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必须道歉
我们要先完成基本步骤,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翻下去,成品才会出来哦,也可以叫它“房顶”或“天守圈”。
还有翻花绳有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云遮月”,也要在基础款上继续挖掘,最后的效果图真的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月和云。
还有一款翻花绳名字就叫“织布机”。
三角形上下移动时,就好像在织布,随着手指翻飞,“织布机”也会随之活动,可谓妙趣横生。
简单的绳子在指尖穿梭、跳跃,尽情的去开发大脑来展现绳子的各种形式。
顾立夏自己是高端玩家。
对于男孩子怎么翻花绳并不重视。
顾立夏疑惑的点是,这哥俩怎么和好的?
顾立夏没有问俩孩子。
直接进厨房。
和正在揉面的小姑子打了招呼。
示意了一下外面的兄弟俩。
江秀就懂了,低声说,“我一上午,就坐缝纫机上缝衣服,没有带淮西出去玩儿。淮南和淮北回来了,淮西喊了哥哥,尿尿。咱们淮北是个大方的人。直接就过去牵了淮西的手。”
“俩兄弟上完厕所出来,自然而然就和好了。和好了就行了,不重要。”
顾立夏心里是不赞同这一点的。
不能说谁弱谁有理,谁小谁有理。
在家里,别人会让着你,是因为都是亲人。
出去以后,别人也会选择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
对着你吗?
凭什么?
你有什么资格,让别人谦让你。
顾立夏出了厨房,站在院门口。
等江文回来。
看到了江淮南从男厕所出来。
顾立夏招了一下手,“淮南,我问你个事儿。我听你小姑说,淮西没有道歉,淮北就原谅了。你站在这里和我一起等二叔。”
江淮南不是很懂顾立夏的话。
一直以来不就那样吗?
于是江淮南也说了出来。“是呀,我也劝过弟弟了。一直以来不都是这样吗?大的让小的,哥哥让弟弟。”
江淮南刚刚说完。
话音刚落。
江文回来了。
三人站大门口。
江文眼神询问顾立夏怎么了?
顾立夏心里正窝火呢。“我们讨论大的让小的,哥哥让弟弟。淮西还没有道歉,淮北就接受的问题。”
“淮南,第1个问题。如果小弟弟一直习惯了做错的事情,不道歉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那你的小弟弟还能长成和爸爸一样正直的人吗?”
从江文的叙述,以及对江武这个人的描写,就知道江武是一个怎样正派的人。
那么在江淮南这个儿子心里。
父亲的形象。
顶天立地。
深明大义。
伟岸正直。
身先士卒。
光明磊落。
勇往直前。
见义勇为。
儿子在小的时候,都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第2个问题。我们家里缺什么东西了,需要让大的让小的,哥哥让弟弟。你给我举例一下。你需要让给弟弟的是你不穿的衣服。学过的课本。不穿的鞋子。不是食物。”
“食物的话,你想想,我和二叔有饿着你吗?以前别人怎么教育你我不管。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和你们家的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是长辈之一。我需要正确的引导你们的三观。要紧的,重要的。弟弟喝的奶粉,我们肯定不能抢。但是现在弟弟已经学会了吃饭。如果你想喝了,也是给你可以冲的。”
“奶粉不是规定了,就必须是最小的弟弟喝。之所以不给你们喝。原因你也知道,这个东西比较难买。但是之前的弟弟需要靠它才能长大。那我们只能选择先让弟弟长大。”
“现在,弟弟已经能吃饭了。你说一下为什么要让着弟弟?让什么?”
江淮南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咋说了。但还是把心里的想法说得出来。“淮西小,淮北大了。”
顾立夏知道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改变。但也不想要两个大的,顺理成章的接受这种思想。“那么我问你,这一次受委屈的是谁?摔疼了的是谁?不能谁哭得大声,谁有理,谁弱谁有理,谁小谁有理。”
“你明知道是淮北。但是你只是觉得淮西小了一点,淮北就得让着淮西。”
刀子捅不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永远不知道痛。
顾立夏也是第一次感觉到淮南的“懂事”。
“之前给你们买了一个皮球。这样从明天开始,不让你玩,只让淮北玩。你心里难道不想玩吗?我或者二叔或者姑姑,告诉你,你是哥哥就必须得让着弟弟,你心里得多难受。”
江淮南直直的看着顾立夏,其实江淮南在家属院里的时候,经常见小孩子。
但是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子。
就经常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儿。
后来有了弟弟之后,也想过我弟弟为什么不会跑?
不能立刻和我玩儿。
就是一种大家都有弟弟,我也有的感觉。
对于那些吃吃喝喝,也没有那些想争吵的心。
江淮南和江淮北,都是母乳喂养。
但是家里有了点心的情况下。
江淮南早就习惯了,弟弟很快吃完,然后馋自己手里的。
江淮南会让出去。
因为那是亲弟弟。
“你想过没有,我为什么一次性买了4双凉鞋?我如果只给我买。你和姑姑还有弟弟会不会羡慕?谁都想穿塑料凉鞋。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所以我连淮北的都买了。”
“皮球为什么只买一个?因为供销社里只有那一个。而且现在你的年龄小,才买皮球玩,等你年龄大了,你玩的是篮球。那等9月1号开学了,让你和弟弟淮北一起读一年级,你愿不愿意?”
顾立夏说完就进去了。
留了叔侄两人,坐到了大门的门槛上。
江文知道江淮南一定是在进行头脑风暴。
就像自己当初,刚刚见识空间和图书馆一样。
这是一种打破固有思维之后的另外的世界。
江淮南没有看江文,“二叔,我不想去读一年级的。我好不容易考上去。而且我去读一年级,我的同学会笑话我。以前,没有人告诉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