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越
要稳定江东之地,彻底将之打造成大后方,除了要安抚百姓,震慑士族之外,摆在刘兴面前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山越!
山越的成分很复杂,广泛的分布在扬州、荆州等山区、湖泽地带。
这些人或是先秦时百越的遗民,或是山上的蛮夷,或是武帝时闽越、瓯越等逃民,或者是躲进山中的流贼、盗匪,亦或就是眼看天下大乱率领宗族躲进山中避乱的汉民。
到了如今,山越之民很多都混杂在了一起,来源早已经说不清楚了。
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些人往往会在山越首领的带领下,聚众数万,对临近的郡县造成威胁。
山越之民掌控了种植和冶炼的技术,又人人习武,战力强悍。
很多山越部落的耕作技术还很原始,火耕水耨,很多时候,收获的粮食都无法满足需求,便在秋收时下山劫掠郡县粮草,其余时节则躲进山中。
山越精锐的悍勇程度,一般没有经过战阵的郡县兵也对付不了。
吴侯府中,刘兴正在读书。
一旁,庞统在案,在竹简上,记录着一个个山越首领的名字。
潘临、费栈、彭绮、尤突……
庞统记录的很仔细,将这些山越首领和他们部众的位置和常常活动的地域以及战力都详细记在了心中。
庞统记忆力超群,很多资料往往只要看上一眼,便能倒背如流。
有关于山越的资料,各地郡县收集的情报不知道有多少,相当繁杂。
庞统便在整理这些资料。
此时,外面传来了通报声,有人要觐见。
这段时间内,刘兴见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江东的士族。
看到刘兴南归时的军容盛貌,江东的士族隐藏了别样的心思,打算合作。
当然,他们之前便与刘兴合作。
现在,打算深度合作!
具体说,便是利益绑定。
刘兴自然不会拒绝,所以将这些大族送来的族中女子都收了。
原本的时空,最初,江东的士族和荆州的士族都是一样的心思。
稳定发育,然后等谁统一了北方,他们就投降。
至于荆州之主亦或者是江东之主是谁,并不重要。
随着曹操南下,荆州那边投降的很顺利。
不过在江东这,出了问题。
刘备在外,孙氏一众旧部在内,两者结合,形成了军事联盟,最终打败了曹操。
赤壁之战,让两地的士族出现了分野。
一部分按照原定的路线投降了北方的霸主曹操,另一部分则归于江东,并随着孙权背刺盟友,袭取荆州三郡后,完成了剩余士族的整合。
不过,孙权不比刘备,在荆州当地不得民心,又因为面对曹魏时军事上的孱弱,导致了对外军事压力倍增,对内则需要时常面对地方百姓的叛乱。
东吴为了统治半个荆州与江东,就必须依赖士族之力。
这就导致了孙权并不能完全掌控这些士族,反而受到这些士族的牵制,坐视士族做大。
尤其是他晚年之后,越加多疑,导致了内部一团糟,江东政权死气沉沉。
不过如今的时间点,刘兴并不需要面对坐大的江东士族。
尤其是将淮南之地纳入统治后,淮南的士族也进入了金陵,这就与江东的士族形成了竞争的关系。
这对刘兴来说,很有利。
刘兴对于士族的态度只有一个。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拜见主公!”
来者是一个年轻人,对刘兴行礼之后,又向一旁的庞统打了招呼。
“庞治中!”
庞统进入了刘兴的幕府,受了治中从事一职,掌控吴侯府的文书,实际便是参谋。
对于这人的招呼,庞统完全没有理会,完全沉浸在有关山越的资料之中。
此时的庞统还不是那个跟随周瑜多年,又在周瑜死后投入刘备阵营,对于任何事情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的凤雏。
庞统对于许多内政、军务,都处在陌生的状态,正在迅速恶补,而且,进展速度相当的快。
朱桓没有想到庞统这么不识礼数,又同是年轻人,不觉得有些火气。
“休穆,你来的正好!”
刘兴适时出声,掩盖了这次的尴尬。
朱桓,字休穆,出身吴郡朱氏。
“主公!”
“近来金陵涌进了不少外地的流民,他们聚众于市、坊,已经生出了不少的事端,更有权贵,从中渔利,我欲以你为尉,掌管市、坊治安,如何?”
朱桓面色一变,他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拜见,没有想到刘兴却对他委以重任。
虽说接手了这职位,掌管治安,难免会得罪一些人。
不过朱桓也清楚,这只是刘兴对他的第一步考察。
“臣愿为主公效力。”
刘兴一笑,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书拿了出来,交到了朱桓手中。
“今日就去上任吧!三月之内,我不想要再看到金陵城中乱象。”
“诺!”
朱桓走后不久,庞统终于整理完了资料,起身道。
“主公,真是下的一手好棋啊!”
“如何说?”
“江东、淮南两地士族,欺主公年少,长于军伍,心生骄气,长此以往,难以制约。主公择其中俊才,握于手中。其余之辈,不足为患。久之,必可驾驭士族,用为贤良。”
刘兴本以为这些时日庞统完全就是台无情的阅读机器,没有想到他还能一心两用。
“你不是看不上朱桓么?”
“非也,臣以为主公以此人为尉,必可使市面一清,加以磨炼,他日亦可为一方之将。”
刘兴一笑。
“倒是很少看见你这么称赞人的!”
要知道,以前的庞统,能勉强看得上都是周瑜、鲁肃这个层次的人物。便是荆州之主,他也懒得理睬。
“臣如今是主公之臣,非是荆州一野人,品评人物,自是不能只随心意。既在主公麾下,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臣当为主公谋!”
对于庞统此时的态度,刘兴感到满意。
虽说这个时代,不少士人都希望得到名士、大儒的评语,好声名鹊起,一步登天。
当然,很多名士、大儒因为人情世故,做出的评语有很多的水分。
可水镜先生的评语,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凤雏之名,并非虚妄。
“你忙了也有好些日子了,说说吧!”
“臣以为入荆跨益第一步,便是先平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