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西洋商会
景炎十七年(公元1291年)
随着文天祥推进西洋发展政策,许多的商人开始了来往于东宋与天竺,甚至更远的阿拉伯地区。
之前赵启璋西行的时候,向东宋朝廷朝贡的锡兰岛,成为了各大商人的中转地。
景炎十八年(公元1292年)商人群体为了扩大市场,向东宋朝廷请求获得在锡兰建立据点的行为,之前东宋朝廷允许所有人自行建立据点,但随着发展,文天祥认为不能在放纵下去了,下令要求私人不得随意建立据点,必须经过朝廷允许。
当文天祥收到这些商人的请求后,冷笑了一下,文天祥当然知道这些商人想做什么,但是还是同意了,不过文天祥要求他们所得利润分三成给朝廷。
商人们为了可以扩大在天竺的市场,只好咬咬牙同意了。
之后这些商人组成一个西洋商会,全权负责整个西洋的商贸事务,在这些商人的操纵下,从东宋产的丝绸等产品被运到天竺等地售卖,然后再从天竺等地购买原料,以此获取利润。
商会为了保护贸易的安全,从东宋朝廷那里租用或直接购买战船,以打击海盗等。
景炎十九年(公元1293年)西洋商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逐渐控制了天竺到东宋的海上贸易。
赵昺亲政后,在定下要暂时放弃北上的想法后,转而注意到西方,在得知西洋商会在天竺的所作所为后,认为这有有利于大宋的发展。
于是乎他下令,给予商会更多的权利,比如可以私自在天竺募兵,自行决议事物等,但也有限制所募兵人数不得超过一万人,并让柔佛等周边行省配合他们的相关行动。
西洋商会本来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天竺各国建立起了很大的统治网,现在有了赵昺的授权,更是如虎添翼。
西洋商会在天竺沿海各国,租借海港,在此为补给点,但是几年的发展,西洋商会的行为越发嚣张,竟然还敢干预某些国家的政事,这些事让一些国家很是恼怒。
例如在天竺东海岸的一个大国孟加拉,西洋商会在景炎二十年(公元1294年)干预孟加拉的王位继承,支持国王小王子造反,但是失败了,继位的孟加拉大王子,得知此事后很生气,但因国内刚打完内战,所以没有向商会动手。
结果在景炎二十一年(公元1295年)西洋商会又偷偷支持反对大王子的人,被其得知后,大王子忍不住了,派兵将西洋商会在其国内租用的海巷收回,财产也全部被剥夺。
西洋商会得知后,本来是打算上报朝廷,希望让朝廷派兵攻打孟加拉的,结果上奏给文天祥后,让文天祥给驳回了,并让他们收敛一下。
既然朝廷不出兵,那西洋商会更不可能去打了,虽然孟加拉国海军不行,但是陆军还是很强的,差不多有三万人,且有一支三千人的象兵。
当西洋商会觉得事情会就这样不了了之,结果赵昺却授于他们大权。
这可让他们高兴坏了,这样就可以向孟加拉报复了。
于是西洋商会商讨了一份计划,他们打算自己招募一部分兵力,从柔佛行省借一部兵力,然后说服德里苏丹国出兵攻打孟加拉。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西洋商会自己招募了一万土人军队,从柔佛行省那里租来五千宋军,但不能有损失,然后又花重金说服了德里苏丹伊利三世出兵攻下孟加拉。
于是在景炎二十三年(公元1297年)五月,德里苏丹国向孟加拉国宣战,并出兵攻打,西洋商会趁着孟加拉军队都调往北方之际,带着一万五千人和百余艘战船偷袭孟加拉。
由于军队调往北方,孟加拉南部沿海城市加尔各答守军不足,被商会军轻易攻破,攻下此城后,商会招募的土人在城内大肆掠夺,在从柔佛来的宋军指挥官让商会的人想办法让土人停下,这样之后才可以有效控制,但商会的人并没听。
宋军指挥官看着土人的行为对身边的副将说道:“这些商人如此的没有远见,大肆掠夺之后,此地的人必心有怨气,之后就难统治了。”
过了三天,在宋军指挥官说道如果不快点攻破孟加拉国都,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完蛋了,这才让商会的人停下,组织土人北上围攻孟加拉国都。
经过数天的围困,商会军在用上从元军学来的回回炮,终于攻破了城池,杀进了城内。
在北方防御德里苏丹国的孟加拉国王听闻,国都被西洋商会攻破的消息,气的吐了血,然后晕了过去。
醒来后立刻带领军队回去,准备夺回国都,结果走至半路,被商会军伏击,军队大败,孟加拉国王也中箭身死。
之后西洋商会扶持孟加拉老国王的弟弟为孟加拉国王,并要求孟加拉将加尔谷答租于商会99年,并承担此次西洋商会的所有军费,允许东宋商人自由在孟加拉国内贸易。
此事件后,孟加拉国虽然还是独立的,但实际被西洋商会在暗中操控。
天竺东海岸的小国在听说此事后,纷纷向西洋商会臣服,但这可把西洋商会吓坏了,连忙让他们去向东宋朝廷朝贡,并让他们不要向自己说什么臣服之类的话。
东宋朝廷通过西洋商会间接的控制了天竺沿岸的小国,并以此为基地,用以逐渐向天竺内部扩展。
西洋商会也借此大力在天竺大陆,倾销自己的商品,并逐渐驱逐与他们竞争的阿拉伯商人,之前天竺这里都是阿拉伯人的商业地区,但阿拉伯人比较分散,所以根本不是西洋商会这种背靠国家的强大组合体,轻易便被西洋商会击败,退出了天竺市场。
东宋的势力范围也伸向了西方,不知道多年后会不会彻底统治天竺并以此向更西方扩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回到东宋,现在的东宋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军事和装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