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再次相遇
钱算站起身子对着周围所有人行了一礼说道:“我们的标底为刀具八百五十文。长枪一千六百五十文。有上下三十文浮动。”
“小冬瓜你算得准吗?”孔仅皱了一下眉头对着王冬瓜问道。
“启禀少爷,这个结果是我根据你定下的按两成利润为底本,反复推敲认证得出的。”王东瓜起身回答道。
“仅儿,两成的利润是不是定得低了些?”王如海对着孔仅问道。在这个时代冶炼行业是暴利,一般订单的利润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四五成。就是这种金额较大的官方订单行业内默认的利润加成一般也在三成左右。
“岳父大人,两成的利润确实比往年低了不少。做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每一炉的烧制和后期的锻打都有一定的失败几率,如果低至一成左右,那么一旦开采的铁矿石遇上贫矿,或者我们炒钢失败次数过多,这个单子我们很可能就要赔钱。”
“这个在座的诸位叔伯大大们应该都明白!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如果把利润定到三四成,那么这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可是我们对手会让我们这么轻松的拿到单子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我们孔王两家第一次参与如此大标的的官方铁器竞标。我们是志在必得。只有我们有了承接大订单的经验,我们才会更多的参与到官方的经营中去。”
“仅儿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王孔两大家族世代以农用器具为生,做的都是些粗活儿,利润不但不高还很不稳定。这笔官方的大订单就是我们华丽转身的机会。我的意见是订单一定要吃下,利润应该为订单让路。”王如海对着大厅内众人郎朗说道。
“今上虽然尚未亲政,但是纵观其即位这几年来,军队不断招收良家子进入,三大马场的骏马马政逐年加大开支,而军器订单也是一年比一年大。我敢断言,我大正和匈奴必有一战。而到那时军械的需求和损耗更加巨大,我们王孔两家如果现在不能抓住机会,参与进来,到后面军方订单源源不断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孔仅站起身大声分析道。这确实是他的亲身感受。
这一番话不禁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我们大正朝立国七十余年,一直执行的是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国策。对于匈奴我们一直采取的是和亲的政策。如此才有了我大正王朝数十年的和平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旦开启战端,那么最苦的就是老百姓了!”一名耄耋之年的孔家族老摇着花白的胡须沉声说道。他的幼年经历过战乱,对于战争的残酷是刻骨铭心的。
“大大,你说的这个我们也懂一些!但是我们的北疆百姓一直活在匈奴人的屠刀下,今日一城百姓被劫掠,明日数个村镇被屠杀,匈奴人的凶残嗜杀本性是改不了的,我们如果一味的退让隐忍,匈奴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挥师南下,直捣我京都。到时候我们的家园恐怕也会毁灭在匈奴人铁蹄之下!”孔仅朗声说道。孔仅做好了时刻宣讲攻灭匈奴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的准备。
“好了,今日我们不讨论国家大事。”王如海摆了摆手对着孔仅说道,“对于三日之后的竞标你具体怎么安排的?”
“岳父大人,我的目标是争取军刀的订单。而另外的两千万的机动订单我准备争一争。”
“具体可以透露吗?”
“当然可以!铁拐李你来说!”
“是的!公子!”铁拐李站起身子微微施了一礼,然后扬了扬手中的一个东西,大声说道:“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要争取的那两千万订单。”
众人瞧不清楚是什么,只是看着像一个铁片。
“一个破铁片而已,有什么好稀奇的!竟然还想争取两千万的订单!可笑!”和孔仅对赌的那名王家族长冷言嗤笑道。
“哼!这个铁片乃是真正有利于家国的利器。”孔仅发声说道,“十几日前我已经托王铁山把我们打造的此种物品五百件送入了京都。相信这几日京都就会有消息传回!”
“这是个什么东西?你能不能详细的讲解一下?”王如海起了兴趣。
“岳父大人,等京都回了消息,你自然会知晓!现在还不能说!”
“那就说一下竞标那天的安排吧?”王如海明白此等物件看起来制作非常简单,一旦被对手知晓,恐怕会生变故。当即绕过了此话题。
“我来领队!铁拐李,杜十娘作为副手。”
“好!你们年轻人挑挑重担也不错。”
待众人散去,孔仅又单独留下铁拐李和杜十娘王冬瓜钱算等四人。
他先是和铁拐李杜十娘仔细的商讨了一下竞标那天的具体操作事宜。一个时辰后才让两个人离开。
然后他又把一张写满文字的绸布给了王冬瓜和钱算,“你们两个按照我这个操作流程,计算出准群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这两天一直到竞标开始,你们两个人吃住都要在我这里,不能离开。”
孔仅说完出门吩咐田老大,这两日看好两人,任何人不得入内。胆敢有私自闯入者,给我打折他的腿。
第二天黄昏时分,孔仅从王冬瓜和钱算手里拿到了一条竹简。这是他们两个这一天多来的劳动成果。
“给杜十娘送过去!“孔仅把竹简上的字用刀挂掉,重新刻了几个数字,递给了田老大吩咐道。
孔仅有些满足的伸了伸懒腰,慢慢的踱着步走出了家门。
他想找一家小酒馆喝一杯。为明天的竞标静一静心。
“孔公子,别来无恙!”一辆马车忽然停在了孔仅的身旁。
马车的窗帘被掀起了一角,露出了一张绝美的脸来,正是菁菁姑娘。
“哦!菁菁姑娘!你好啊!”孔仅有些惊讶的施了一礼随口问道。
“人家不好哪!“菁菁姑娘小嘴一翘,语气有些哀怨的说道:“那人丢下一首诗就走了,却不知道让人家失眠了几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