,收取一定的费用,想来百姓都不会拒绝,整个大明有十三个行省,三千多万的人口,积少成多,一定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朱元璋眼睛一亮,越想越觉得这事能行,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好,你就按你刚才的想法,给咱上个折子,咱明天和杨思义那个老家伙商量一下。”

有了差事,朱雄英也没心思在待在坤宁宫,而是边往春和宫走,边构思着奏折应该怎么写。

现在的大明还十分迂腐,奏折讲究非常多,他可不想被别人逮到什么小辫子。

在思考间,朱雄英就没有注意周围,直到撞了一个人身上,才回过神来。

抬头一看,才发现撞到了自己的老爹。

朱标没好气的说道:“怎么了?魂丢了,老远就看到你魂不守舍。”

朱雄英嘿嘿笑道:“儿子哪有?只是在想皇爷爷交给儿子的事情。”

一听说朱元璋又交给了朱雄英差事,朱标打了个寒颤:“不会又是推行法治之类的得罪人的活吧?你上次把整个淮西将领得罪了个遍!要不是我豁出去这张老脸,他们现在还在记恨你呢!”

朱雄英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老爹在后面给自己擦了不少屁股,自己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推行大明律,背后也有朱标的推波助澜。

“儿子保证,这次的差事不会得罪任何人,明天上朝,您就知道了”

朱标伸出自己的手,在朱雄英的头上拍了拍,叹了口气:“爹老了,但还不糊涂,只要是对百姓有利,对大明有利,你就放手去做吧,爹给你撑腰。”

说完,也不管朱雄英的反应,自顾自的离开了。

朱雄英眼睛一酸,自己的父亲还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在爱自己的。

在春和宫将自己的思路都写进了奏折后,还是有些不放心。

“李景隆,你进来。”

李景隆揉了揉眼睛:“殿下,怎么了?”

“去将刘三吾,徐子卿给我叫过来。”

李景隆瞬间瞪大了眼睛:“现在?宫门已经落锁了啊。”

朱雄英随手将自己的腰牌丢了过去。

“拿我的腰牌去,现在就去。”

过了半晌,徐子卿和刘三吾就出现在了东宫。

徐子卿倒是还好,但是刘三吾毕竟年纪大了,满脸的疲惫。

朱雄英歉意的道:“打扰您休息了,只是学生有些事情实在是拿不准,想请您二位帮着参谋参谋。”

说完,将写好的奏折递给了二人,二人最开始有些无奈,什么奏折需要这么晚看,结果越看越精神,看到最后不由得拍手叫好。

刘三吾激动的问道:“这奏折是殿下写的?”

朱雄英点了点头,恳切道:“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商榷,毕竟我没有真的去驿站看过,也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还需要二位帮我修改一番。”

徐子卿的内心也很震撼,吴王殿下的想法确实天马行空,但仔细想来,确实有可行之处,如果运行的好,每年能为国家增加几十万两的收入也不是不可能。

三人经过一晚上的探讨,终于确定了所有细节,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第二日早朝,中书舍人刘三吾代吴王殿下上驿站开源折,震动朝野。

户部尚书杨思义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自然对钱粮之事最敏感,但是涉及到驿站这等军用设施,还是有些慎重。

杨思义皱眉道:“启奏陛下,吴王殿下想要为国缓解财政压力是好事,但是贸然将驿站的部分划为民用,是否会对传递军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啊?”

太常寺卿吕本也附和道:“是呀,历朝历代的驿站都是传递官府府文书,更换信使的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如果为了开源而对公事产生影响,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对吕本而言,这驿站改革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他根本就不关心,他只是觉得吴王刚刚推行大诰,现在整个刑部都对他俯首帖耳,如果再因此事,让户部对他产生好感,那可真是悔之晚矣!

户部尚书杨思义一向自诩清流,对他们世家豪族一向是不冷不热,对淮西勋贵更是弃如敝履,只忠于陛下一人!

要知道户部可是掌管着天下钱粮,到时候吴王殿下同时掌握户部和刑部,自己等人再难对他产生威胁!

对于群臣的反应,都在朱元璋的计划中,转头看了一眼兵部尚书杨兵。

军用设施一直是兵部的统筹范围,但是杨兵却好像是个没事人一般,看着刘三吾与吕本人等人争议。

“杨兵,这事你们兵部怎么想的?”

突然被朱元璋点名,杨兵愣了一下,其实历朝历代兵部都是朝堂六部的重中之重,但是大明不一样,大明有自己的军事统帅部——五军都督府!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兵部都在给五军都督府做一些打杂的工作,除了工部外,他一直是六部尚书里面最透明的存在。

“回陛下,臣觉得吴王殿下的建议并非不可行,只是怕施行的时候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如传吴王殿下过来,为大家仔细讲解一番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头,吩咐道:“去国子监,把吴王叫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