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送秘籍
沈幸直接炸毛:“夸你?下辈子吧。”
“好好,不夸也行,那这样,你以后像大哥他们一样叫我阿离,这总可以了吧?”沈离退一步。
“不、可、以。”沈幸一字一字的说道。
好,她就不相信不能让他改口,沈离不甘心道:“我这里有一个好东西,保管你喜欢,只要你改个称呼,如何?”
沈幸不屑道:“你怀里比脸还干净,能有什么是我喜欢的?”
沈离慢慢悠悠地把秘籍拿了出来,就不信他不喜欢,下山的时候,她才想起来,书里是说过,沈幸无意中得到过一本秘籍,所以后来武功才那么好。
但是书里说秘籍是他自己得到的,而现在却让她无意中捡到了,拿着秘籍在他眼前晃了一下:“怎么样?是好东西吧?”
“一本破书而已。”沈幸不屑。
沈离有些纳闷,不对啊,事情不该是这个走向,他不是应该很喜欢练武的吗。
怎么现在看见秘籍是这个反应?难道是不认识《霸天拳》这几个字。
也不对,沈家人都是识字的,因为有个秀才的爹,从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识文断字的,就连原身沈离也是,看这一家人的名字就知道了。
村里一般起的名字都是狗蛋二丫,或者杏花大壮的,只有沈家的名字起的好听。
所以现在这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沈离拿着秘籍道:“你看清楚了,这可是武功秘籍,看名字就知道不错,《霸天拳》,肯定是很厉害的。”
“骗谁呢?”沈幸不信。
沈离无语,那么大的三个字看不见,怎么能说她骗他呢,于是她指向了书上的三个字,但此时才发现,她把书拿反了,有字的一面在她这边,而且还被她拿书的手给挡住,这就尴尬了。
她把书翻了过去:“你看,这真的是武功秘籍,不信你看看里面,还有很多拳法呢。”
沈幸此时终于看见了,他激动的一把把书夺了过去,然后翻开,开始看了起来。
而在场的其他几人都没有出声,他们知道沈幸的理想抱负,都在等着他看后的结果。
“哈哈……真的是拳法,沈离,你在哪得到的?”沈幸激动的问。
其他人也在等着她回答。
“山里捡的,和灵芝一起捡的,不过你既然确定了是武功,那是不是应该叫我阿离了?”
沈幸有些不自在,可这秘籍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别说只是改个称呼,就是让他做什么,他都是愿意的:“阿……阿离,以后我就这么叫你了。”说完就回了房间。
沈离知道,他应该是急着去看书了。
“阿离,你这次是运气好,得到了灵芝和秘籍,但以后可别进深山了,知道吗?”刘大花不放心的又嘱咐道。
“我知道了娘,放心吧。”
晚上睡觉的时候,沈离想有了这秘籍,沈幸对她的成见应该是少了很多,即使还不能完全的把她当做妹妹,也不会再针对她了。
而其他人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现在虽然没那么亲密,但也没那么冷漠了,起码能正常说话,不会总给她脸色看,有进步就是好的,想着她高兴的弯了弯嘴角,进入了梦乡。
早上醒来的时候,沈离出门洗漱,发现沈幸在院子里练拳:“三哥,那拳法你这么快看明白了?”
沈幸停了下来,擦了下额头上的汗:“后面我还没有看,前面的几个招式倒是明白了,这练什么功应该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就先练前面的几招就可以了。”
刘大花从厨房里走出来:“你三哥对于练武方面那可是很能吃苦的,他这每天天刚亮就起来,腿上绑着沙袋围着村子跑,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几乎没有一天落过。”
说完又对沈幸道:“老三,娘相信你,将来你的武功一定很厉害。”
沈离每次起来的时候,他应该已经跑完了,还真是努力,对了,刚才她和沈幸说话的时候,他好像没有怼她,看来秘籍收买成功:“三哥,你这么喜欢练武,以后想做什么?”
“没想过,我就只是喜欢练武而已。”
沈离看着他有些迷茫,也是,现在的沈幸才16岁,还没有离开家里出去闯荡,自然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成为大侠还没有想法,也就只是单纯的喜欢练武而已。
不过他真的没有怼她,反而还能心平静气的和她聊天,想到这沈离高兴道:“三哥,你想没想过,以后出去闯一闯,平家村外面的世界也许很精彩呢?”
“不知道,现在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想那些还太远了,再说家里现在这样,我又怎么能放心?首要的是大哥,他是唯一能继承父亲遗愿的人,我们必须让他好好地读书,然后考取功名。”
没想到正经起来的沈幸,是一个这么有责任感的人,怪不得全家人对原身偷了银子这么寒心,原来沈寒不光是因为自己喜欢读书,也是继承了原身死去父亲遗愿。
所以全家人才不留余地的一起供沈寒,想让他去书院读书。
“三哥,都是我的错,不过你放心,等我赚到了银子,一定会送大哥去书院的。”
“沈离,以前你做了那么多过分的事,我都可以不和你计较,但是大哥去学院的事,我是不会原谅你的,即使你给了我秘籍,但这是两码事,我可以不再对你有成见,但也只是这样而已。”
这是沈离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看见沈幸这么的正经严肃,虽然他的话让她觉得似乎刚拉近点的距离又变远了。
可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交心,毕竟真正的冷漠是不搭不理,什么都不说。
于是她也郑重道:“三哥,你对我是恨也好,是不原谅也罢,我都是你的妹妹,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但同时我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供大哥读书也是我想做的事,现在既然我们已经把话说开了,那以后还请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