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传承与发扬
苏瑶和叶梵尘在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充实,他们共同守护着茶园,也迎来了新的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传统的采茶和制茶工艺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许多年轻人对茶园的生活和茶文化缺乏了解。为了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他们决定开办茶艺培训班,邀请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来学习。
苏瑶亲自教授采茶的技巧,她带着学员们走进茶园,耐心地讲解每一种茶树的特点,示范如何采摘最鲜嫩的茶叶。“大家看,采摘的时候要注意手法,不能伤到茶树的嫩芽,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学员们认真地听着,跟着苏瑶的动作模仿。
叶梵尘则负责讲解茶叶的制作工艺,从杀青、揉捻到烘焙,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杀青的时候,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至关重要,稍有偏差,茶叶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他一边操作,一边给学员们详细解释。
他们还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茶农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一位老茶农回忆道:“我小时候就跟着父辈在茶园里干活,这手艺可是代代相传下来的。”
为了让传承更加生动有趣,他们组织了青少年茶文化体验活动。孩子们亲手采摘茶叶、制作茶饼,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些学员在采茶时,被夏日的骄阳晒得汗流浃背,没一会儿就抱怨连连。“这也太累了,我以为就是来玩玩,没想到这么辛苦!”有的学员采了一会儿就坐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苏瑶怎么劝说,都表示不想继续了。还有的学员在制茶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和重复动作,觉得枯燥乏味,没几天就不来参加培训了。
对于传统工艺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有人提出:“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用这种古老的方法,效率太低。应该用机器大规模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让苏瑶和叶梵尘感到很无奈,他们努力解释传统工艺的独特之处和价值,但很多人并不理解。
资金的短缺更是让他们焦头烂额。为了举办茶文化活动,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和宣传推广。培训班的运营也需要支付教师的费用、教材的费用以及学员的实践材料费用。而收益却远远低于预期,茶园的日常维护需要资金,工人的工资也不能拖欠,他们不得不四处借钱来维持运转。
外界的竞争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附近的一些茶园看到他们的传承活动受到关注,也纷纷效仿,推出了类似的项目。有的茶园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参与者,有的则与旅游公司合作,推出套餐服务。这使得原本有意向参加苏瑶和叶梵尘活动的人纷纷转向了其他茶园。
在与潜在投资者的谈判中,他们也屡屡碰壁。一些投资者只关心短期的回报,要求他们大规模采用机器生产,减少人工环节,以降低成本。“如果你们不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我们很难投资,毕竟我们要考虑盈利。”面对这样的要求,苏瑶和叶梵尘坚决拒绝,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妥协,传统工艺的精髓就会丧失。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苏瑶又陷入了那个熟悉的梦中。在梦中,她看到了祖先们在茶园中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对传承茶文化的殷切期望。醒来后,苏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叶梵尘则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但在与潜在投资者的谈判中,他们因为坚持保留传统工艺的核心部分,而与一些只注重商业利益的投资者产生分歧。尽管一次又一次的谈判不欢而散,叶梵尘却没有丝毫退缩,继续寻找着真正理解和支持他们理念的合作伙伴。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苏瑶和叶梵尘从未想过放弃。他们相互支持,彼此鼓励。
他们调整了培训方式,增加了实践环节和奖励机制,比如设立优秀学员奖,给予一定的茶叶奖品,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大力宣传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苏瑶亲自录制教学视频,分享在网上,叶梵尘则组织线下的品茶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参与,让更多人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欣赏传统的采茶和制茶工艺,茶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同时,他们还将茶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了线上销售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他们的优质茶叶。他们还制作了一系列关于茶文化传承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在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道路上,苏瑶和叶梵尘携手前行,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份共同的事业中愈发深厚。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对茶文化的执着,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当地的美谈,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