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机敏过人
“我还以为是他腿疾旧疾复发,用拐杖支撑是常态呢。”
谢启芬喃喃自语,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苏毓竟能有如此精湛的医术,为江子陵带来康复的曙光。
“怪不得这些日子不见那小子在外头乱窜,说起来,你对他还真是有着不小的帮助,简直就是他的幸运星嘛。”
谢启芬由衷地感叹,从心底为江子陵感到高兴。
那个总是命运多舛的孩子,若是腿疾得以痊愈,无疑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机,仿佛是历经风雨后终于见到了彩虹。
二人边走边聊,话题涉及家长里短,脚步不自觉地加快,朝着小镇中心急行。
街道上,随着日头渐高,行人渐增,热闹非凡。
苏毓先把马匹安顿在了附近的马厩,确保它们能得到妥善照顾,而此时镇上的街道已是一片熙熙攘攘。
他们径直前往医馆,苏毓心中怀着大展宏图的志向,意欲在医学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谢启芬则因昨晚亲身体验到苏毓药方的奇效,更加坚定不移地想要为孟元友求医问药。
走进医馆,只见已有个别病人在等待取药,医馆内透着淡淡的草药香,宁静中带有几分忙碌。
苏毓向负责药房的元丰微微一笑,打了个招呼,随后便坐在了自己的诊断桌旁,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谢启芬取完所需药物后,便先行离开,她对苏毓说:“妹子,我今日需回娘家一趟,可能得晚些回来,晚上你就别等我一同乘车回家了。”
“好的,路上小心。”
苏毓目送着谢启芬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她记得谢启芬曾提及为了孟元友的病情,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娘家借钱。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子一旦出嫁,往往被视为外人,即便是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让苏毓不由得为何大嫂的此行能否顺利感到忧虑。
医馆里,人潮逐渐汇聚,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去了收费较为低廉的刘馆长那里求诊。
只听旁边有人议论纷纷:“看那边,就是那位新来的女馆长,听说她的医术非常高明,就连老余家困扰多年的哮喘,在服用了她的几剂药后,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只是诊疗费用要五十文,啧啧,价格不菲啊。”
另一人附和道:“确实不便宜,对于我们这些小痛小病的,找刘馆长看看也就够了。”
苏毓时而为几位复诊的熟客把脉开方,时而又会有饱受长期病痛折磨的新患者慕名而来。
尽管手头的工作不断,但相较于那些门庭若市的诊所,这里显得相对清静,并未达到想象中的忙碌状态。
她原本还期望能遇到些患有皮肤病的病人,借此机会推广自己精心调配的美容散,既能助人美容养颜,也是对自己医术的一种肯定。
然而现实却是,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限,且大多数都是年迈的普通百姓,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非她所期待的那些特定病症。
苏毓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却也更坚定了继续努力,以期让更多人认可自己医术的决心。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每日能够确保一家老小吃得饱穿得暖,已是生活的全部重心,哪里还会有多余的心思与金银,去追求那看似奢侈的美容养颜之道。
苏毓心中暗自盘算,自己手中掌握的那套珍贵的养颜秘方,理应寻找到最合适的受众——就如同月月这般,正值青春妙龄却因肌肤问题而黯然失色的女孩,或是那些出身优渥,不需为衣食担忧的贵妇与小姐。
这念头一起,计策随之成形。
富家太太?细细想来,苏毓还真有这样一位交情匪浅的朋友——宁县太尉府的当家夫人,以及府中备受尊敬的老夫人。
尽管这样的朋友屈指可数,但太尉夫人交际广泛,其朋友圈内皆是官宦人家的千金与贵妇,这些人视容貌为至宝,出手向来大方,保养上更是不惜重金。
想到这里,苏毓的眼中闪烁起憧憬的光芒,仿佛已预见那一枚枚银光闪闪的钱币正翩翩飞向自己。
看来,是时候扩大生产规模了,下一次前往太尉府为老夫人复诊时,顺道带上几份养颜秘方制品,让府中的女眷们也体验一番。
有了太尉夫人这块金字招牌,自己的养颜秘方岂有滞销之理?
这段时间在春堂的经历,使苏毓深刻体会到,除了那些罕见难治的病症,大多数病患仍倾向于找刘馆长问诊。
想要在这里获得丰厚的收入,似乎是不大可能了,必须另谋他路。
如今天,也不过接诊了十一位病人,诊费累计仅有五百五十文,按照惯例,苏毓请元丰将这笔钱兑换成等价的药材。
充实药材库存,是苏毓目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确保在面对如昨晚那般紧急情况时,游刃有余。
望着元丰麻利地打包药材,对比上次,他在研读药方时显得更为从容自信,全无初次接触时的生疏。
苏毓玩笑道:“今天怎么突然开窍了,连我的‘天书’都能看懂?”
元丰面露羞涩,连忙答道:“苏馆长过奖了,是我学识浅薄,之前没见过这些药方中的字,但这几天我刻苦研究您的每一个方子,现在无论您写的多么龙飞凤舞,我都能认得清清楚楚了。”
苏毓由衷赞叹:“你这小伙子,还真是机敏过人。”
元丰的记忆力确实令人惊叹,对药材只需听闻一次便能牢记于心,这份天赋,并非凡人所能拥有。
听到苏毓的夸赞,元丰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购买的药材数量颇多,一时之间难以尽数装箱,而苏毓又计划添置些其他的物品,于是向刘馆长简单告辞后便出门而去。
她先是采购了一批瓶子与罐子,大小不一,样式各异。
不得不感叹,古人对于器皿的制作工艺真是登峰造极,那些小巧玲珑的罐子,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
随后,苏毓在市集闲逛,陆续添购了两个细密的筛子、两个坚固的药碾子,以及其他一些日常所需的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