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姨母还是母妃
太后笑她:“你这丫头,一碗水倒是端的平,这礼送的可真是省事。”
顾瑾只坐在太后身边,亲昵的为她捶着肩膀,道:“臣妾这也是没法子,都是陛下的儿媳,您的孙媳,偏与臣妾差不多的年岁,臣妾这个刚当了长辈的,也很惊惶呢。”
她丝毫不避讳自己年纪小的事实。
本来也只是虚担了个辈分,实在没必要用条条框框将自己生生圈起来,妄图做出格外威严的模样。若真那般,或许在外人眼里,自己便如那偷穿了大人衣裳的顽童,看着不伦不类,幼稚可笑。
倒不如就像现在这般自在些,若真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旁人顶多说上一句——还是太年轻,缺了些阅历。
太后被她逗得开怀:“你这丫头,还说什么惊惶,哀家看你可是半点儿不见惊惶。”
“放心,哀家总不能叫你吃了亏去,给了小辈们赏赐便算是尽到心意了。等过后,哀家再送你些,叫你将自己的小金库给填补上。”
众人看的牙酸,平常只知太后慈蔼,但对她们笑时总觉得隔了一层,偏对着贵妃就亲昵了许多,喜爱的神情半点不见掺假。
细微之处,足见亲疏之别。
在场余下的晚辈只剩嘉宁公主和五皇子萧承翊没参拜了。
嘉宁公主是中宫嫡出,宫中妃嫔虽尽都是她庶母,她也仰仗着身份不曾对任何人行过礼,此时自然也不愿意上前,至于萧承翊,则是躲在贤妃膝前,只悄悄偷看顾瑾,不敢出来。
太后越过了嘉宁公主,直接看向五皇子:“翊儿,来皇祖母这。”
萧承翊探出头,手指还抓着贤妃的衣袖不放,待到贤妃朝他点头示意,他这才小步走到了太后跟前。
太后声音温和地问道:“翊儿这几日都学了什么?”
萧承翊已经跟着几位兄长去集贤殿进学了,只是他年纪小,与兄长们的进度相差太多,皇帝便只能单独点了位学识渊博的翰林做他夫子。
“回皇祖母,孙儿学了,学了礼记,少仪篇,夫子还让孙儿每日都练五张大字。”
皇帝不满贤妃对皇子的溺爱,早前就将萧承翊单独挪到了集贤殿的后殿去,打发走自幼陪他的乳母和宫人,重新从内侍省调来了严苛的教养姑姑,教导着五皇子的一言一行,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请安,不允许他与贤妃母子相见。
就这样规束了将近一年,萧承翊总算不用走哪儿都叫人抱着了,虽然还是有些腼腆胆小,但总不会一害怕就当众哭闹了,礼数上很有长进。
太后还是心疼孙儿的,知他小小年纪就要独居,也忍不住多叮咛了两句:“读书要用功,但也要顾好自己的身体,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叫你父皇和母妃安心。”
萧承翊听话的点了点头,太后这才将他往顾瑾身前推了推,道:“快去拜见昭贵妃。”
这也是顾瑾第一次见到萧承翊。
以往李氏提起自己有个皇子的外孙时总是一脸的得意,她听得多了,便也难有好感,只以为这金尊玉贵的孩子也如顾珍一般,是个被宠的毫无分寸的。
然而今日见过,却是自己想的狭隘了。
萧承翊身上并没沾染上什么坏毛病,反而看着有些内向,站在自己身前还没说话就先红了脸。
“拜见昭贵妃娘娘。”
顾瑾对个懵懂的孩子实在难生出厌恶,伸手将他扶起,拥在身前,拿过了宫人奉上来的玉佩道:“这是我给承翊的礼物,承翊自己收好。”
王妃送玉镯,皇子送玉佩,这可真是谁都挑不出理来了。
顾瑾亲自帮他系在腰间,萧承翊看了好一会儿,才道:“谢昭贵妃娘娘。”
顾瑾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她应对的如此从容。
“不愧是血亲呐,平常只觉得五弟长得既不像贤妃,也不像父皇,今日这一看才发现,是长得像了昭贵妃呢。”
众人抬头,就见说话的正是坐在左侧首位的嘉宁公主。
嘉宁公主碰触到顾瑾的目光,只微扬着眉,神情暗含几分倔强:“说起来,五弟是该叫昭贵妃一声母妃才是,但若按着永定侯府那边算,又似乎该叫一声姨母。”
“昭贵妃娘娘,要您说,该让五弟叫什么才好呢?”
屋内的气氛霎时沉闷下来,谁都知道嘉宁公主是在有意挑衅,但在场的除了顾瑾和贤妃都不觉尴尬,反而都在暗中看热闹。
太后不悦的皱眉:“嘉宁!”
自见到嘉宁公主出现时,太后就料到了今天不会顺遂,故意冷着不去理会她,就是想叫她知情识趣的闭嘴。只是显然,嘉宁公主无法领悟这层意思。
她仍旧梗着脖子,心中更有委屈:“皇祖母,孙女说错了么?难道昭贵妃不是五弟的姨母?”
姐妹共侍一夫,做妹妹的上了姐夫的床榻,可真是世家贵族的好教养呢。
若是照着嘉宁公主的性子,她肯定要将这些话都说出来,当众叫顾瑾颜面尽失。但终归记挂着临走前皇后反反复复的叮嘱,她也不敢闹得太过,负了皇后所托。
其实就连那句‘是母妃还是姨母’的话她都不该说,但看着顾瑾被人高高捧着的样子,实在是没憋住,此时话说出口,也就收不回来了。
“母后,您先润润嗓子。”顾瑾适时倒了杯温茶递去,拦住了太后的话,转而看向嘉宁公主。
“既是都为陛下的妃嫔,那自然什么事都要依着皇家的规矩来,辈分自然也是,哪里还有什么姨母?至于母妃……五皇子养在贤妃膝下,称本宫一声娘娘就是,母妃就没必要叫了。”
她说完,低头细细看了看萧承翊的眉眼,与太后道:“母后,您瞧着臣妾与五皇子真有相似之处?”
早在进宫前顾瑾就想明白了与贤妃的关系,更知道有人会用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来攻讦她。
这本是避无可避的事实,也曾因此而犹豫过,若宫中没有贤妃,她可能会更快的答应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