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别滥用你们的同情心!
次日天明,晨光初照,苏子瑜缓缓睁开眼睛,只觉得头痛欲裂,仿佛被无数根针扎着一般。
他试图起身,却发现身体虚弱无力,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子瑜,你醒了!”苏若清看到苏子瑜醒来,连忙走到他身边,关切地问道。
苏子瑜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沙哑地说:“姐姐,我还好。”
小梅也赶紧走过来,将一杯清水递到苏子瑜的嘴边:“少爷,喝点水吧。”
苏子瑜轻轻抿了一口,感觉清凉的液体滋润了干涸的喉咙,稍微舒服了一些。
苏若清看着弟弟苍白的脸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
她知道,苏子瑜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他却强撑着跟上了队伍。
她不想让他再受到任何伤害,于是她决定亲自搀扶着苏子瑜前行。
“子瑜,你靠在我身上,我扶着你走。”苏若清说着,将苏子瑜的手臂搭在自己的肩膀上。
苏子瑜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此刻他也确实需要姐姐的帮助。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靠在了苏若清的身上。
小梅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瘦弱,她的小小肩膀却承载着苏家的大部分家当。
就连平日里娇弱的许姨娘,此刻也抢了一个背篓背在背上。
她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娇媚,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勇敢。
在这个流放之路上,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只有共同面对,才能渡过难关。
昨日的震慑效果仍在,队伍中再无人敢轻易挑衅苏若清他们。
人们在暗地里窃窃私语,议论着苏若清和夏晗昱之间的关系。
“看来苏家的这位二小姐和三皇子关系匪浅啊。”一个中年男子低声说道,眼神中透露着几分羡慕。
“是啊,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三皇子还能如此护着苏小姐。”一个年轻姑娘也附和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嫉妒。
“哼,这苏小姐哪能是个好的,你们没有听说她爬床的事情吗?”一个老妇人摇头八卦道。
......
这些议论声虽然不大,但却在队伍中悄然传开。
苏若清和夏晗昱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了流放队伍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对于这些议论,苏若清和夏晗昱都选择了充耳不闻。
这些话语如同针尖般刺入苏馨月的耳中,让她感到无比刺耳。
她紧咬着下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她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论苏若清和夏晗昱,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她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被遗忘了,仿佛在这个队伍中,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
然而,苏馨月并没有打算放弃。
于是,她挺直了腰板,加快了脚步,跟上了队伍的步伐。
苏若清紧紧地搀扶着苏子瑜,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苏子瑜的身体虚弱,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地心引力抗争。
她的手臂因长时间的支撑而酸痛不已,但她却咬紧了牙关,一声不吭。
而且,她不断地鼓励着苏子瑜,让他坚持下去。
“子瑜,你可以的,再坚持一下。”
苏子瑜喘息着,艰难开口:“姐,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苏若清停下,温柔抚摸他的头:“子瑜,每次你都挺过来了,这次也一样。相信自己!”
苏子瑜眼中闪过坚定,点头:“我会坚持,不想成累赘。”
说完,他咬牙迈出一步,虽然蹒跚,却充满力量。
就在这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支逃荒的队伍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尘土飞扬,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这些逃荒的人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这支队伍中,有瘦小的孩子,他们的脸上挂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和疲惫;有面黄肌瘦的妇女,她们的眼神空洞。
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背着破旧的包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绝望。
看到官府的流放队伍,他们纷纷露出畏惧的神情,连忙让路。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官府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渴望。
一个瘦小的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们手中的水囊。
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仿佛能听见那空洞的回声。
他下意识地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手却不自主地伸向了苏馨月的包裹。
苏馨月察觉到了孩子的动作,她轻轻地握住了孩子的手。
孩子的眼睛顿时充满了惊恐和不安,他害怕被官兵责罚,更害怕失去这难得的水。
苏馨月看着孩子那无助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
她轻声道:“别怕,孩子,我不会伤害你的。”
说着,她从包裹中拿出一些干粮,递给了孩子。
然后也分了一些的水给他。
孩子接过干粮和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感激。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仿佛生怕下一秒这些食物和水就会消失。
那群逃荒的人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
他们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一拥而上,朝着苏馨月这边飞奔而来。
瞬间,原本井然有序的流放队伍瞬间被冲乱,人群四散奔逃,惊恐的叫声此起彼伏。
苏馨月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魂飞魄散,她紧紧抱住怀中的包裹,无助地尖叫着。
逃荒的人群如同饿狼一般扑向她,撕扯着她的衣物,抢夺着她手中的食物和水。
就在这时,一双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拥住了她,是苏夫人,她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苏馨月,不让她受到更多的伤害。
千钧一发之际,官兵们及时赶到。
他们挥舞着大刀,厉声呵斥着逃荒人群,将他们一一赶跑。
刘全更是怒目圆睁,大声警告流放的人群:“别滥用你们的同情心!到时候被这些流民瓜分得尸骨无存,你们就哭天喊地也没用了!”
逃荒人群被官兵的威势所震慑,纷纷后退,最终悻悻离去。
然而,他们的离去并没有给流放队伍带来安宁,反而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