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住不习惯
不过,柳依依有点不太习惯。
老宅从外面看,是一户一个院门,看上去就跟分家住着似的,实则内里的隔墙全都是打通了的,整个儿就是一个缩小的穷版大宅院。
因着住的人户多,所以不比从前清净。
大房和二房家的柳春燕和柳春萍,经常来找她玩儿。
柳春燕是柳春雷的亲姐姐,许是年岁与她差不多,再加上以前要照顾柳春雷的缘故,说起话来沉稳许多。
柳春萍就完全不同了,她的性子跳脱,嘴皮子也欢畅,与她在一起,柳依依的耳根子就没有个消停时候。
不夸张地说,一个时辰中,只有在她上茅房的间歇里,柳依依才能稍稍得以清净......
但是,比起这些,倒也有不少的好处。
那便是酿酒的时候,有了帮忙的人,而且酿酒的容器也变多了。
除了柳老爷子新箍出来的木桶,另有大伯娘张氏和二伯娘陈氏,匀出来的三个陶缸。
这样的话前后加起来,可用来酿酒的容器,总共是有一个高至胯骨位置的大木桶,四个陶缸,外加一个瓷盆。
短时间内,是足够用了。
先前酿下的四十七斤粳米,在发酵五天左右,用细麻布滤出了九十一斤酒汁,这些酒汁被柳依依仔细装盛在了瓦罐中。
而新买回来的那一石粳米,则是在刚搬来老宅三天的光景上,全部蒸好晾凉,又拌了凉水和甜酒曲后,放在木桶里面酦酵着了。
直到酦酵了两天,柳依依算计时间前后能接上头儿了,才从瓦罐中倒出约摸三十斤米酒,送去了百味楼。
自然,回程的时候,还得去买米。
因着酿酒的手艺越发娴熟,家里的容器又多,这回儿,柳依依直接买了两石米。
总共得花一两三钱之多,好在三十斤酒,卖得九百文,只从家里添上四百五十文即可。
而剩下的六十一斤米酒,被分作两天送出,换回了一两八千又三十文。
陈氏见着这些钱,才彻底放下心来。
之前见闺女成天往外送酒,不仅不见回头钱,家里的银钱还越来越少,只以为这生意是靠不住的,现在可算是好了!
而柳依依却在盘算另一桩事儿。
老宅的人早就知道她酿酒的事儿了,毕竟之前一碗一碗的醪糟,不是白送的。
不过呢,她也没想着隐瞒。
柳依依早就计划好了,等一切按部就班以后,就还像之前挖笋一样,把部分活儿分给张氏和孙氏干着。
这酿米酒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干起来,还是很累的。
前些日子,一百斤大米,她和陈氏用了将近半个时辰,才淘洗干净。
这淘洗完了以后,还得泡米,泡好米子,一锅盛不下,又得分好几次蒸制。
蒸制好了又得晾凉,这还不算之后加凉水和甜酒曲的步骤呢!
说来,可真是体力活儿......
想到这里,柳依依不敢拖拉,毕竟屋里的两石米,还等着淘洗呢!
她赶紧跟陈氏商量了一下。
陈氏听了也同意,只忙活淘洗蒸制了一百斤米子,她就累得肩膀酸疼了,要是再多,只怕这胳膊腿儿的更受不住劲儿了!
陈氏心思细,在跟妯娌说这事儿之前,先去跟柳老太知会了一声,妯娌两个要是帮着一起做事,那别的营生就得往后稍一稍,提前说清楚,免得日后婆婆再闹气。
柳老太一听,瞪圆了眼睛,“就只淘洗淘洗大米,再蒸熟了就管着挣钱?还一斤一文,我老婆子没听错吧?!”
柳依依在旁边接话道:“阿奶,也不是只到蒸熟就行,还得管着晾凉了......”
话还没说完,就被柳老太打断,“干脆我也跟着忙活吧?”
陈氏笑着道:“娘,这会儿活儿不算太多,只我们妯娌几个就够了,要是以后买卖做大了,您
不嫌累,当然也可以跟着一起干。”
说完,又道:“反正大嫂和二嫂挣得,大头都在您这儿,您就好好歇成着吧!”
柳老太当然知道这个理儿,只是......谁也不会嫌钱多的。
毕竟大房和二房的挣了钱,只会上交一半,但她要是挣了钱,那可是全在自己手心里的。
柳老太这边点头以后,柳依依就赶紧找来张氏和孙氏,两人一听,欢喜得不行了!
要知道她们旁的营生或许不对,但蒸米这种事,那简直就是大闺女回娘家啊!熟路!
因着张氏和孙氏家里各有锅灶,蒸起米来也是方便,两人配合着淘米,淘完米再对半分开蒸制。
蒸熟的大米晾凉以后,陈氏负责往里面添加凉白开,管着将米粒打散就行。
而添加甜酒曲这一步,柳依依则是自己亲手操作。
将酒曲拌匀之后,几个人再通力合作,分别装盛到几个酿酒的容器中。
这样一套流水线下来,原本要连着忙活六七日的活儿,只两天便干完了。
但酿制的米酒太多,陈氏和柳依依住的屋子空间狭小,堆放不开,只得搬去堂屋放着。
一开始,柳老爷子还不同意她们将这些木桶和陶缸挪去堂屋。
因为老祖宗都是有讲究的,这堂屋得是行正事的地方,比如供奉祖宗牌位,节礼祭祀,红白事宴等等......
可没等他把话说全,柳老太就开口了,“这就是穷讲究,都快吃不上饭了,还行哪门子的供奉祭祀?
再说挣钱不就是正事?再不行你今个儿夜里,问问柳家老祖宗,是愿意吃干馍馍啊,还是愿意吃猪头?”
柳老爷子低头一琢磨,自家婆娘话是糙了点,但理是通的,活人都爱吃肉呢,更不用论说老祖宗了!
这才打开堂屋,准许她们把酿酒的家伙式搬进去。
只是不忘给老祖宗们磕头,嘴里还煞有介事地念叨一些,让柳依依听不懂的话......
对此,柳依依倒也能理解,就算在现代,也有许多讲究风水传世之学的,更何况是古代了。
就这样,所有酿酒的陶缸,瓷盆,还有木桶,全都挪进堂屋去了。
米酒陆续发酵成功,因装盛酒汁的瓦罐不够,柳依依在滤出两大瓦罐酒汁之后,剩余的就还继续存放在原来的发酵缸中。
酒汁倒还好说,多了可以往酒楼多送,少了可以少送,只是这酿过酒的米子,不好处理,三百斤米子,吃是吃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