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爱而不得1
“你朋友圈发的什么呀?”电话里吴良的声音逐字逐句的蹦,说出了咬牙切齿的味道。“我就当刚才眼花,看错了,你立刻马上删了。”还有祈求、惶恐。
“你没看错,我就是结婚了,新郎不是你。”长生完美复刻原身上辈子的回话,刻薄又得意,只有爱而不得的悲伤留在了心底。
她觉得自己用婚姻报复了吴良,可并没有感到多快乐。
吴良和闻长生是大学校园里人人羡慕的小情侣,他们的爱来得轰轰烈烈,但也如同许多情侣那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有时候,昨天分了今天又好成了一个人。
有时候,一分就是几个月,王不见王,谁也不肯低个头。
以前都在学校,抬头不见低头见,知道那个人始终在原地,不怕找不回来。
可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上班,本来小情侣就敏感多疑,又加上异地恋,那摇摇欲坠的感情,早有分崩离析之势。
双方都想对方能够为了爱情,为了自己妥协。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应该来到我的身边。
这大概是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
可除了爱情,面包才是基础呀。
他们在各自的城市找到了还算不错的工作,对生活的妥协,不足以让他们为了爱情,抛下一切。
可爱了就是爱了呀。
他们一想到要分开,心都要疼死了。
可一月两月能忍,一年两年能拖,三年四年呢?
双方的父母不停的催促着他们相亲、结婚、生子。
爱不爱情的,在他们眼中那是能吃饭的东西?只要不影响生孩子就成。
吴良被迫相亲了。
闻长生自有门路掌握天各一方的爱人的行踪。
你不仁我不义。
你相亲,我也相亲。
你以为我离了你,在相亲市场上就无人问津吗?
追她的人一大把,男女比例失调,二婚三婚都抢手得很,何况她还有这么好的工作加持。
吴良跟女方被迫约会了几次。
闻长生却直接跟对方闪婚了。
成年人的恋爱,直入主题。
她怀孕了,在传统的父母长辈眼中,不结婚不行。
婚礼都不需要她参与,就隆重的筹备了起来。
曾经憧憬的婚纱,婚礼上海誓山盟的誓言,他们曾在私底下无数次练习,可那个说好要为她带上戒指套牢她一生的人却走散了。
她从手机里随意挑了几张婚礼上的图片,拼拼凑凑发了个朋友圈,仅吴良可见。
说来可笑,他们都各自妥协准备开启新生活了,可还是舍不得把对方拉黑,隐藏在朋友圈的最深处。
“你不要我了吗?”对方有些哭腔的声音把长生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他喝酒了。
“你先不要我的。”是你先相亲的,是你先背叛我的,原身是这么认为的。
“我就是拗不过我妈,去吃了个饭。”吴良辩解道,他是独子,他父母不可能让他去别的城市安家。
还接吻了,长生暗道。
“我已经结婚了,国家承认的那种,以后不要再联系了。”长生如是说,原身要是在这里铁定还要再拉扯一遍。
“为什么呀,你说过这辈子只跟我结婚的。”他怎么就把自己最爱的人弄丢了呢,他不该这么听父母的话,两个城市,坐上高铁,上午出发,下午就能到,远吗?
远吗?
很远,远到不能随叫随到,远到只剩下怨怼,远到爱情变成了最微不足道的东西。
“年少无知许下的诺言,以为重过生命,可也比不过旁人的三言两语。”父母也在旁人之列,却最具杀伤力。
“我怀孕了。”所以不得不嫁。
电话里传来忙音,那个曾经说爱她如命的男人,现在大抵要找个僻静的角落躲起来,哭上一场吧。
宾客散尽,曲终人散。
长生手中的电话又响了,没有任何备注,但那个号码耳熟能详。
闻长生除了记得自己的号码,就只记得这个。
“亲爱的,我想好了。你离婚,我娶你。”他下了很大的决心,他妈要是知道了,非跳楼不可。
“我怀孕了。”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艰难的说出这句话。
长生一棵树没有那么丰富的情感,但也见惯了这个世间的悲欢离合,不同时空,不同种族,但有许多感情却是共通的。
“为何早先没有这样的决心呢,晚了。”如果不是积攒够了失望,又怎么会用移情别恋来麻木自己。
闻长生不是不愿意去吴良的城市,只是吴良的母亲一直看不上她,嫌弃她长得太过单薄。
实在不是什么旺夫之象,也不知道吴良这辈子要当个几品官。
如果她抛弃一切去找吴良,吴良能坚定的站在她这一边吗?
异地他乡,一座城几百上千万的人,除了他,她举目无亲。她受了委屈,谁能撑腰?
为此,她还要赌上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事业,要抛下疼她如命的爸爸妈妈。
何况,为什么要她来当这段感情里面妥协的那一个。
如果不够爱,那就彻底分开吧。
长痛不如短痛。
所以闻长生嫁人了,带着眼泪和悲伤嫁给了旁人。
“你还在跟他联系?什么你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这孩子到底是谁的?”没发现新郎官还是个喜欢听墙角的。
原身那辈子,为了这个事,两口子一直闹,闹了好几年,每天都在说要离婚,亲朋好友一边劝和,一边看笑话。
后来孩子大些,两口子的感情才慢慢好了起来,为了孩子嘛。
但一辈子很长,这样的日子,对于曾经体会过爱情的人来说,太煎熬了。
吴良只在闻长生刚结婚那大半年,频繁纠缠,后来她生了孩子之后,就联系得少了。
在他妈的催促下,也找了个他妈满意的女生结婚了。
各有家庭,应当各自安好的。
可人的一生,总有几个人,是过客,但却占据了你回忆的大半篇幅。
比如吴良之于闻长生。
比如闻长生之于吴良。
毕业十周年聚会上,他们在熟悉的城市熟悉的校园,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