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惊天动地的货币论!
“以物换物本质上带着偶然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奇的物品也渐渐出现。”
“你想要的东西我不一定有,而我想要的东西你又不一定想要,所以便亟需一种众人所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出现。”
“这个,就是货币!”
“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货币的两个基础属性。”
“其一是流通,其二是价值尺度。”
“前面已经说过了,管子有云,珠玉,金银和铜钱都能当做货币,那为什么珠玉被淘汰了呢?”
“我们从后往前来讲。”
“古代铜钱的价格比较昂贵。”
“《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里面都记载了汉宣帝时代,谷石五钱。”
“汉朝的石重量大概是现在的五分之一,那就是一石谷子二十五钱。”
“很多人将此用以佐证宣帝中兴,可在我看来,更多的却是钱贵之故。”
“一石谷子才二十五钱,如此零星之间的贸易怎么可能用钱呢?”
“孟子问陈相:许行的衣冠器械从何而来?陈相说,都是以粟易之。”
“汉朝的张苍买肉时,也是负粟而往,易肉而归。”
“可见,从周朝至汉朝,铜钱的使用是不太普遍的。”
“价格低廉的铜钱尚且如此,更何况珠玉金银呢?”
“但为什么珠玉和金银还被称为货币呢?这是因为货币之始,是用之于远方,而与贵族交易的。”
“《管子》有云: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南西北,距周八千里!”
“水撅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
“《国蓄》又说: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汤以庄山之金,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买谷赎人之卖子者。”
“此等大批的买卖,必须求之于贵族之家,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会有大量的谷物囤积。”
“《山权数篇》中言,丁氏之家粟,竟可喂食三军之师!”
“于此,可悟古代商人,多于贵族交接,珠玉金银,均价太贵,不适合普通之用。”
“只有铜,价格稍贱,为普通人所能企及,但用途,终归也是有限制的!”
“后来,珠玉因为易于损坏,无法分割而被淘汰。”
“大宗商品渐以黄金为主,小宗以铜钱为主,这个制度在秦朝得到了确认。”
“《汉书食货志》有云: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而珠玉龟背银锡等物,为器饰宝藏,不为货币。”
“秦始皇统一并且简化币制,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经济生活,而且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式也就成为了此后历朝历代铸造钱币的定制!”
“可确认钱币之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重量不统一。”
“一两而二十四铢,秦半两重如其文,正是十二铢。”
“汉初因袭秦半两,但币制非常混乱,汉高祖刘邦允许百姓铸造私钱,所造出的钱既小又劣。”
“竟然有轻到一铢以下的!”
“因为钱的方孔太大,周边像是四片榆荚而成,就被百姓称之为榆荚钱。”
“此等粗糙的货币充斥市面,造成经济学的第二个公理出现,劣币一定会驱逐良币。”
“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好的货币,于是物价飞涨,米一石甚至贵到万钱!”
“吕后二年,汉王朝决定加重货币来提高币值,由朝廷铸造八铢钱。六年,因为与匈奴开战,军费激增,再次实行货币减重,行五分钱,即半两的五分之一重!”
“文帝五年铸造四铢钱,但由于新铸造的钱和过去的钱上面写的都是半两,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大小轻重完全不一样,用轻钱还需加上若干,诸王达官豪强大量私自铸造谋取利益,更增加了币制的混乱!”
“武帝时期铸造五铢钱,并且将铸币权利完全收归朝廷,关于铜钱重量的纷争这才结束。”
“五铢钱成为了主流。”
“后来虽有王莽改制,南北朝战乱等造成的币制混乱,但大体已定,只要中央王朝恢复统一,币制也就会重归一统。”
“唐王朝之开元通宝,即为最好的例子。”
“这是古人从秦汉之际总结出经验最好的应用。”
“钱之优良,无过于开元通宝!”
讲到这里,陈雍顿了一顿,抿了口茶水,呸的一声将口中的茶叶吐掉。
欧阳韶茹嫦几人就好像打开新大门一样,他们此前从未真正了解过货币的发展,不知道他们习以为常的背后,居然蕴藏着这么深的知识。
货币的两个公理:
其一,货币的推行是循序渐进的。
其二:劣币驱逐良币!
蒋瓛杨学明等人已经听不懂了,两人只得互相帮忙,一人一部分,先将陈雍讲的都抄下来,完后慢慢理解。
小个子贺强别说懂了,抄都抄不下来。
但能进夜校让他觉得自己是陈雍的心腹,于是不停地在那里傻笑。
陈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了,咱们继续上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金属作为货币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其一,私自铸造私自销毁完全不可能禁止。”
“第二,社会经济,日有进步,交易也越来越频繁,所需要的筹码必然逐渐增多。”
“然而铜系天然产物,开矿极其费力,其数不可能骤然增加,所以货币常常感觉不够使用。”
“此等现象,到唐朝依旧没什么改变。”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玄宗下诏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买,至一千以上,钱物并用,违者科罪。”
“这便是明证。”
“当时是,纸币便应运而生。”
“纸币的前身是飞钱。《唐书食货志》有言,贞元时代,商贾到达京师,将钱放在诸道进奏院和诸军诸使富豪之家,轻装趋四方,合劵乃取之。”
“这是汇兑,但纸币确实因之而产生。”
“宋朝初年,四川人因为铁钱太重,于是便私自做了一种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人稍衰,不能兑换,争讼数起。”
“寇瑊守益州发现这个情况,上奏皇上请求禁止交子,可转运使薛田却有完全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废除交子贸易不便,于是便在益州设置了交子务,由官府来发放交子。”
“既然交子务由官方设置,那交子自然就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
“而后,那个公理再次出现,货币的推行是循序渐进的。”
“熙宁年间,因河东苦铁钱太甚,于是朝廷在潞州设立交子务,然后又在陕西设立!”
“徽宗崇宁年间,蔡京又推行于各处,后来改名为钱引。”
“此时,全国上下,唯有福建,浙江,湖广,和广东地区没有推行。”
“纸币的好处上面已经说了,可坏处就是无度滥发!”
“这种纸币,是兑换性质的,必须可兑现钱,然后才能有信用。”
“然而在交子务设立的时候就已经有滥发的苗头,到了徽宗年间一缗就值十文钱了。”
“为什么福建没有推行开来,因为那是蔡京的老家,蔡京不愿意老家人指着鼻子骂他!”
“金朝的纸币开始于海陵王贞元年间,一开始只是说因铜钱不够作为替代。”
“可上面已经分析过金属货币的弊端,再加金朝错误的政策,在铸造新钱的时候一直在销毁旧钱,如此铜钱当然永远不够使用。”
“于是纸币大行其道,可依旧免不了滥发之弊。”
“仅仅过了十五年而已,河东宣抚司奏报,每贯宝钞,竟然只值钱一文了!”
“蒙元中统钞同样如此,一直到现在,大明初年!”
“有些人可能就有疑问了,在我讲述整段历史的过程中,有两个东西消失了。”
“其一,乃是黄金!”
“其二,乃是白银!”
“在秦朝的时候黄金就被定为主流货币,为什么后面反而消失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等级限制,古代百姓是不能使用黄金的,所以民间收藏必定极少,商贾自然也无法使用。”
“而白银现在已然成为主流,那他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答案就是在金朝纸币崩溃以后。”
“纸币越发不值钱,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再次出现,市面上竟然连铜钱都看不到了!”
“别说大宗交易,就连小宗交易都尤为困难。”
“如此又能如何,珠玉早已被淘汰,布帛撕裂后无法拼接,银两便趁势而起,他能分割,能用于清算小宗交易,而后又能重新冶炼成大块,用于填补纸币崩坏后的空缺,刚刚合适!”
“金朝纸币和蒙元中统钞两次崩坏之后,百姓对纸币的信任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银两也就成为了主流!”
“以金银和铜钱并行,以此来解决纸币贬值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极其便利,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更是司空见惯,可这般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金朝以前从未有人想到过呢?”
“这是由于货币的属性决定的。”
“货币是价值的尺度,是用来衡量物价的,这种价值只能有其一,是断然不应该有其二的!”
“所谓一两银子在人们心中,其实应该是以一千钱的形象存在的!”
“百姓得到银子后也会想方设法的换成铜钱,因为银价不稳定,假如银价涨了,对他们来说是挣,假如银价跌了,他们是要赔钱的!”
“货币的正常发展,本就应该是一元化的。”
“但铜钱有价值,银两也有价值,大明的货币已经出现了二元化的趋势。”
“想要维持铜钱的价格不可能,维持银两的价格也不可能,但朝廷却出台规定强行维持银两和铜钱之间的兑换价格,这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济原理,绝非一道圣旨便能扭转!”
“货币的发展道路,纸币在民间自发性的大范围使用要早于金银,这说明纸币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一种本身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比如纸张,上面写着铜钱若干,派他去充个代表,无论怎样的巨数都可以清晰表示,伸缩又极其自由。”
“较之使用金银代替铜钱若干,实在合理的太多了吧!”
“可惜,金朝蒙元超发宝钞,涸泽而渔,用以解决当年的财政困难,反而将这合理而又正确的进化给逆转了。”
“银两趁势而起,但他也是一种金属,之前已经说过,金属货币有着天然的弊端,那便是不易携带。”
“正如铜钱在唐朝出现了汇兑,随着经济的发展,银两也会出现汇兑。”
听到这里,欧阳韶恍然大悟,紧接着跟了一句:“就是银行?”
“对!”
陈雍言道:“这便讲到了第二个问题,银行顺应时势的出现!”
“但汇兑,绝不是银行最主要的功能。”
“他里面,还包含着大秘密!”
“这是我留给你们的课后思考,今儿晚上夜校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