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添一把火
盛康宁决定把大部分东西都邮寄过去,这样,自己在路上就能轻松很多,还不用提心吊胆,火车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上一世盛康宁可没这么好运,能买上卧铺票,她跟盛凤香买的都是硬座,一直担心行李被人抢了。
盛康宁知道场部的地址,也知道她们这些新来的知青,甭管男女一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扑火。
上一世盛康宁跟盛凤香到场部的时候,场部发生火灾。
红阳农场的场长姓周,是一名专业军官,人很正直,帮了盛康宁不少,带着所有的转业官兵还有新来的这些知青们扑火。
那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第三天的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才浇灭。
红阳农场是新建的。
还没来得及盖房子,住的地方全是帐篷,所有帐篷都烧得一干二净,刚拉来的粮食也全都烧没了。
大火扑灭之后,牺牲了四人。
很惨烈!
起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起了风,做饭的灶台太过简陋,那天晚上不知道是谁值班,不小心把门帘子掀开,风灌 了进去,灶膛里面的火星子被风刮了出来,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四条人命啊!
其中还有两个新来的知青,他们刚到这里,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北大荒,人就没了。
周场长沉默了很久,最后下令,盖房子。
之后的半个月里,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盖房子。
北大荒盖的房子是一种叫拉合辩的泥土房子。
房屋多为简单的土坯房子上架房梁,然后是茅草盖顶的那种结构,房顶是用一种野外生长的空心带关节的草,那种草表面光滑,当地人称它是毡房草,这种草每年立秋的时候割回来,晾晒干后备用。
拉合辩的泥土房子普遍不高,还没一人高,人要进去,是弯着腰的。
为了解决房子不够高的问题,就往下面挖深一点,所以进门的时候是往下走,门里面都有三到五个台阶。
盖完房子,才把她们这些知青给分到下面的连队。
盛康宁因长得漂亮,被周场长的爱人薛大姐相中。
上一世,盛康宁因为不愿意下乡闹绝食,杨春玲舍不得自己的亲闺女盛凤香下乡,就一直拖着。
盛康宁和盛凤香是最后一批坐火车走的知青。
这一世盛康宁想明白了,第一批就走,抵达红阳农场的时间就能提前一个月。
盛康宁琢磨着自己兴许能想办法避免那场火灾的发生。
写了红阳农场的地址,称了重,交了钱。
盛康宁把空了的手提包提在手上,花了几分钱买了两张信纸。
盛康宁从邮局出来,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摊开信纸。
来邮局的路上,盛康宁就已经想好了,她要给李大刚和盛凤娇写信。
给盛凤娇和盛凤香添一把火。
这把火怎么添?
就用写信的方式。
盛康宁先用盛凤娇的名义写给李大刚,在信上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李大刚的爱慕之情。
之后,又用李大刚的名义给盛凤娇写了一封信。
两封信的结尾是一个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盛康宁甚至还在信的末尾写了,看完信之后就烧掉,以免被人发现云云。
写完信之后,盛康宁并没有直接投进邮局的信箱里面,而是坐着公交去了百货商店附近,那里有一个邮局投信的点。
投递完两封信之后,盛康宁决定去修鞋子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帮忙在月经带上挂胶。
找到一个修鞋的摊子,修鞋的是一个老大爷。
盛康宁站在拐角的地方踌躇不前,不知道一会儿等她拿出几条月经带递给老大爷,老大爷会是个什么表情。
盛康宁一时间没想好措辞。
咬着唇,为难的望着修鞋的摊子。
一个大娘从后面走过来,先是看了盛康宁一眼,发现这小姑娘还挺漂亮,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大娘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走到修鞋的摊子上,坐下,从袋子里面拿出一双胶鞋,那双胶鞋鞋帮子都破了。
大娘把胶鞋递给老大爷。
等大娘的鞋子修好后,往回走,见盛康宁还站在原地,时不时的看一眼修鞋的摊子。
忍不住开口问:
“小姑娘,你要修鞋啊!去吧!这会儿没人!老李头,手艺还是挺好的!指定能帮你把鞋子修好了!”
盛康宁知道了,老大爷姓李。
盛康宁摇头:“大娘,我不修鞋!我……”
“不修鞋,那你站这里干啥?找人啊?你找谁,这一片我都认识!”
盛康宁摆手,想了想,压着声音说:“大娘,我不找人,我……你能帮我问一问吗?”
大娘笑着说:
“你这丫头,那你倒是说说看,我帮你问啥?”
盛康宁红着脸打开自己的手提包,露出里面新买的月经带。
这东西,是个女人都认识。
甭管年龄小的还是年龄大的。
“大娘,是这样的,我想找修鞋的李大爷帮忙给月经带下面挂上一层胶,这样能防漏!就是……有点不好意思过去!”
大娘有点懵,没听懂:“挂胶?防漏?小姑娘,啥叫挂胶?你再仔细说说。”
盛康宁见左右无人,才从提包里面拿了一条月经带出来,指着月经带下面的位置:
“大娘,你看,就是这里,要是在这个位置上挂一层胶,就能防漏!”
大娘很是新奇的看了看,突然伸手拍了盛康宁的肩膀一下:
“小姑娘行啊,这法子谁告诉你的,我家里三个姑娘呢,每次来那个,都难受的不行,肚子疼还算其次,最要命的就是漏!你说咱们女人,这一个月一回的,哎!要是真能防漏,那我也给我家三个姑娘准备一些这种挂了胶的,你等着,我去给你弄。”
说完就要返回去。
盛康宁拽住那位热心肠的大娘:
“大娘,要不,我先把钱给你!”
那位大娘想了想说:
“就挂一层胶,花不了几个钱,这样,五分钱一条,你看行不,先这么算,还得看老李头咋收钱,多退少补,咋样?”
盛康宁其实想说,哪怕多给点都行的。
不过既然大娘都发了话,那就按人家的意思办吧!
盛康宁点头:“谢谢大娘!”
说完,从兜里摸出一块钱递给那位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