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文斗四
“乔掌柜此言大谬!”董仲舒从地毯上缓慢的站了起来,他的腿因为久坐已经有些麻木了,他活动了一下腿脚,慢慢走到金大面前,朗声说道:“我大正王朝有今日之安宁,正是因为有了金大这样的士兵为我们守土戍边,默默的贡献了一生的青春和热血。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他更是在座诸位包括老朽在内的所有大正子民的恩人!我们应该向他表示感谢!”、
董仲舒说完双手并拢对着金大弯腰深深鞠了一躬。
金大的脸上尚自留着泪水,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吓到了,因为他知道站在他面前的是在大正王朝都久负盛名的大儒。其身份地位是自己这个老兵无法企及的。
“金老前辈值得我们大家的尊敬!我们这厢有礼了!“在场所有人都起身都这金大深深行了一礼。
金大在乔成的陪护下走出了大厅。
董仲舒一脸严肃的看着孔仅足足数息没有说话,久久才冒出一句道:“真是你自己写的?”
“难道先生还见过别人写这样的作品?”孔仅问的有些心虚。他其实并不能确定这首十五从军征是否已经在这个朝代面世。但是说道乐府诗准确点儿来讲是古乐府诗,这首十五从军征是一个高峰。而孔仅在那个世界的时候就被这首诗深深的感染,他也牢牢的记住了它。
“未尝见过!”董仲舒摇了摇头,但是他的脸上依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学生幼时就蒙先生教导,怎奈那时学生懵懂无知,顽劣不堪,屡次冲撞师长,险酿成大祸。自从先生将我除名,有接逢我家中几位兄长横遭兵祸。学生犹如棍棒当头,醍醐灌顶。从此学生夙夜不寐,一心研读前人书籍,认真学习先生的教导,自此在文章一途上略有所得!”孔仅搜肠刮肚的学摸出这几句词语都觉得有些脸红。但是非如此不能解释自己缘何从一名废柴蠢货摇身一变成了才子佳人。
董仲舒听闻倒也信了几分。毕竟文章诗词在此,他确实找不出不相信的理由。
“先生,学生为了弥补之前对先生造成的伤害,今日作诗一首,献于先生。”
“哦!写来一观!”董仲舒也来了兴致。
孔仅当即在此走到几案前,此时早有宁春在一旁研墨,“兄弟,今日你是涨了我们弟兄的脸面了。哥哥我说怎么好几次喊你出来玩儿你都不肯,感情是在家中苦读,要做一个文曲星下凡了!”
这一次很快就写好了。
“我来读!“许言美从孔仅手中拿过那首诗,对着董仲舒高声念道:
“天人三策出,大一统论真。
灼灼如日月,煌煌振宇内。
儒家自君显,门徒百代闻。
轩辕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董仲舒听闻当即愣在了当地,似乎泥塑石化一般。
他家境优渥,出身大地主家庭。自幼便拜入儒家名师门下,少有所成,声名远播。三十岁便广受门徒,宣扬儒家思想。先帝时曾出仕为官,任博士,掌管经学讲授。其门徒多有担任诸侯国相及千石以上高官者。
他对儒家精心钻研数年,总结有天人三策,简言之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此天策。重视天下统一的大一统理论。此地策。兴太学,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此人策。而在三策之中,大一统理论乃是真正的根基和核心思想。
他自忖学冠五车,贯通古今。他的天人三策尤其是大一统理论将会引导这个民族走向永久的和平和统一,但是如今皇家信奉和推行的是黄老之学,大正的官僚集团自上而下推行的是无为而治。因此他心中极度的苦闷。
这也是他离开京都,辗转来到金阳讲学的原因之一。
可是自己的这套理论孔仅怎么会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堂而皇之的宣讲过啊!哦,他忽的记起他在教授孔仅等学生的时候曾经也讲过一些这方面的思想理论,而他关于天人三策的文章经常带到课堂上仔细揣摩修改,一旦有新的灵感马上补充进去。
“你是在跟随老夫学习时偷看了老夫的文章?”董仲舒沉声问道。
“先生,学生确实拜读过您的文章。我对您的见解深感敬佩。”孔仅此言非虚,他确实见识过天人三策。一个是在穿越前历史书学到的。一个是作为学生时的孔季财看到的。但是当他大脑里面两世为人的思维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他断定这个大正王朝和西汉王朝很可能是同一个朝代。而这个董仲舒和西汉董的仲舒应该是同一个人。而且他发现,在这个世界里他能找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人物和历史桥段。这里不是西汉却像极了西汉王朝。
他决定按照西汉王朝的历史脉络走进这个世界,准确点儿来讲就是用自己掌握的西汉历史常识在大正试验一下,看看是否能对自己的事业助推一把。
“此次文斗结果不用老夫宣布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吧!”董仲舒朗声说道。
“是我们输了!”许天站出来对着孔仅大声回答道,“一千金明日我差人送到府上。”
说完他对着董仲舒弯腰施了一礼迈步往紫薇阁门外走去。
在场的跟许天交好的一众学子都起身跟了出去。、
这次文斗孔仅胜得毫无悬念,十五从军征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文学不但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还能击穿人心,压迫你的感知和灵魂。
“乔成,你给老夫找一个雅间!”董仲舒对着一旁招呼众人的紫薇阁掌柜乔成吩咐道。
“好唻!老爷子!您跟我来!“乔成说着前面带路,董仲舒和孔仅等人就跟着往前走。
“今日就你我两人上去谈谈心!不要让他们跟着。”董仲舒指了指孔仅身后的许言美等人说道。
“大哥,你们先回吧!改日我们再聚!“
许言美和宁春等人当即答应一声散去了。
孔仅和董仲舒上了二楼,来到了乔成安置好的一个雅间内。
“老夫一生经历我大正王朝四位帝王,亲眼见证了大正王朝从积贫积弱到富足安康。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太苦了,生存环境太恶劣了。数百年来北边匈奴人的弯刀一直压在我们的脖子上,虽然没有直接砍下来,但是他们却用刀在我们的胳膊上,腿上甚至是背上,胸上时不时的砍上那么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