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自找没趣
迈进一家布料铺,一位中年女店主迅速迎了上来,面上堆满笑意:“这位客人,是想要挑选些布料吗?”
“正是,我想要这几种布各三匹。另外,贵店是否提供弹棉花制被的服务?我打算定制几床蚕丝被,希望它们能适合四季使用,既保暖又透气。”
冉禾的心中盘算着,手里的银两虽是草药换得,但她决心要用这笔钱让孩子们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物质方面,她决不允许孩子们因匮乏而感到丝毫的遗憾。
听到冉禾的要求,掌柜不禁有些诧异。
蚕丝被,那可是富家子弟才舍得享用的奢侈品,更别提一次性订购如此之多
总价高达八十两银子,这在小镇上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掌柜心中暗自揣测,眼前这位穿着简朴,就连发饰都极其朴素的女子,怎会有如此财力?
难不成是哪位豪绅的偏房?但观其言行举止,实在没有半点奢华之气。
冉禾看出了对方的疑惑,语气平静却充满诚意:“掌柜的放心,银两我必不可少你一毫。你可以先准备起来,这是十两银子作为定金,待被子制作完成,我再来取时会付清余款。”
掌柜接过沉甸甸的银两,心安了不少。
就算最终这些昂贵的蚕丝被无法卖出,至少这定金已经稳稳落袋,还能小赚一笔。
“至于之前选好的布料,请按照我孩子的尺寸,主要是四岁,做三套童装。再加一套我自己的,款式要求简单实用,便于日常劳作。”
冉禾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家庭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细腻考虑,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满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小孩子的衣物,尺码往往没有确切的标准,多半是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大约估算。
因此,多数家长在选购或定制时,会倾向于选择稍大一号的尺寸。
期盼这衣物能够伴着孩子多过几季,一旦小了,便只能闲置,未免太过浪费。
冉禾亲自动手测量尺寸,这份细致活计对于心思细腻如她而言,自然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
“客官,您选的布料精致,加上手工费一共是七两银子,不过看在您刚选购了我们店里的上等蚕丝被的份上,我就给您个优惠,总共只收五两银子如何?”
掌柜的声音和煦,笑容可掬,这般的打折几乎等同于白送了裁缝的手艺,态度诚恳得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好的,谢谢掌柜。”
冉禾爽快地付清了制衣费用,又补充道:“还有那床蚕丝被,到时我一并来取。”
这样的安排,无非是为了方便。
毕竟,每一分花出去的银两,都需要想方设法从别处赚回。
考虑到往后在后山的日子可能更加漫长,她开始盘算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与资源。
“客官放心,包您满意!我们这儿的手艺,在镇上可是数一数二的呢!”
告别了掌柜,冉禾步出店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了一圈。
想到今日购物颇丰,若是一次性带回家,未免太过招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烦。
在这世道,低调总是没错的。
事实上,自从离开医馆后,她已经悄悄地将那一百两银子存入自己的秘密空间,这立即转化为了两千积分。
未来无论何种需求,只需简单兑换即可解决,这无形中为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便利。
正待归家之际,前方的一幕令她脚步一顿。
那是镇上有名的风月场所,传言背后有着官府的暗中支持,故而行事高调而无所顾忌。
而站在门口的,竟然是张乔花的夫君赵老三。
原主记忆中,此人偶尔会在镇上露面,谁料想,在自己揭穿他的真面目之后,他依旧有胆量招摇过市,其心之大,实在令人咋舌。
有些人外表看似老实憨厚,实则胆大妄为,平日里只因擅长隐藏,才未被人识破真面目。
显然,张乔花并未深究此事,否则赵老三哪还敢这般嚣张。
然而,这件事与自己何干?只要张乔花不主动挑起事端,她并不打算理会这对夫妇的腌臜勾当。
但若是触及了她的原则底线,那么,曝光他们的丑事,也是咎由自取,她绝不会手软。
行至镇外,原以为吴母一家的牛车早该离开,却意外发现他们仍在原地,似乎正悠闲地聊天。
“哎呀,都愿意坐牛车享受了,怎么还空着手回去呢?是连一块肉都舍不得买,还是说吃了一顿兔子肉就彻底变穷,连买肉的钱都没有了?”
吴母提着新买的肉,满脸炫耀之色。
在村里,一次性购买五斤肉的家庭屈指可数,而她家算是出手阔绰的了。
假如她知晓冉禾一口气购进了千斤肉,不知道脸上会是何种精彩的表情。
那区区五斤肉,在千斤面前,恐怕只会显得寒酸,不值一提。
吴玥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明明嘱咐母亲买些好肉给冉禾滋补身体。
结果带回的却是炼油后剩下的边角料,这样的肉又能有多少营养?
母亲啊母亲,既然决定要买肉,为何不买些肥瘦相间的上好肉。
节约虽是美德,却也不该如此吝啬啊!
还好这肉是用油纸仔细包裹着的,否则若是大咧咧提在手上。
那肉质的纹理与光泽,恐怕不用多久就会泄露它的价值秘密。
引来旁人一阵阵探究的目光,哪里还有炫耀的必要,不过是自找无趣罢了。
冉禾对于吴玥那带着刺的话语仿佛完全没有听见。
她静静地站在一旁,仿佛周围的一切嘈杂都与她无关。
而那些同样在等待牛车的村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显露出了不耐烦的情绪。
毕竟,在这烈日之下久候,本身就足以让人心中生出一股烦躁。
更何况还要目睹吴玥那略显刻意的炫耀,引得众人肚内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这下总算是能够启程了吧?太阳都要烤到头顶了,家里的锅还冷着呢,等着做饭呢!”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发出了催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