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海外夷人
“海外那些家伙吗?”
嬴政摩挲着腰间的太阿剑。
之前看清朝那些签订的各种条约和海外诸国进攻中原大地的画面已经让他怒发冲冠。
也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越到后面的华夏,就越要跟世界接壤,时刻了解世界的走向,不断的提升自己。
要不然下场就会是清朝那样了。
而从那电视剧所说的郑和带回来的那柄马刀和盔甲。
哪怕就是后世重做的,他也要为那高大的身躯和锋利且长的马刀感到心惊。
召集公输家和墨家的人已经刻不容缓。
至于秦律的问题,他看着黑冰台上呈现过来的大秦丞相李斯和儒家博士淳于越两个人在重新编篡秦法之时第n次打起来的情报。
他也忍不住扶了扶额头。
这么多事,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大汉。
刘邦也在想着能不能发展科技。
“子房,萧何,你们怎么看?”
张良思考着,道:“陛下,不提别的,我们现在都已经看到了未来那所谓科技的巨大潜力,所以,臣建议召集民间的墨家之人,研发科技。”
萧何:“臣附议。”
刘邦也捏着拳头,不提别的,虽然说现在他已经成功建立了汉朝,但是北方的不安定的信息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危机。
这事儿,指不定还得让韩信那个自大狂去干。
刘彻。
刘彻道:“召集工匠要继续加快,不提别的,哪怕是要在最简单的钢铁产量上,也要做出研究。”
刘彻也很清楚,现在大汉即将发动对匈奴的对外战争,在武器铠甲这一方面肯定还需要工匠出力。
三国。
在科技这一方面比较擅长的诸葛亮,刘晔,都已经开始默默的研发科技了。
大唐。
李世民看向了段纶。
“陛下,之前要求研发的火枪只是有些眉目,臣认为,明光铠与陌刀已经足够使用了。”
李世民不满道:“还不够,继续研发。”
大明。
朱元璋看着郑和说的,他在那脸色阴沉的思量着,这海外真有这么强大的国家?
那离他们大明确实不远了呀。
他光是从影视剧里那朱棣的面色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这是忌惮了。
朱棣这边。
郑和下西洋给自己带来的就是这么一个消息吗?
并不遥远的西方,与近在咫尺的对手。
再过上个一两百年,清朝后期的惨状,他们都是见识到的。
看来得让郑和多多打探西洋的情况啊。
“你说的那个欧罗巴,还有威尼斯,距咱大明有多远?”
“远到天涯海角,近到咫尺之间,这些兵器被运到忽鲁谟斯,用了一个商贩的半辈子,可微臣把它带回大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皇上,不出门看看真的不知道,微臣还听说,泰西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能已经赶上了我们的大明。威尼斯人的航海技术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夷人不仅尚武,为了牟利更是不遗余力啊。”
他们已经见识到了。
就在清末。
镜头转换来到皇宫。
郑和和朱棣走在皇宫里。
他仍旧在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微臣只知道,泰西盛产羊毛和酒,这次回航之前,深度探究后才发现威尼斯和佛罗伦萨都富的流油,英吉利已经有了上万人的织布作坊,更新奇的是,微臣听说热那亚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银行。”
“银行?是做什么买卖的?”
“就像我们的钱庄一样,不过要大的多,谁都可以去借钱,热那亚还有好多新奇的行当,公证人,律师。”
“公证人?”
“啊,公证人就是为买卖双方见证的第三人。”
朱棣这就明白了。
“这在咱们大明叫中保人,唉,还有个什么师啊。”
“律师,就是专门为人打官司的。”
“也是官?”
“不是官,是一种行业。有人专门用它来当饭碗。”
“哦?打官司有官府啊。”
“微臣听着也奇怪,官府断案,如果不合法律,律师就可以和官员辩论,替罪囚洗冤。”
“这么说,这个律师专跟官府作对?”
朱棣作为皇帝,他本能就不喜欢这个律师。
他笑了两声,意气风发道:“皇帝乃一国之君,皇上的旨意就是律法,岂可容他人插足。这不是谋逆嘛?当初太祖废除丞相胡惟庸,一是嫌人多嘴杂,再有就是彻底废除党争。”
“臣也以为这是胡闹,不过臣要说的是,海外诸国的确与大明有很多不同,谁优谁劣,尚待比较沟通,因此欲国家富强,不可知外夷无于不顾。”
朱棣的眼光很是超前,所以对郑和这番话,他也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个泰西啊,确实是个是非之地。”
郑和就知道,所以,他这一次专门带回来两个威尼斯人来让朱棣了解一下。
而朱棣一是为了打探情报,二也是为了发扬一下他们大明热情好客的传统。
所以摆了一桌酒宴来专门招待这两个郑和带回来的威尼斯人。
而当两个威尼斯人看着递过来的用餐工具以后,陷入了难色。
旁边的郑和立刻解围:“启奏皇上,这泰西人进膳,与过去来往的西洋人士并不一样,他们不会用筷子。”
“莫非也像西域胡人一样用手去抓啊?”
朱棣一听,居然连筷子都不会用,心里也忍不住想起了他接触过的大明以外的那些西域胡人,那些西域胡人都是用手抓饭的。
连进食工具都不用筷子,让他内心里下意识的生起了一点轻视之意。
“不,泰西人要用刀叉。”
“刀叉?用兵器进膳,这倒是一出西洋景。朕倒要看一看。”
很快就有侍女端上来了,盘子盘子里放着的自然是刀叉。
其中一个人用叉子插起一块就吃了下去。
然后他吃到辣椒了。
辛辣的感觉直冲上心头,辣的那个泰西人忍不住用手扇了扇。
“吃到辣椒了吧,王忠,给他们拿点茶水来漱漱口。”
朱棣也忍不住向他们传授一把明朝的特色。
“中国菜啊,讲究色香味,这盘子里不全是吃的,有的是为了借借味道。有的纯粹是为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