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采石矶之战
李显忠迟迟未到采石矶。
驻守在那儿淮西军,面临着十几万的金军就要渡江,那些士卒们个个都想着逃跑。
受皇命前去采石矶劳军的虞允文,他只不过是一个文职官员,中书舍人。
虞允文看到那令人揪心的局面,心中想着,若是等到李显忠赶到采石矶,只怕金人已经渡过大江,威逼临安了。
虞允文立马将宋军诸将组织起来。
“诸位将军,朝廷供养我们三十年,就为着今日之战,大家比我还要清楚,若是让金军踏过江南来,到时候,京师危急,国亡之时,诸位父母妻儿,谁能免于战祸?”
那些战将们被虞允文的一番话感染,其实,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当初在淮西战线,他们何尝不想和金人拼一死战,然而他们那窝囊废主帅王权,带着大家一路奔逃。
如今,金军兵临江北,那也与他们逃亡有关。
“虞将军但请放心,这一回,我们势必会竭尽全力,将金军击杀在此采石矶。”
虞允文拿出皇上让他来劳军时,颁发的任命书和金银,“诸位也都看到了,任命书和金钱都 在这儿,大家就用尽全力去争取吧。”
当时军中有人,好意对虞允文说,“将军,你只是犒劳军队的,你不是此军的督师,你就不怕到时候被问责吗?”
虞允文慷慨说道,“国家危亡之时,我虞允文生死算得了啥,大家但请放心,我纵然掉脑袋,也决不逃避。”
终于,采石矶的宋兵,不再是群龙无首。
虞允文将采石矶的军队,分成了五个编队。
其中,两队分列于东西江岸,西路舰队承受金军的第一拔冲击,东路舰队,与岸上的宋军一起,水陆夹击金军。
一队精锐舰队,停留在江心,负责伏击从北而来的金军。
剩下的两队,在岸上等候着机动安排。
虞允文布防了军队后,又对细节进行了安排。
让熟悉采石矶水性的渔民,在适当的位置,击沉自己的船舰,作为水下的障碍,金军的船舰到了那地方,会被水下的沉船阻挡。
又组织起骑兵,对那些侥幸上岸的金军进行围堵与劫杀。
还安排人,在沿江的岸边,林子里面,到处插上了宋军的大旗,让对岸的金军弄不清楚这边的虚实。
完颜亮杀牲口祭天,发起了渡江之战。
金军上百艘船舰齐发,黑压压一片,直奔南岸而来。
看着那浩浩荡荡的金军,宋军自然是吓坏了,甚至有人想到了逃亡。
然而,在宋军将军们的督促下,大家都坚守在那儿。
关键时刻,虞允文,一个文职官员,居然直接进入到前线,与那些士卒们在一起。
他就站在大将军时俊的身旁,既鼓舞军士们的士气,又鼓励时俊坚持抵抗。
“诸位,咱们最艰难的时刻,那也是金军最艰难的时刻。”
“诸位,你们应该听说过,咱们大将军李宝,岳元帅亲手带出来的兵,他只带了六千水军,在唐岛,直接干掉了金军七万人。”
采石矶的军队,远远超过了李宝那点人。当时李宝奋力打败了兵力是他二十倍的金军海军。
现在,宋军的胜算会更大。
更何况,金军渡江的船,和南宋的船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南宋的战船,都已经发展到了人力的水轮,速度快的,有十几个轮组,甚至有二三十个轮组的。
金军渡江的船,那都是船底很宽大,图的是平稳,毕竟北方人,根本就不适合水战。
处于江心的宋军第一防线,所有的驾船的,都是上江边的渔民在掌舵。
成百上千人,使出很大的劲在蹬着那水轮,在金军的渡轮中穿梭。
完颜亮的那些船,根本就撞不过南宋的战船,有好些船在江心就已经被冲撞得散了架。
南宋的轮船,上面架起了投石机,甚至还有先前在唐岛之战中,用到的那种弩炮。
速度奇快的南宋海鳅船,在金军的渡轮之间冲撞,那海鳅船,都有极其坚硬的护甲,撞上金军的渡轮后,金军的船有的散架,有的直接沉入到江水里去。
完颜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渡轮,经历了好几轮的激战,即便是冲到了对岸,也被宋军的西线舰队和东线舰队完全截住。
好几轮冲峰,都没有一艘船的人冲上对面的岸上去。
金军的运兵船,本来就是从北方的老百姓家里,找来些木料弄成的。
他们的攻击兵器,顶多也就是弓箭,宋军的舰艇上,除了金军用的那些冷兵器之外,还有神臂弩,轰天雷,霹雳炮等火器。
金军迫于完颜亮的威势,虽然被击溃,却是不敢逃遁。
到天黑的时候,宋军从中线溃散下来一支军队,赶到了采石矶,虞允文便给他们配了新的旗帜与标志。
当那只军队突然杀出时,金军感觉到大宋这是来了援军,于是,连忙撤了兵。
虞允文心里特别清楚,虽然白天在江上,成功地阻击了南渡的金军,但金军的实力依然存在着。
虞允文为了防止金军从另外的地方抢滩登陆,他派出一只舰队,沿江而上,他还在所担心的杨树林一带,设下了伏兵。
虞允文派出战舰,用神臂弓射杀完颜亮岸上的骑兵。
金军也举弓向这边射箭,但他们的弓箭的射程,根本就不如神臂弓,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骑兵被人家从江面上射杀。
虞允文还叫人从上游把火攻筏放下去,那些熊熊燃烧的筏子,上面满载着各种易燃物,冲入到了金军的运送船,当场焚烧了一大片。
完颜亮想要从采石矶南渡的计划破灭了。
就在完颜亮带六十万大军,大举南侵的时候,赵构已经虽然没有浮海而避,却已经仓促地安排皇太子赵昚继任了皇帝位。
当年,赵佶也是看到金军围攻汴京城,立马就把皇位让出来,给了赵桓。
赵构本来有个皇子的,却在苗刘兵变的时候,被扶立为皇帝,没当上几天,就驾崩了。
这后来,赵构虽然也是很努力,宫里的那些妃子们却是一直都没有给他怀上个皇子。
好在赵构打听到赵匡胤的九世孙,便接过来,养在了自己的宫里面,先是封为皇子,后来,又立为太子,在金军大举南下的时候,便学他老父亲的方式,让太子继位。
新皇改名为赵昚,赵构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太上皇,可以安享太平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