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调查李元昌
李世民眼神深邃地看着前方,若有所思地说道:“李元昌是否与陈亦之有所关联呢?”
封德彝低头沉思片刻后,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陛下,此事微臣确实不知晓。”
说完,他偷偷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示意封德彝退下。
封德彝如释重负般的松了口气,连忙跪地叩头谢恩,并迅速退出殿外。
此时,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都沉默不语。
毕竟涉及到皇室宗亲,而且还有皇族收买人心、干预朝政之事,这些都是极为敏感且严重的问题。
除了李世民,其他人谁敢轻易发表意见?
李世民独自坐在龙椅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若是有人告知朕,李元昌在外欺压良善、强取豪夺之类的事情,朕自然是深信不疑。然而像今日这般情形,以李元昌那点心智,绝无可能做到如此地步。所以说,在他背后必定有他人指使操控。”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话,脸上露出惊讶和疑惑的神情。
他们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但一时之间又找不出合理的解释。
紧接着,李世民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王方翼身上,郑重其事地下达命令:“王方翼,朕命你彻查李元昌近来的所作所为,尤其要查明他与哪些人交往密切。务必把真相给朕查清楚!”
王方翼心头一紧,深知此次任务艰巨而重要。他立刻应声答道:“遵命,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随后李世民目光环视着众人说道:“接下来大家共同商讨一下,如今高句丽已被柳尘攻克,那么对于我们而言,下一步应当如何有效地掌控高句丽呢?”
众人稍作思考后,房玄龄率先发言:“是否可以像对待倭国那样处理?暂且允许他们实行自治,但我们仍需适度干预,待局势完全稳定后,再来议定更为长远之策?”
杜如晦紧接着表示赞同,并补充道:“此前柳尘曾提及,如果大唐子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那么其他国家的民众自然会心生向往,渴望加入大唐。因此,微臣认为不妨顺其自然,如此一来既省心又省力。”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微臣对此观点深表认同。事实上,柳尘所设想的情景已然成为现实。他目前治理之下的登州,令周围莱州等地区的百姓艳羡不已,这些地方的居民皆因拥有登州户籍而倍感自豪。”
李世民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朕最初的确打算直接将其攻占,但现在来看,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了。既然各位爱卿对柳尘都如此信任,那么就还是交给他去处理吧,由他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在场众人无人提出异议。
就在这时,杜如晦一脸凝重地站起身来,走到殿中央,向李世民施礼后开口说道:“陛下,微臣心中有句话,憋了很久,今日实在不吐不快。”
李世民注视着杜如晦,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让他说话,“但说无妨。”
其他大臣们听到杜如晦的话,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想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杜如晦接着说道:“陛下,今天我们谈到了柳尘,微臣认为,柳尘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如果这样的人才只是忙于战争之事,那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啊。”
李世民的脸色并没有因为杜如晦的话而产生变化,他依旧平静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杜如晦继续道:“虽然说柳尘征战确实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策略,但治国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这三场灭国之战已经足以向所有人证明大唐的强大实力,自然也能够震慑周边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因此,微臣认为,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治理国家。”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若有所思地说道:“你所说的这些朕也明白,可是现在的情况并非朕不愿意让他回来,而是柳尘自己不愿意回来啊。”
杜如晦微微一笑,宽慰道:“陛下,您不必担忧。以微臣对柳尘的了解,他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铁石心肠之人。只要陛下能够找到一种打动他内心的方式,自然能够让他心甘情愿地回归朝堂,为国家效力。”
李世民眉头微皱,沉思片刻之后,缓缓说道:“朕知道了,待到高句丽被平定之时,朕会亲自前去邀请他。”
杜如晦听闻此言,立刻回应道:“陛下英明!”
事实上,李世民内心深处对柳尘充满了期望。
登州的繁荣发展就活生生地摆在眼前,让他无法不相信柳尘卓越的治国理政才能。
他常常暗自思考,如果由柳尘来执掌大唐,这个国家将会走向怎样的辉煌高度呢?
而今天,当杜如晦提起此事时,李世民自然而然地顺着这个台阶走了下去。
因为他心里清楚,请回柳尘来治理大唐不仅符合自己的心愿,更是众多臣子们共同的期待。
如此一来,既能满足众人愿望又可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高句丽。
程处默等人的出征,伴随着公孙瓒所提供的详尽情报,进展异常顺利。
在这漫长的征途中,每一处可能隐藏敌人的地方都被公孙瓒严密侦查,毫无遗漏。
陌刀军和铁浮屠更是展现出了无坚不摧的强大战力。
他们犹如钢铁洪流一般,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
在这样的紧密配合下,战局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程处默等人的攻势如潮,锐不可当;而高句丽的防线则在他们面前土崩瓦解,不堪一击。
胜利的曙光似乎已经近在咫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孙瓒准确无误的情报支持以及陌刀军和铁浮屠的勇猛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