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三千只小兔子
本来躺在小土炕上苟延残喘,已经没有了任何指望,想自我了结都办不到,哪知道自己命不该绝。
他知道,这都是秦卫东的功劳。如果没有秦卫东的一千一百块钱,他现在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早已经埋进了黄土里面,这个世上,已经没有秦方江这个人了。
一回到秦家村,刘臭嘴又开始到处串门了,不过这次她传播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不是秦卫东以德报怨,仗义相救,她家方江就只有死的份了。她终于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她还说,自己一直以来,都误会秦大年和郭玉莲两口子了,自己那么对待他们,可大难到来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对自己落井下石,还毫不犹豫地伸手相救,秦大年一家人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己和丈夫秦方江会每天拜佛拜菩萨,让佛祖和菩萨保佑秦大年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大富大贵。
当刘臭嘴搀扶着丈夫秦方江,花了半个小时,走了80米,来到秦大年家,两夫妻双双跪在秦大年两夫妻面前泣不成声的时候,秦大年两夫妻胸中积压的怒气和怨气,一下子就溃散了,慌忙扶起他们两夫妻。
看到瘫在炕上达5年之久的秦方江终于可以走路了,也能含混不清地说话了,一瞬间,秦大年和郭玉莲都感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感。
郭玉莲实在想不到,自己一个最平凡的半老婆子,这辈子还能救人,原来救人的感觉,竟然是这么的好。这要多亏了儿子卫东,救人的其实是儿子,但被感激和感谢的,却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家人。
人和人之间,说复杂,是复杂。想法太多,交流太少,那肯定复杂。
可说简单,也是最简单的。以诚相待,善于交流,再复杂的事情,再复杂的人心,也会变得简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恶籽发恶芽,结恶果;种下善籽长良苗,结善缘。
善恶终有报,有因必有果。
这么想着,郭玉莲又为自己有着这么优秀的儿子,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由于连手术费加上住院治疗费,秦方江只花了800块钱,刘月英留下了100块作为后期医药费,将200元还给了郭玉莲,并承诺,在有生之年,两夫妻做牛做马都会把900块欠款还清。
对此,郭玉莲也没有推让,直接收下。她不缺钱,也不会再为这200块钱感到如何的心疼,她是不想让这两夫妻有着太大的心理负担。她之前也是贫苦人,她了解贫苦人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自尊。
况且,丈夫秦大年已经说过,要想办法让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脱贫,当然也包括刘臭嘴两夫妻。
等秦方江生活能够自理了,能干点轻活了,帮刘臭嘴养养长毛兔,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11月中旬,秦大年养殖场的第二批近3000只小兔子满月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东河村和周四围庄大部分群众都了解了养殖安哥拉长毛兔的利润,都想从秦丰年养殖场拿几只小兔子试养。
然而,由于本地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满月小兔子正值最贵的时候,达到15块钱一对,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能顺利地将近3000只小兔子卖出去,秦大年两夫妻、大儿子秦卫平、女儿秦卫霞和宋玉琴便商量,应该将价格定多少合适。
“咱是批发,跟零售肯定不一样。”秦卫霞道,“平均每对比市场零售价便宜两块钱,是比较合适的。”
“我了解过,现在青城那边,50对以上属于批发,10块钱一对。”秦卫平道,“50对以下属于零售,12块钱一对。”
“人家青城那边是长毛兔基地,肯定比咱们这里便宜。”秦卫霞道,“咱们批发价卖12块钱一对,零售价卖13块钱一对,应该没问题。”
“咱们有差不多3000只小兔子,光靠零售的话,肯定不行。”秦大年道,“咱要是批发的话,多少对算是批发呢?”
“人家青城那边养殖场的小兔子都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只呢,咱们只有3000只不到,按照这个比例,10对以上算是批发,应该合适吧?”秦卫平问大家。
“我看合适。”秦大年道。
“行吧。”秦卫霞道。
“娘,您觉得怎么样?”秦卫平问母亲郭玉莲。
“我也不太懂,你们定吧。”郭玉莲道。
“玉琴,你觉得呢?”秦卫平问宋玉琴。
“我也不太懂,你们觉得合适,那就合适。”宋玉琴道。
“那批发价和零售价,定在多少合适呢?”秦大年问。
“不是说12块和13块吗?”秦卫霞问。
“咱们的价格,应该不能高于青城那边。”秦大年道,“咱们要是定得比青城那边高,那些买的量比较大的,肯定会去青城买。
再说了,咱们的养殖场刚刚办起来,人家对咱们还不信任,要是价格比青城那边高,怕是不好卖。
还有,咱们首先要供应村里和周四围庄,价格高了也不合适。”
“叔的意思我懂了,既然是带领乡亲们致富,价格定得太高了,也确实不合适。”宋玉琴道,看着秦大年,再看看郭玉莲,“叔、婶子,你们说呢?”
“那就定低一点。”秦大年道,“大家看看,批发价定9块钱一对,零售价定11块一对,怎么样?”
听了父亲的话,秦卫霞一时间没有吭声,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我觉得合适。”秦卫平道,“大家手里的钱也都不宽裕,太贵了,怕大家买不起。咱们一窝就下了这么多小兔子,现在大部分母兔又怀孕了,下个月又要生了,要是卖贵了,卖不出去,那,光小兔子都养不下了。”
“婶子,您觉得呢?”宋玉琴问郭玉莲。
“行吧。”郭玉莲点点头。
见妹妹不吭声,秦卫平问她:“卫霞你觉得怎么样啊?”
“你们都没意见了,我还能说什么?”秦卫霞道,“怕就怕,咱们对大家那么好,有的人,也不一定领情啊。”
“卫霞,我是觉得,他们领情不领情的,也无所谓,日久见人心。”宋玉琴道,“咱们做事情,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好了。
再说了,咱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养殖场的顺利发展。”
“我才不指望有的人说我好话呢。”秦卫霞道,“你们既然定下来了,就这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