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庆帝元年 > 四十八、出城认路

四十八、出城认路

杨元庆秀了一把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后,心情不错,回府前还特意让‘一品居’的厨子做了两份招牌菜酱牛肉带走。

一份打算贿赂下老瞎子。

一份送给老许下酒。

昨天他仓促看了眼老瞎子刻撰的越女剑,已经写了一大半了,估摸着年底应该能写完。

回到府中时天色已有些暗淡,王开泰和许七安一回府就离去,他们要去跟老杨汇报杨元庆今天出府的所作所为。

杨元庆独自拎着两份酱牛肉去往凌云阁。

守凌云阁大门的老瞎子十分敬业,守住凌云阁的大门几十年,风雨无阻。

这时他依然一手拿着竹卷,一手握住竹刀,咯叽咯叽的划刻声刺耳欲聋。

杨元庆在藏书阁内没有找到越女剑谱,不知道老瞎子眼前这本越女剑是不是杨府唯一的一本待完成孤本,还是另起的新书。这都不重要,在杨元庆看来,这本没完成的越女剑谱权当是母亲的遗物,至于要不要给霸州林家,到时再说吧,大不了以后让宁浩抄一本给就是了。

虽然老瞎子看不见,杨元庆还是仍在他身前作揖,恭敬称呼道:“前辈!”

“元庆来了。”老瞎子抬头咧嘴一笑,老树般的纹路顷刻布满整张脸。

“嗯。”杨元庆向前走了两步,手中的酱牛肉放在他身旁,道:“这一品居的酱牛肉还不错,小子特意给您打包了份尝尝。现在还热乎着,前辈趁热吃。”

老瞎子也不客气,随手扔了手中的竹卷,毫不在乎。

他抓起一块牛肉放进嘴中咀嚼,含糊道:“这牛肉嚼劲不错,要是再配上蜀国锦竹那就更爽了。”

老瞎子口中的西蜀锦竹杨元庆听过,是楚国的一款烈酒。他想了下,道:“我让人给前辈找一找,看看京城里有没有。”

老瞎子摆手道:“不必了,再找来也没那个味。”

杨元庆故作豪情,嘿嘿笑道:“那是,喝酒吃肉,没那心情的时候吃什么都觉得淡得跟鸟似的。”

老瞎子似笑非笑道:“世人常说,儿随娘,你倒有点像王爷。”

杨元庆站在原地嘿嘿干笑,就像自己庭院内的那两丫鬟似的守着老瞎子,看着他又吃了两块酱牛肉,然后重新拾取书卷与竹刀时,才开口问道:“前辈,这越女剑谱凌云阁内还有吗?”

老瞎子手中竹刀停顿,笑道:“林家想收回这剑谱了?”

杨元庆跟着笑道:“林爷爷有说过。若是仅此一本,过些年再说吧。”

“你小子这点倒随你娘,小心思多。”杨元庆的心思老瞎子一眼就看破,只是没说破,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接着说道:“原来那本已经陪夫人殉葬了,现在仅此一本,也是你娘当年口述于老瞎子听的。小青鸾生前的遗愿是想把这越女剑还给林家。等铸造完毕,你自己决定要不要给吧。”

杨元庆躬身作揖:“多谢前辈。”

头顶魁伟雄绝的牌匾,朱漆大门前一老一少一坐一站,聊了几盏茶功夫,杨元庆才拎着另一份酱牛肉给老许送去。

虽然吴承恩的《西游记》没在这个世上问世,但佛教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也早已流传。

在凌云阁的地下层灵堂入口墙壁上,有一幅类似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画,画上共有一百零八位佛陀,惟妙惟肖。

进了灵堂,杨元庆一眼便看到躬着身子擦灵牌的老许。

和这个老兵相处,杨元庆总会没来由的先打趣一番,再想办法让他讲一些当年行军打仗的往事,每当说到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老兵总会情不自禁痛哭流涕。

杨元庆也不知道为什么明知老许说起当年的行军往事他会伤心落泪,可自己还是会想办法让他讲。

………

“公子回来了。”

庭院下,和老何正说话的春桃秋菊见杨元庆回来,连忙转身问候。

“嗯。”杨元庆点了点头,对着老何问道:“何叔怎么过来了?”

虽然杨元庆每次见到老何都会称呼他作叔,但老何还是有些受宠若惊,作揖道:“公子还是叫老奴老何吧。”

杨元庆轻笑道:“何叔不必拘谨,有事吗?”

老何点了点头,道:“公子,老爷让我过来跟您说一声,他已经安排您到中山书院上学了。”

今儿才撞见京城豪门书院的学生,没想到老杨也要把自己安排进书院。

杨元庆问道:“什么时候?”

老何跟在杨元庆身后,随他进屋,边走边道:“看公子您啥时候有空,老奴带您去认个路。”

杨元庆接过婢女秋菊给自己倒的茶水,说道:“既然老杨都已经安排了,那就明日吧。”

老何点了点头,道:“公子,今日顾管家来找老奴,说已经想到办法找老黑了,求公子再宽限几日,他定帮公子找到爱犬。”

“哦?”杨元庆笑道:“那老狗想到什么办法了?奉元城人口上百万,找个人都是个难事,更别说找一条狗了。”

老何跟着笑道:“老奴也不清楚,不过这猫有猫道,狗有狗道,说不定还真有办法。”

杨元庆抿了口茶,道:“那就再给他宽限两天,若再找不着,那就别怪我不给刘姨面子了。”

“多谢公子。”

…………

“军爷,您看看,这条狗是不是王爷要找的那条黑狗,您看这狗的体型,多威武……”

“汪汪汪!”

“军爷,您瞧瞧俺这只狗,长得多粗犷多生猛,一看就是府里偷跑出去的那条爱犬,只有咱国公府才能养出这么器宇轩昂的宠物。”

“汪汪汪…!”

“军爷,您瞅瞅这只……”

“瞅你大爷的,你这只明明是灰色的,根本就不是寻犬启事里的那只黑狗。”

“放你娘的狗屁,这是老子昨天在勾栏巷子的水沟边捡到的,当时比这更脏,灰色是因为老子还没给它洗净,洗完了就是黑色的。”

“汪汪,汪汪!”

“军爷,您看看奴家手中这条狗,像不像是府里丢失的那条……”

“我说顾大娘,你不识字没事,好歹也分得清大狗小狗吧,人家国公爷找的是大狗,你抱个狗崽子过来作甚。”

“汪汪,汪汪……”

“汪你大爷的,别吵,没看老子正忙着。”

“汪,军爷……”

“小莽子,你他娘是人还是狗啊,怎么学起狗叫了。”

“他娘的,一时间忘了。”

天还未亮,国公府门前好不热闹,左边一堆乡下老农,人手一条成年黑狗;右边一堆城中社鼠,也是人手一条黑狗;中间是一群婀娜多姿……肥环燕瘦的妇人,牵着狗、抱着狗、捧着狗、按着狗。

整个国公府门口,狗叫狗吠狗屎狗尿,臭味冲天,问话声谩骂声狗吠声,此起彼伏,人畜声鼎沸,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

朝阳街往南有一条临河街道,河旁两岸每天都会有小商小贩在这里摆摊,再往北出了城便是曲江。

临河街道,难免少不了把酒临风听棹声,河边官柳绿相迎的悠闲景象。

整条街的节奏感和热闹的天武街的节奏简直是天壤之别。

走到这里,杨元庆的脚步不知不觉缓慢了许多。

没走几步便见有个面摊子,面摊子的店面不大,从外面可看到摊子铺的小厨房内忙碌的身影。那是一对老夫妻,也不知这掌柜、厨子和小二是两位双鬓发白的老夫妻哪一位,反正分工肯定不明确。

此时天色大亮,杨元庆瞄了一眼便继续朝北出城。

城外的冰雪已融化大半个月,朝北又走了几里路,便是许七安口中的曲江上游。

奉元城主要的水道有两条,一条由此地通往全国各地,称之为曲江,是京城通往各地的漕运系统;一条是皇宫的用水系统,又称金水河或太白池,由皇宫流向城外,最后与曲江交融。

这趟出城,杨元庆就打算先找个练武的地,所以没有把武器带在身。

约莫走了两炷香功夫,终于在一处相对人迹罕至的地方停了下来。

杨元庆四处看下,觉得还不错。

右手方向有道连绵起伏的山岭,山脉表体的雪还未融化,在一片白色的底色中覆盖了些许红色。杨元庆眯眼细看,那淡淡的红色竟是山间盛开的杜鹃花。至于那一道山脉,是许七安口中的天狼山。

他举步走去。

山坡幅度不算太陡,但也不好走,满山除了杜鹃花以外,还有一些叫不出来的花草。

当然,其中更有印象中裴氏教过他的马齿菜、婆婆丁、蕨菜、芥菜……等等野菜,此时都已经钻出地面。

站在半山腰,可俯瞰整座京城。

挺好的,权当跑个步认个路吧。

杨元庆回来时,面摊子已经开始营业,边上还搁着三张四方桌与十三把矮脚竹凳子。

靠着最外面的方桌子,有三人正在下棋。

茶摊向前十来米左右的另外一个摊子也已经营业了,那是一个小酒肆,此时有四个大汉正端着酒碗酣畅淋漓。其中一个汉子将一条脱了鞋的脚搭在木凳上,一只无所事事的左手起劲的搓着搭在凳子上的脚趾缝。

目光再向前几步,有几片方舟停靠在河边。

闻着那香气四溢的面条香味,杨元庆不禁感到有些饥饿,对着几个木板围起来的简易厨房内的两道忙碌身影大声喊道:“老板,来碗面条。”

“好咧 。”厨房内老头大声应道。

趁着面条还没端上来的功夫,杨元庆朝那下棋的几人挪了几步。

低头一看,原来几个人是在下黑白围棋。

正在博弈的两人一人年纪约四十来岁,另一人是一位老者,从两人衣着看,家境都不一般。

他俩时而眉头紧蹙,时而眉展颜开,时而疾步飞驰,时而筹措不定。

下棋者专注下棋,没有发现杨元庆,倒是边上围观的一位穿着锦衣绸缎的老头发现了他,老者见杨元庆年纪跟自己孙儿一般大小竟能沉得住性子观棋,忍不住打趣道:“小友看得懂吗?要不要老夫教你?”

杨元庆憨憨笑道:“多谢老先生,小子略懂一点。”

老头见他还有点礼貌,微微点了头,夸道:“小伙子不错,住哪的?”

杨元庆随口一答:“朝阳路。”

老头若有所思的点头,再夸道:“原来是官宦子弟,难怪!你这年纪应该是好动的年龄,能沉得下心来,难得,难得!”

“谢老先生夸赞!”

一老一少的闲谈,无非就是老的问,少的答。

说话的功夫,杨元庆要的面条已经煮好,店老板把面条直接端到了杨元庆身旁的一张空桌子上,道:“客官,您要的面条已经好了。”

“谢谢老伯。”杨元庆道了声谢谢,端起面条又回到棋盘边继续一边吃一边看。

不会儿,对弈的两人已经分出胜负。

虽说落棋无悔,但胜负一分,输了棋的中年男子还是有些心有不甘,拿着棋子重新复盘,说着‘如果刚才我不走这一步的话,也就不会被你堵死……’之类的话。

穿着锦衣绸缎的老头也跟着参和,指着棋盘道:“对,老赵你刚应该走这一步,这一步下去,何老这条大龙就飞不起来了。”

胜负未分时杨元庆已吃完面条,他耐着性子看了半天,见此时分出胜负在复盘,便和穿着锦衣绸缎的老头打声招呼离去。

三人说得起劲,锦衣绸缎的老头随口应付了下杨元庆又继续复盘。

那输了棋的中年男子,甚至连眉头都没抬一下。

不管几人是处于对棋局的认真态度,还是对方打从心底就没想过要正视自己,杨元庆反正把基本的礼数做到了,算得上对得起刚锦衣绸缎的老头的夸赞。

回府便见府外里三圈外三圈的围着众多百姓。杨元庆微微一愣,朝持戟的护卫招了招手,问道:“怎么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