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掌教崇安(9)
“元始天尊说灵感观音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赤天大福堂中,会说三十二天帝君,日月星宿,上圣群仙,中界岳庭,名山洞府,五湖四海,三界众圣,一切善人,具登法会。啸凤鸣鸾,麒麟狮子,鹦鹉白鹤,五色毫光,照烛三界,一切琉璃,洞彻无碍,天乐徘徊,天鼓自鸣。召集十方,同侍御前。
会中有一玉女,名曰妙光,朝觐作礼。上问玉陛。臣妃有缘,得侍琼轩,切见阎浮海界,南洋浪里,有诸众生,常遭黑风迅发,波涛演没,尽沉海底,何能救度。
天尊言,昔有妙庄,帝王无后,连生二女,各各联姻。皇后梦中,见九天之上,抱送慈航普渡天尊,忽于昰皇十六年二月十九日午时,诞生于第,三宫主名,幼曰妙善,原是金真梵炁祖姥元君化凡,断除七情六欲,愿度女众,化育王宫,誓不叙婚。父王雷霆发怒,逐出宫门,即到白雀庵中修身学道。尼僧奏主,庄王闻奏,速差校尉,烧僧灭寺。大士告天泣地,感动三天,玉帝速差雷部,霎时大雨,顿息火光。宫主忙奔金阶见父,一总宫人哀劝朝臣,众告大士一心不愿招婚。妙庄帝王见恨,立发法场,枭斩刀砍不死,弦绳绞死,猛虎驼去尸体,魂归地府,阎君迎接,释放鬼魂,阴府神只放转还阳,太白变作老人,指引宫人。雷神护送,电母伴行,身登南海。海中有山,分为三处。第一香山,胜同极乐,紫竹林中,灵芝花木,绿柳净瓶,洒除尘垢,灭除魔障,潜心悟道。忽然帝王有难,身惹脓血之灾。大士空中见父王病,不能脱体,故作残疾僧人。臣僧当朝见驾,面奏帝王。今有南海山中,修仙女子,取她臂目合药,自然圣体安痊。庄王听奏,速差值殿军士,即往南海,割之女仙臂目而回。一时圣体安然。宫中二姊拜谢斋之。残疾僧人登云而去。皇后见影,好似宫主三儿。庄王到山还愿。宫人齐到山中拜谢。母女相逢,二姊学道,帝王发心,同登道岸。
六月十九日,白日升天,变还臂目,一手还千手,一眼还千眼,故号千手千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大显灵通,一一变化。善财法眼,五十三参,来迎大士。若有善男子善女子,闻圆通名,称圆通号,请正一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或在宫观,或于家庭,燃灯诵经,修斋布施,放生续命,忠孝节义。大舍慈光,救度众生。
尔时天尊,恭对七宝道前,志心赞诵而说偈曰:
昔有祖姥天,誓愿广无边。欲度诸男女,化身降凡尘。
庄王为宫女,苦行十六年。证得金身在,三天玉帝前。
会上天尊号,圆通自在前。元始天尊敕,道海作舟航。
圆通时刻念,福寿日增延。女人多罪业,忏悔悉消愆。
路逢险难处,我即引在前。若遇江淮海,风和浪静恬。
若有官灾难,词讼即消愆。虔诵此经典,广开大法门。
说偈已周,称扬圣号。
志心皈命礼。
庄王毓秀,受帝命而诞生;教阐南洋,奉敕旨而救劫。随声感应,动念垂慈。圣德昭彰,玄功莫测。幽显昭苏而蒙恩济度,品物咸赖以荷惠生成。外道仰依,邪魔皈正。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厄消灾。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
护法韦陀,侍从龙女善财,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元始天尊说灵感观音妙经。”
陈安又念观音小赞道:“圆通自在,昔号观音。净瓶绿柳洒凡尘,度出众迷津。世世生生,福果力天人。大圣圆通自在大天尊。”
罄声三响,震彻十方。
金光愈盛,陈安身后,隐隐出现一白衣大士,脚踏莲花,手拿净瓶,身边有一对童子相伴。
大士挥动杨柳,洒下点点甘露,落于迷障之上。
金华琼浆澄玉宇,十方迷障悉破除。
楼观台道众满脸惊诧,修道多年,何时见得天尊降世?
如西风吹散白云,黑雾迷障转眼间消散大半。
原本被黑暗笼罩的楼阁重现原貌。
半空中的杨柳枝逐渐虚化,化作一滴甘露。
观音大士拂手轻弹,空中甘露随即遁入楼阁之内,正中已经疯癫入魔的守平道人眉心。
砰!
甘露散成数瓣。
守平道人扭曲的神识突然感到一阵清明,浑身连连抽搐,最终双眼失去亮光,缓缓倒在地上,掀起一阵尘土。
散落的甘露放出华彩,短短几秒间,将楼阁内滔天的鬼气煞气全部净化。
所有污浊秽气返璞归真,沉降为天地之“炁”,逸散在整座说经台内。
观音大士慈眉善目,眉眼含笑,身影缓缓消失。
陈安看向远处瘫倒的守平道人尸身,心有所感,无奈的摇了摇头。
心魔迷障,污浊道心,落得个身陨道消,可恨,可悲,可怜。
钟师伯等人收回灵力,负手而立,站在陈安两侧。
陈安深呼吸后,昂首挺胸,迈步上前,走入楼阁内,拿回祖师法印、拂尘、星斗真图、法剑。
陈安身背法剑,左手怀抱拂尘,右手端祖师法印。星斗真图悬浮在他脑后。
陈安转过身,面向楼观台一众道士,拂尘一甩,右手举起祖师法印,神色严肃,眼神坚定,道:“演太上教化,传祖师法脉,吾陈崇安,幸得先师守行真人点化,又受先师重托,夜以继日,勤修苦练,不敢怠慢。
今日归楼观台,仰劳道众扶持,传法本,除邪修,破灾障,承正道,继承楼观道统,掌教真人之位。此后,吾当时时勉励,不堕骄奢,不堕淫邪,不交非人,常存正念,长行正道,不忘祖师教诲,代天宣化,演化教统!”
守宁真人和钟师伯欣慰的笑了。守宁真人率先躬身,用尽气力,高声道:“拜见掌教真人。”
一众道士随之道:“拜见掌教真人!”
“拜见掌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