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误入迷途
颜玉溪嘴角微挑,“届时只需向他们提出条件,让他们以身上珍稀宝物换取参与挑战的机会,岂非更妙哉?”
幕倾瑶顿时瞠目结舌,未曾料到在这种情形下,颜玉溪还能念及此事。
“若是挑战者众多,恐怕会影响到我们成功的机会。”
颜玉溪轻轻摇头,“挑战者越多反而越好。万一我们在此处无法获取重要情报,那就让他们充当先锋,我们在后方静观其变。”
“单次的成功并不足以证明一切。”
“此处秘境,需圆满通过十大试炼方可获得传承资格。”
“历年无人能够完成,足见其难度之巨大。”
“此等良机,我们必须竭力把握。”
幕倾瑶望向颜玉溪,她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刻,唯有对颜玉溪的那份从容心态,令她心生敬佩。
“出发吧,我们四处瞧瞧是否还有其他同道在此。”
幕倾瑶准备唤出法宝飞舟。
哪知飞舟刚刚离地升起,还未飞至半空,便瞬间炸裂!
颜玉溪脸色阴沉。
“此情此景,你可否给予个说法?”
小男孩的声音再度响起。
“先前忘与你们提及,这十彩界高空禁止飞行,这类载具在此无法使用。”
颜玉溪握拳愤慨,“你家主人设立这处遗迹,究竟是为了寻找继承人,还是刻意布设难关戏弄世人?!”
“飞舟不能用也就罢了,竟还设有禁空之规,这不是明摆着耽误时间么?”
“怪不得这么多年来,始终无人能顺利完成考验成为继承者。”
“你们这般稀奇古怪的规定,从一开始就未期待有人能够成功过关!”
小男孩并未回应。
颜玉溪此刻感觉自己仿佛是在对着无形的空气说话。
幕倾瑶拧紧秀眉,心头惋惜不已——那法宝飞舟她一直颇为钟爱,如今却已化作乌有!
“走罢。”
颜玉溪脚尖轻点地面,身形如流光般迅速朝山脚下掠去!
禁空的高度恰恰便是山巅之上。
于山峰之间跃迁尚且可行,然而在禁止使用任何载具的情况下,即便通脉境修士神通广大,也无法凌空飞行。
无论何种身法绝技,都只能规规矩矩徒步而行。
对此情况,颜玉溪早已习惯。
若非察觉这片地域诡异异常,他早就欲尽早脱身离去。而在他看来,步行对他来说并无多少阻碍。
幕倾瑶平素习以为常的腾云驾雾如今成了奢望,心中不禁郁郁寡欢。
颜玉溪回忆起之前小男孩曾言:
有些人陨落源于寿终正寝,有些则因试炼中遭遇致命危机;更有甚者,仅仅是因为踏入了遗迹内的诸多险恶地带。
此时此刻,颜玉溪凝视着眼前的茂密山林,心中琢磨着一个疑问:
这样一个所在,会不会潜藏着妖兽呢?
就在这时,颜玉溪陡然眼神一凛……
周围涌现出层层叠叠的幽暗雾霭,其中隐匿着各类妖兽的存在,它们全都是处于通脉境的修为层次,仅是数量之庞大,便令颜玉溪的头皮阵阵发麻。
“逃!”
此时此刻,颜玉溪脑海中只剩下这一个强烈的念头!
幕倾瑶与颜玉溪二人全力催动身形,将身法秘术运用至极限,身后则是声势浩大的妖兽群在疯狂追赶,其双眼中闪烁着嗜血而狂热的凶光。
她们不知翻越了多少重峰峦,终于在一处隐蔽的秘境山洞中停下,各自喘息着调息气息。
幕倾瑶调整呼吸,心中不禁感慨,何时自己竟也会有如此狼狈不堪的一刻。
“此等荒僻之地,恐怕无人能够涉足。”
“依我看来,我们不如利用秘宝传送到其他区域探查一番。”
“无论那些妖兽藏于何方,若想离开这片秘境,必定会返回到传送阵所在之处。”
“待那时再见机行事便可。”
颜玉溪两手相合,认同地说道:“的确是个明智之策。”
“不过说起来,你还记得刚才的传送阵具体方位吗?”
幕倾瑶瞪了他一眼,回答道:“还能在哪里呢,当然是……”
话音未落,她的脸色瞬间僵住,随后疾步走出山洞!
眼前林海苍茫,参天古木森立,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山林之气。幕倾瑶心头的不安感愈加强烈,她一路飞奔上了山巅。
这座山虽非峻极之峰,但从山顶放眼望去,仍能遥望诸多山脉之巅。然而环视一周,却并未发现任何仙家楼阁的踪迹。
他们仓皇逃窜得太远,以至于迷失了返回传送阵的路径。
“这……”
幕倾瑶怒火中烧,返身返回山洞。
“那灵体存在,你赶快现身!”
“为何刚才传送阵所在方位,你们竟连一丝线索都没给我们留下?每次外出历练寻觅挑战后,又要花费功夫寻找传送阵,这不是戏弄我们吗!” 可惜,回应她的唯有寂静无声。
幕倾瑶目光转向颜玉溪,语气充满质疑:“你真的忘记了传送阵的位置了吗?”
颜玉溪无奈耸肩,“刚才妖兽四面楚歌,我们变换方向太多次,哪里还记得得起传送阵的具体位置。”
幕倾瑶懊悔不已,“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直接使用传送阵离去,那里一只妖兽都没有,显然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正说着,山洞深处骤然传出异响!
颜玉溪立即警惕起来,回首望去!
“是谁在那边!”
受限于自身神识感知范围有限,颜玉溪竟未察觉到山洞之中还有他人潜伏。
紧接着,一名蓬头垢面、满脸胡须的男子缓缓从山洞深处走出来,身上披挂着破旧不堪的道袍,眼神中流露出一片颓唐,毫无生机。
当这名男子走近颜玉溪和幕倾瑶时,随意地扫了她们一眼,然后继续走向山洞之外。
幕倾瑶秀眉紧锁,迅速挡住了男子的去路。
“我们在跟你说话,你究竟是什么人?”
男子这才开口回应,“难道看不出来吗,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修炼者,只是你们似乎初来乍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