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穷宰相司马光
司马光为四朝元老。
他亲眼看到了王安石变法中一些过激的地方,他的推翻变法,恢复旧制,并未给他自己谋取到任何好处。
在大宋的那些宰相当中,司马光可以说是穷得叮当作响的那位。
他和王安石,走的是两条路。王安石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替皇上充裕府库。
司马光呢,却是心系着黎民百姓,如何让老百姓,能够有一口饭吃。
因而在赵顼推行新法的阶段,几乎朝野上下,都知道,他是守旧派的代表,思想保守,不能顺应潮流。
可百姓心中有数,他们知道,王安石所推行的有些政策,表面上看来,是把豪强地主们的税收征到了,深入百姓中的司马光,却是亲眼看到了,豪强地主们,变着戏法,把他们头上的税赋,巧妙地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
事实上,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了。
司马光屡屡给赵顼上书,赵顼只看到了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富国强兵,却没有能够了解底层的状况,司马光的直谏,并没有得到赵顼的认同。
真正让司马光心灰意冷,离开朝堂的,还是在看到直谏的范缜,被贬谪出了朝堂。
司马光向皇上提出,退居洛阳。
司马光带着他呕心沥血编撰的资治通鉴,回到洛阳,就是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助手们一道,完成了浩如烟海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编撰整理。
尽管司马光也有矫枉过正的地方,可他对于皇上的忠,与对大宋的臣民的情,却是真挚的。
众所周知,司马光从小就极其智慧,他曾经砸缸救了上官尚光。
司马光之学识渊博,不光是那一部流传后世的资治通鉴。
他的父亲曾经事他去拜望他的一些朋友,结果,张存一眼就相中了司马光,便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张氏嫁给了司马光。
一朝牵手,终生相依。
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中,张氏多年无子,司马光从未有过嫌弃。
甚至,张氏主动提出,要司马光将他休掉,然后另娶他人为妻。
结果,司马光坚决不答应,对张氏痴情一世。
既然不休妻,那张氏便极力想法子,连岳母都开始着急,给她的书房配了一个丫头。
司马光几乎都没有正眼看过那丫头,后来,张氏母女俩,又张罗着给司马光纳妾,司马光根本就没有接纳。
以至于多年以后,司马光只不过将侄儿过继过来,作为他的继子。
爱妻张氏离世时,司马光连安葬张氏的钱都拿不出来,只得将家中的田地卖了一些,这才风风光光地将爱妻安葬。
赵顼驾崩之时,作为驾前的重臣,司马光从洛阳出发,回汴京城奔丧。
汴京城的那些老百姓,以及曾经得到过司马光眷顾的,全都早早地守候在了司马光回京的必经之道上。
大家都想亲眼看看,那个替他们号呼奔走的大宋相国,他们看到司马光步履蹒跚地从他们的面前经过,无不流泪。
事实,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
司马光穷其一生,与王安石斗,不顾一切,指陈王安石之过失。
私下里,两人却是打破脑袋都能够镶在一处的至交,就像苏轼那都是拼了命,要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王安石却是不顾一切,都要救苏轼。
政见上的不同,绝不会影响到他们私下里的相互膜拜与深厚的情谊。
司马光曾经多次给王安石写信,提到变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司马光病了,太皇太后很是难受。
司马光卧于病榻上,他拉着吕公着的手,说道,“新法未废,旧制未兴,吾死不瞑目啊。”
吕公着便安慰司马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司马光便对吕公着说道,“光自病以来,悉以身付医,家事尽托于康儿,只是国事未有所托付,望吕公能尽心尽力,完成吾之愿望啊。”
听到此处,吕公着泪水澘然,不停地点着头。
司马光上书太皇太后,恳请辞去宰相之职,太皇太后一直倚重于司马光,哪里肯让他辞相位。
太皇太后,恩准司马光免除入朝觐见,可以三日一入省。
司马光以带病之身,坚持着署理各种事务,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光一面要处理朝政,一面还最终将他的资治通鉴定稿,本来就带着疾病的司马光,熬到了油尽灯枯,与世长辞时,所见者,无不悲恸。
高太皇太后得知了司马光病逝的消息,赶紧带上皇帝赵煦,前往司马光的府邸,亲往祭拜。
太皇太后恩赐司马光,以一品礼服入殓。并厚银绢等物,封其谥号为文正。
那是作为一个文官,所能够得到皇室最高的封赏,司马光还被后世尊奉为儒家除孔孟之外的第三圣,可见其地位之高。
皇帝赵煦,亲笔题写其墓碑,上书“忠清粹德”四个字,用以表彰司马光的一生。
司马光深得老百姓的拥戴。
得知司马光离世,举国百姓皆无比悲痛。
朝廷安排户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前往护送司马光的灵柩,从汴京回老家陕州安葬。
司马光的灵柩所到之处,老百姓自发站在道旁相送,哭声震天响起。
当司马光下葬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深得有如丧失掉自己的亲人一般。
甚至,在一些很远的地方,老百姓还会在家里供奉司马光的画像,每天都会在吃饭前先要祭祀。
司马光虽被称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甚至有些地方,还认为司马光废除新法,开了倒车,以致大宋从中兴而衰落。
但不可否认,司马光是大宋王朝顶尖的史学名家,经史学家,文学大师。
司马光甚至在医学方面,也多有涉猎,耗尽一生心血,为大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身居高位,能够穷其一生,与相爱之人相守至终,能够为百姓请命,耗尽一切关注劳苦大众,能够皓首穷经,与众人编撰出一部上下一千多年的史学名着。
司马光的一生,一般人真是无法想象,他是怎么熬出来的。
大宋王朝,接下来却是面临着保守派的三党之争,政治的分裂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