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郑燕互市(二)
信使连夜驰骋到了滁州。
“殿下,这是何大人转交给您的信!”
信使说道。
“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李弘冀接过信使的信,打开之后,便独自看着。
对于何华所说的通商互市,李弘冀也是比较赞同的,虽然虽然与突厥贸易很是赚钱,但是自己的郑国缺少铁矿,而贩卖铁器是最为赚钱的生意。
燕国地处海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盐业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
李弘冀深知郑国缺少食盐,毕竟郑国境内并无盐业产地,之前郑国辖内各州都是从燕国这边几个州购买食盐的,如今唐国分裂,使得郑国内食盐更成为紧俏资源。与此同时,水泥对自己国家的建设亦至关重要,若能通过互市获得足够数量的水泥,无疑将大大推动国内各州城墙的防卫。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弘冀觉得此次互市或许并非稳赔不赚之局。权衡利弊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提起笔来开始起草给何华的书信……
“何华,通商互市之事,孤已知晓,这件事情有你负责便行,孤还是很信赖你的。”
将信件封好后,便吩咐底下的人说道。
“派人尽快将这封信送给何大人,选最好的马,不要耽搁了。”
内侍接过信件之后,便匆匆忙忙的将信送了出去。
而在和州城内的何华也是很快收到了来自李弘冀的回信。
对于李弘冀的态度,他也是大致知晓的,所以对于李弘冀的赞同的态度也并没有很吃惊,只是此事没有得到李弘冀的首肯,他也是不敢擅自做主。
在明确了李弘冀的意愿之后,便找到了李煜说明此事。
“郑王殿下,燕王殿下已经同意了两国互市的请求,而且殿下已经全权交给外臣我负责了,接下来就由外臣与您商讨这互市的具体细节。”
何华说道。
“这通商互市之事,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事情可以商谈,也就这个选址需要仔细考虑。”
李煜说道。
“我不这么认为。”
何华说道,然后他又说道。
“郑国地处内陆,想必是缺少盐产的,而我盐国边靠大海,所以我想能不能用盐换水泥和铁矿,不知道郑王殿下能不能同意?”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孤感觉我郑国的水泥价值会更高一些,不如这样,十石海盐换一石水泥,不知道这个何使臣同不同意?”
李煜问道。
对于李煜来说,水泥其实也并不是很值钱的样子,但是没办法,如今在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做出水泥,所以这也是他敢狮子大张嘴的缘故。
“郑王殿下,这个是不是有些贵了?”
何华说道。
“并不贵,这水泥也只有我们郑国能够生产出来,而且你们的盐也很容易得到,可以说是无本的生意,但是这水泥的制作可并不是无本的生意,我们不仅仅需要人工的支出,同时也有原料的支出,这么算来,孤感觉十石换一石,孤还有些亏本了呢,要不十五石换一石?”
李煜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反问着对方。
见到李煜这种架势,水泥的价钱不减反增,要是再谈下去可能会达到二十石换一石的高价,所以何华也是连忙说道。
“外臣觉得十石换一石就可以了,再加的话,对于双方的关系就不是很好了。”
“行吧,就十石换一石吧,要不是燕王殿下是孤皇兄,要不然孤一石水泥都不会给的。”
李煜有些惋惜的说道。
“这和州与滁州的交界之处有一村子名为黄桥村,不如就在此村如何?”
李煜紧接着说道,他可没心思继续与何华开玩笑了。
黄桥这个村子算是和州与滁州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地,这点何华也是清楚的。
“黄桥这个村子,距离两州距离相仿,而且黄桥地势平坦,修建市镇的条件会更好一些。”
李煜又解释道。
对于黄桥这个村子,他也是在等待回信的这几天里仔细调查过,这个地方的位置的确不错,所以最终选中了这个村子。
而且黄桥就在和州境内,这个虽然没有税收,但是却可以为和州吸引人气,这也是李煜的一个小心思。
何华思考了一下,便回道。”黄桥这个地方的确可以,只是据外臣了解,这黄桥在和州境内,所以这个市镇的建设,就全靠郑王殿下来建设了。“
何华话中的含义很明显:燕国并不愿意承担建造市镇所需的资金投入。毕竟谁都不希望辛辛苦苦到头来却是替别人做了嫁衣。当何华说出这番话时,李煜立刻明白了他内心的想法。事实上,李煜原本就打算亲自操办这项市镇的建设,因此现在何华主动提出这个建议,恰好与他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李煜爽快地回应并表示同意。
”如此甚好!这一次交易的两千石水泥,你就先带走吧!“
何华也是知道,如今大致已经谈完了,李煜这是要撵他走了,于是便说道。
”那外臣就先告辞了!“
说完之后,何华出了王府之后,便带着水泥回了滁州城。
水泥李煜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一次交易水泥,李煜也是得到了两万两白银,虽说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如今缺少钱财的格物院来说,却是已经不少了。
在何华离开之后,李煜便亲自带着人去了黄桥村一趟。
拆迁在后世来说,算是喜事,毕竟拆一家富几代,但是在古代,拆迁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家破人亡的时候,虽然府衙也会给一些补偿,但是很多时候百姓们是难以拿到这些补偿的,同时这个补偿也并不多,这一次李煜亲自去黄桥便是为了这个拆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