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北进科布多
1903年6月底,凭借终于获得的兵力优势,沙俄西西伯利亚集团军指挥官格里佩伯格上将决定抓住时机,对华夏军队展开大举反击。
这是在西线战场上,沙俄军队第一次采取主动进攻。
也是整个东方战争进行到现在,沙俄人首次成规模的攻势行动,着实不易。
此次反攻行动,志在必得的格里佩伯格把主力部队基本都调到了玛纳斯一线,企图一举而下。
被他投入到一线战场的沙俄部队包括,俄罗斯第1军和8军,第72步兵师,以及西西伯利亚第1军和第2军,共计近160,000人的大军。
此外被他放在后路的,则仅有西西伯利亚第3军和西伯利亚哥萨克师,用于保护通往伊犁的补给线路,并做战区预备队使用。
然而出乎格里佩伯格预料的是,当沙俄军队对玛纳斯河以东的国防军驻地发起全线进攻后,对方并未进行过于激烈的抵抗便主动退却。
由此,双方结束了长达月余的隔河对峙的态势,沙俄控制下的孤立于东岸的玛纳斯城也轻松得到解围。
国防军所部则向东退了60公里,直到呼图壁河一线的既设阵地才停下脚步。
第三集团军如此行动,其实都是事先计划好了的。
这是因为其司令官褚云升上将认为,西线战场地域辽阔,又很难得到东线那样的力量配置,若想以此条件实现收复国土的重任,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首先集中全部主力部队与敌决战,在寻机将敌军主力歼灭后,再四面分兵占领各地。
另一则是,以部分兵力吸引并牵制住敌军主要力量,其余部队分散开来,趁机攻取其他要地。
而褚云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二条出路。
在此期间,他对此前与沙俄军队交战的经验,以及从东线战场得到的战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沙俄军队十分善于进行大规模的转移和重新集结,一旦其发现战局不利,便会进行主动退却,这让机动能力与之相当的国防军部队,很难在正面战场上觅到歼敌良机。
因此前面所说的第一种出路,在实际上是几乎无法得以实现的。
相反,若采用了第二条出路,虽然存在己方兵力被分散可能会在局部遭遇强敌的风险,但同样也可以迫使敌军用分散部署来作应对。
褚云升在做出抉择后,又根据敌军在不断向玛纳斯河一带集结重兵的侦察反馈,决定把交战双方都最为看重的乌鲁木齐至伊犁这一中轴线,作为吸引敌军主力的方向。
为此,他从6月中旬开始,便命令部队于迪化西北70多公里的呼图壁河一线,开始预构阵线,准备以之为依托牵制和消耗沙俄主力。
同时他对麾下各部的分工,也进行了重新的安排。
他要第三集团军属下的第四军、骑兵第二师、骑兵第三师和其他直属部队,共计91,000人,驻防在玛纳斯至呼图壁一线,担当从正面阻击和牵制沙俄军队主力的任务。
由钱仪中将指挥的第十军,被暂时留在迪化以北的地区,该部在第十五军赶到并接替后,便将全军开拔,担负起经古城北进科布多,乃至更远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任务。
而在6月中旬时已经抵达吐鲁番东路的第十五军,被要求尽快赶至迪化进行休整,然后将以集团军预备队的角色,成为呼图壁方向友军的后援。
与该军同来的独立第七十八师,受命改变行军路线,从吐鲁番南下,途经喀喇沙尔(焉耆)和库尔勒等地,转去增援卡克里克方向的友军。
已经驻于卡克里克的第十八师、第二十师和骑兵第七师,则应向西南进发,沿着大沙漠南缘与昆仑山之间的古道,进往和阗以及更西边的地域。
毫无疑问褚云升作如此部署,是要把沙俄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疆中部,同时分兵攻略北部和乌里雅苏台等地,以及南疆地区。
如此一来,西线战场上最属“热战”的地方,就出现在了中路,并且随着沙俄军队率先发动攻势,掀起了一场“玛纳斯?呼图壁之战”。
当第四军等部按计划主动撤往呼图壁河防线后,沙俄军队也尾随跟进,随即再度发起了新的进攻。
可是这一次,他们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虽说担负正面防御的国防军部队,在兵力上不如敌方,但交战双方在火力配置的对比上,可就呈完全相反的态势。
守军即使不算上担任预备队的第十五军,就拥有火炮近500门,这与进攻方十六万大军的全部火炮数量相当,其中还不乏沙俄军队缺少的大口径榴弹炮。
此外,国防军这支九万多人的部队还配有300多部机枪,数量是敌军同类装备的数倍。
在此情况下,若是把第十五军也投入战斗,第三集团在兵力上将仅是稍逊于敌军,火力上更是形成全面碾压。
因此,在国防军用密集火力武装起来的阵地面前,进攻中的沙俄士兵定然讨不得半点便宜。
看到这样的情况,格里佩伯格倒是显得比较淡定。
遭遇顽抗本就在其预料之中,双方在火力配置上的差异,他也早有领教并心中有数。
然而他已经得知了东线战场上的最新状况,心知如果不抓住眼前的战机,他拥有的兵力优势很可能会转瞬而逝,甚至难得再现。
所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和他的部下都要努力进攻,力争重创对手,夺取一场沙俄上下都期待已久的胜利。
就这样,格里佩伯格以手中最精锐的俄罗斯第1军和8军为突击主力,并排向呼图壁河防线展开全面的猛攻。
这场如同绞肉机般的攻防战持续了足有一个星期,从7月上旬一直进行到了中旬。
双方在战斗中都损失巨大,特别是进攻方的伤亡更是接近了守军的倍数,但却始终无法突破面前的这条防线。
随着流血和疲劳的加剧,沙俄军队的攻势逐渐变弱,这让看在眼中的褚云升觉得,似乎到了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