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屠城
案子在紧案子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与此同时,后宫内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董家的倒台犹如一颗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朝堂上的剧烈震动。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了董家本身,更波及到了整个朝廷的权力结构和政治生态。
张得水在户部所目睹的情景仅仅是这场风暴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六部以及各个县的官员们纷纷开始改换门庭,寻找新的靠山和庇护。
他们意识到董阁老即将倒台,董家的势力将逐渐势微,于是争相投靠其他有实力的权贵,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这种局面使得朝堂上的局势变得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每个人都试图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利益。
而那些原本依附于董家的人则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前途。
一方面,董阁老在朝堂上,已经彻底失去话语权,而中南事件引发了一系列世家的牵连。
另一方面,那些试图趁乱获益的世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南案,企图从中谋取私利。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与董阁老并无关联,但涉嫌通敌叛国、搜刮民脂民膏的人也被借机铲除。
整个天启朝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们急于寻找可靠的庇护。
目前,朝中存在两个最强大的依靠:一个是辅政大臣陆太傅,另一个则是参与了中南案却安然无恙的唐侯爷。
借助大理寺唐知柏的关系,唐侯爷成功重返朝堂,并通过查抄敬王府,归还部分百姓财物,赢得了民众的赞誉和支持。
至于查抄所得的钱财是否应上缴国库呢?抱歉,皇帝的意见并不重要!
更何况,唐家作为皇帝的外戚,即使是皇帝本人,面对唐家扩大自身势力的行为,也不会轻易阻拦。毕竟,对于皇帝来说,掌握实权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的是太后和母家关系并不好,不然倒是可以借此利用一番。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匈奴终于被击退了。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再也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抵抗。这一次,他们真的是彻底没有人了。
而这场胜利的关键人物,正是那位镇守边关的孙将军——孙嫔的父亲。他率领着二十万英勇无畏的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地冲向匈奴。
他们用铁蹄踏平了匈奴的土地,让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敌人闻风丧胆。
孙将军毫不留情地执行了屠城灭口的命令,不放过任何一个匈奴人。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行为太过残忍,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当初孙将军心软留下了活口,那么这些匈奴人将来一定会再次崛起,向天启朝复仇。
那时,他们将会把屠刀指向我们的妻女,让我们遭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所以,当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我们还能说孙将军的做法是残忍的吗?
有人会说,百姓是无辜的,然而,未经过教化的百姓,恐怕是融入不了别的国家。
你从小接触的民族大义,在你成人或者暮年之时,告诉你国家是错的,怎么可能扭变思想。
……
当边关大胜的消息如同一股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朝堂,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时刻却意味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在这场风暴中,堂堂辅政大臣董阁老成了众矢之的。他的种种恶行,包括拐卖儿童、收受贿赂、组织暗网、豢养私兵等,甚至还利用中南商行敛财,贩卖兵器通敌叛国,这些罪恶行径终于被揭开。
最终,他被强行逐出朝堂,失去了所有的身份和权力。
朝堂之上,众人皆惊。董阁老的罪行如同黑暗中的阴影,让人不寒而栗。他的所作所为严重违背了朝廷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引起了皇帝的愤怒。
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董阁老革职查办,并宣布其子孙后代永不录用,永远不得进入朝堂。
与此同时,孙家因孙将军在边关上的赫赫战功,备受尊崇。孙嫔在宫中的地位也随着家族的荣耀而水涨船高,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平静。在背地里,各种势力仍在暗中较劲,争夺着朝堂上的控制权。
他们或明争暗斗,或勾结联盟,试图在这片权力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而孙家作为新兴的权贵,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争斗之中。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努力在朝堂上生存下去。而孙家,是否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住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唐侯爷冷眼旁观,深知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他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而陆太傅则忧心忡忡,担心朝堂的稳定会因此受到影响。
至于敬王,自然是被圈禁在宗人府。
永世不得出,王位不再世袭。
……
在这一年的十月,整个宫廷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随着皇后成功度过月子期,后宫的地位和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淑妃因为某种原因被剥夺了封号,并被贬为庶人,最终被打入冷宫。
与此同时,德妃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她被圈禁在永寿宫中,永远无法离开这个冰冷的地方。
这些变故让众人对后宫和前朝之间的联系,又加深了几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受到了惩罚。
孙曦因其父亲的功绩而得到了特殊待遇,一跃成为四妃之一的贤妃。
此外,江嫔因怀孕而获得了晋升,成为华妃。宜贵人也被封为宜嫔,冯常在则升为珍贵人。
除了这些重要人物外,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常在也得到了晋升,但她们并没有被赐予具体的封号。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后宫的秩序重新洗牌,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
承乾宫内,一片静谧祥和。
尽管孙曦已经被册封为贤妃,地位比冉浮云还要高出一截,但她仍然尊称冉浮云为姐姐。
在宫殿的高位上,贤妃眉头微皱地对冉浮云说道:“姐姐,皇后即将恢复请安之礼,一旦她重回宫廷,恐怕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
冉浮云轻敲桌面,思索片刻后说道:“皇后所生的虽只是公主,但如今我提倡男女平等,公主同样有资格被立为皇太女。按常理而言,除非以公主年幼为由暂不赐予封号……否则,日后必定后患无穷。”
贤妃眨了眨眼,嘴角微扬,娇声笑道:“妹妹虽觉得此计有些阴险狡诈,但若姐姐有令,妹妹定当遵命行事。”
“那就等皇后请安时,我们一同进言,就说公主尚幼,应悉心教养,待长大些再赐封号。”冉浮云眼神坚定地看着贤妃。
“还是姐姐聪慧,如此一来,既能拖延时间,又能观察皇后的态度。”贤妃微笑着附和道。
“不过,也许沈临川也能成为一个突破口。之前皇后对她的妹妹,那可是破格提拔了!”
“沈临川……”
冉浮云眯了眯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之前就是他帮陆太傅扳倒董阁老!此人是陆太傅的一把刀,如今坐在三品大学士的位置上,确实有点快!”
中南案,因为冉浮云的参与,各方势力博弈,陆太傅其实并未出什么力,最后收益最大的却是他。
这让冉浮云很是郁闷。
“姐姐既然如此说,难道是有对付他的办法?”
贤妃看向冉浮云,眼中充满期待。
冉浮云神秘一笑,道:“我调查过此人,他与皇后青梅竹马,洁身自好,从不留恋烟花之地,甚至连身边伺候的人都是男子,可谓是京城贵胄子弟中的一股清流。”
贤妃疑惑地问道:“这又如何?”
冉浮云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缓缓说道:“这样的人,往往会有自己的弱点。只要找到他的弱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为我们所用。”
贤妃好奇地追问:“他的弱点是什么?”
冉浮云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据我所知,他十分孝顺。他的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后,继母待他并不好,但他却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继母和异母弟妹。所以,我们可以从他的家人入手。”
贤妃恍然大悟,点头赞同道:“原来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冉浮云沉思片刻,道:“先派人暗中观察他的继妹沈婉清,听说她嫁人以后,日子不好过的很!”
贤妃点了点头,道:“姐姐说得有理。我立刻安排人手去办。”
冉浮云满意地笑了笑,心中暗自盘算着,一旦成功拉拢沈临川,便可以借助他的力量,进一步打击皇后和陆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