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玄令 > 第11章 三岁孩子能干什么

第11章 三岁孩子能干什么

在李明那澄澈而又明亮的眼眸之中,他所看到的姑姑,身材显得无比单薄与瘦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将其吹倒一般。她身穿一袭陈旧却整洁的灰色布质短衣和裤子,上面布满了层层叠叠的补丁,这些补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着生活的艰辛。

或许是刚刚起床尚未梳妆打扮,姑姑的头发有些许凌乱不堪。当她伸出双手时,那双手完全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年轻女子应有的手,而是又粗又宽,布满了粗糙的裂痕。

她的面色苍白如纸,嘴唇干涸开裂,眼眸中布满了血丝,透露出无尽的疲惫之色。显然,昨晚后半夜那场倾盆大雨伴随着电闪雷鸣之际,姑姑曾多次前来探望李行素,回到家后也未能安然入睡。

望着姑姑那瘦弱的身影,李明心中充满了怜悯之情,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孩童而已,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家庭环境下,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能够勉强维持生存已属不易。家里有限的食物资源,也只能优先供给丈夫和孩子食用。面对这种困境,李明感到无奈而又无力。

做了母亲的女人由于不去地里干活,专业操持家务,在家里看孩子,因此干的尽量给丈夫吃,好的尽量给孩子吃,她们吃的都很少很差,考虑营养均衡就更不可能了。

走到门口,她转头又看了看李行素说道:“素儿,我看你没事了哈,收拾收拾,换换衣服,洗洗脸上的血污,去堂屋吃饭吧。”

李行素轻轻点了点头,那轻柔细小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毕竟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具矮小的身躯,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吃力。只见他慢慢地挪动脚步,走到门口的深井旁,拿起木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上来小半桶水,然后又晃晃悠悠、小心翼翼地提着水桶往屋里走去。

好不容易进到屋内,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还是坚持着把井水倒进摆在盆架上的那个铜质脸盆里。接着,李行素便开始用他那胖乎乎的小胳膊小手艰难地洗起脸来。

这个脸盆曾经是他父母使用过的,现在被姑姑留给他继续使用。洗完脸后,李行素打开衣柜翻找起来,一番折腾之后终于找到一套干净的灰白色粗布长袍,穿好之后他才缓缓走出房间。

院子里一共有五间瓦房,中间是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东厢房。

李行素住的是南面的那间小点的厢房,李长山和李文忠兄弟俩住的是北面的大点的厢房。北面朝南的三间正房,居中的一间是堂屋。说是堂屋,实际上还兼有厨房和餐厅的功能。东面的大房间是姑姑和姑父住的房间,西面的小房间是女儿李双儿的房间。西南靠墙角是一个室外的有简陋屋顶的茅房。

看着自己一身相对干净的长袍大褂,李行素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究竟是哪个朝代的服饰呢?难道说我真的穿越到了中国古代吗?带着满心的疑问,李行素缓缓走出房间。当他顺手将门掩上之后,便来到了堂屋之中。由于那高高的门槛实在有些难以跨越,他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成功迈过。

进入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正中央摆放着的一张古旧而暗红色的八仙桌,四周则环绕着六个同色的方凳。此时,姑姑一家五口已经开始用餐了。

李行素抬头望去,只见桌上的主食是白米粥和咸菜,此外还有一些菜团子。从这些简单的食物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相当贫苦,与他所来自的那个时代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人们的饮食条件明显要恶劣得多。

李行素默默地走到剩下的那个背对着外门的方凳子前坐下,拿起咸菜,咬了一口菜团子,然后喝了几口分给自己的半碗白米粥。吃完饭后,李长山和李文忠两兄弟起身收拾起碗筷,并前往厨房洗刷。

李行素今年方才三岁而已,年龄幼小得很,家里并没有人让他去做活儿计,同样也无人管束于他。待其用完餐之后,便自个儿跑到庭院当中来了。恰好在这个时刻,李双儿从屋子里走将出来,一眼望见李行素呆愣愣地立在庭院中央,不禁轻笑出声,调侃说道:“小素儿啊,难不成你昨日被人给揍懵啦,怎地出来玩耍都不唤上我呢?”

就在此时,李行素的姑姑步入他的房间之中,取过他替换下的脏衣物,径直走到门口处的水井边上,接着提起木桶打上水来,开始在井台之上搓洗那些衣裳。但见那衣服上头满是大块的血污,若是放置久了,怕是再也难以清洗干净咯。

李行素全然不知晓自己接下来应当做些什么,毕竟他不过是个年仅三岁大的稚童罢了,又能做得了何事呢?一个拥有着十七岁成年心智的灵魂,却被困在三岁孩童的身躯之内,这着实是一桩令人啼笑皆非之事啊。

看到双儿走过来,他好奇地开口询问:“双儿啊,你可晓得如今身处哪个朝代呀?”听着那来自一个三岁幼童的稚嫩嗓音,他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朝代?啥子叫做朝代嘛?你怕不是昨日真遭人把脑壳打坏咯哦?之前看到你挨打那些回数也不少,但都没得这回打得凶。你回来的时候满脸都是血,咋个喊你都喊不醒。”

李双儿身着一套洗得泛白、打着补丁的对襟鹅黄色衣裤,头上绑着两根小黄头绳,梳成了一对可爱的小辫子。至于她身上穿着的衣物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款式,李行素实在分辨不出,但能看出已经十分破旧了。

“那……你今年几岁啦?”李行素转过身来,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高出半个头的李双儿,再次发问。

“我马上就满四岁喽!我可比你大六个月多哟!所以说,你应该唤我一声‘双儿姐’才对。”李双儿扬起下巴,一脸骄傲,脑后束着黄头绳的两根小辫子也随着她的动作晃悠了几下。

“我跟你一个四岁的孩子还能有什么话说。”李行素心想,然后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

他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暗红色半高的柜子,它静静地靠南而立,仿佛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这个柜子下方设有两个抽屉,抽屉下方则配有一对柜门,显得精致而实用。在房间的东面,靠墙摆放着一个衣柜,而他自己的床铺则安置在东北面。房门朝着西方,房门旁边开有一扇朝向院子的窗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内,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他轻轻地拉开柜子靠门的一个抽屉,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又翻了翻,里面堆满了父母留下的各种杂物和装满针线的盒子。这些物品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却蕴含着父母生前的生活气息和情感痕迹。

接着,他又小心翼翼地打开柜子靠里面的那个抽屉。在这个抽屉里,有一个暗红色的小木头盒子格外引人注目。盒子旁边还放置着几封未曾拆开的信。他带着好奇的心情拿起其中一封信,惊讶地发现信是用毛笔书写的繁体字,字迹工整而秀丽。

信封的右上角清晰地写着:“江苏高邮李家庄李启先收”,而左下角则写着“泰州白驹场亭张”,随后跟着的是日期“至正三年二月”。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这封信是一个姓张的人寄给自己父亲的。看着这封古老的信件,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情景和故事。或许,这封信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等待着他去揭开……

至正三年是哪一个朝代呢?李行素开始回顾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现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李行素想起历史书上关于明朝建立的时间,按照元朝的年号就是元至正二十八年。那么现在应该就是元末元顺帝至正三年?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就是元顺帝,他在位后期不理政事,终日在后宫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朝政极其腐败。各级官府巧立名目,对百姓横征暴敛。为了缓解财政困难,元朝统治者甚至想出了一个饮鸩止渴的法子,在国内大量发行纸币。此举导致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李行素这段历史记得还是很清楚的,倒不是他喜欢,只是为了历史考察得个A拼命背了一段时间。这是他记得的这段时间的社会状况,后来就是全国农民揭竿而起,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在安徽颍州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最后朱元璋继承了红巾军的衣钵,建立了大明王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